党的十八大以来,繁昌县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坚持转型发展不动摇,积极推动工业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工业经济呈现出生产运行平稳、结构转型加快的发展态势,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转变增长方式,着力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对照国家产业政策,积极淘汰落后产能。该县先后出台《繁昌县关闭落后烧结产能工作实施方案》、《繁昌县选矿企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等文件, 2012年整合矿山企业8家,关闭选矿厂16家,全县结束了小烧结生产的历史。2013年分别关闭选矿企业和非煤矿山9家和11家,2014年关闭淘汰了6家水泥企业6条3米以下水泥磨机及4家选矿企业。2015年淘汰9家水泥企业14台JT窑、1条旋窑生产线和9台水泥磨机。2016年,全面停产红花山水泥一台Ф3.5×14m磨机。
建立重点产业发展研究及推进机制,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繁昌优先发展方向,围绕提升新型建材、冶金机械、轻纺服装、医药食品、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和现代物流八大重点产业发展水平,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成立重点产业发展研究及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繁昌县重点产业发展研究及推进工作方案》,明确了各产业推进小组分管县领导和牵头部门及责任单位。各产业推进小组加强调查研究,结合实际撰写了重点产业研究报告,从而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重点。同时将产业研究与推进精准招商相结合,围绕重点产业发展的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补链、拉链、强链”式精准招商。深入开展“调、转、促”工作,研究贯彻落实具体措施,成立加快转型发展暨调结构转方式促升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全县任务分工,下设4个工作推进组,明确承办科室,确定专人负责落实有关具体工作。
紧抓国家支持企业加快兼并重组这一战略机遇,出台了《繁昌县鼓励制造业企业兼并重组实施办法》,重点推进水泥、钢铁、服装和铸造企业的兼并重组工作。2013年以来,成功实施企业兼并重组项目65个,开展跨国并购项目1个,引进上市公司7家、国内行业优势企业11家,累计引入资金75.4亿元,盘活土地4342.2亩。
按照省经信委批复的《芜湖市繁昌水泥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坚持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了淘汰置换对象和补助标准及工作时间安排。13家按要求自愿参与的企业14台JT窑、1条旋窑和17台粉磨等设备全部拆除完毕,共淘汰水泥熟料产能274万吨、水泥粉磨产能581.24万吨,拆除工作通过省、市、县三级验收。同时,通过全国首例水泥熟料、粉磨产能指标公开拍卖交易,芜湖南方竞得熟料产能148万吨。芜湖海螺和荻港海螺分别分别竞得粉磨产能指标159.84万吨、158.92万吨。
强化企业服务,着力帮助解决发展难题。建立和完善涉企服务工作机制,坚持开展企业“五送”活动,每年初,根据企业的产业属性和成长性,选择部分重点企业,由县领导分工联系,其余规上企业由各镇、开发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办公室领导分工联系。“五送”活动中,县、镇及县开发区领导深入企业,加强协调,帮助企业解决诸多运营及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很多困难和问题。2013年又建立企业困难和问题一周一报制度,进一步完善企业帮扶工作机制。2014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企业服务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完善县领导联系重点企业机制。企业随时将生产运行、建设发展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直接报送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每周收集、汇总,一般问题自行办理,复杂问题报县政府领导批示交办,实行限期办结、及时反馈和全程督查,保障办理时效。2015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涉企服务和经济运行调度工作的通知》,实行“一企一组一策”全覆盖,选择103家重点骨干企业,确定一名县领导带领一个县直部门对口联系帮扶,对未列入县领导联系的企业,由各载体单位安排班子成员分头联系,帮助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项目调度,重点技改项目由委班子成员带领一名科室人员分头联系,帮助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问题。
先后出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繁昌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2014、2015年分别兑付县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经济特别贡献奖、经济贡献奖奖补资金1413.96万元、2179.09万元。同时认真研究政策,积极支持帮助企业争取政策。2014年4户企业获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182万元,6户企业获市级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资金支持90万元;2015年4户企业获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206万元,7户企业获市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资金支持,2016年3户企业获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350万元。
通过整合服务资源、抽调专人负责、重新优化配置,建立“1357N”服务工作体系,配备服务专员、完善工作制度、建立服务流程、配套相关设施,形成高效涉企服务网络。利用易企网、微信、短信等网络平台和市企业服务中心、12345呼叫平台转接,融合现有“县领导联系重点企业”、“一企一组一策”和“一周一报”等工作机制,建立服务企业非标准化需求的综合协调平台,在突出帮扶成效上狠下功夫。
以信息化手段提高服务效率,以繁昌企业发展服务网为基础,依托微信公众号及易信、微信、QQ平台做到实时交流。逐步打造24小时信息化交流平台,实现随时、随地与企业交流,让企业第一时间了解政策讯息,让政府了解企业的第一想法与动态,让服务企业更及时、更准确。众筹成立梦想汇企业服务中心,实现企业服务、创业咖啡、众创空间三维一体,突出发挥企业服务、交流分享、趋势引导等作用,梦想汇成立至今,共发布信息约1800余条,组织培训讲座27次。
繁昌县还着力推进两化融合,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企业培训,提高企业管理者素质和水平。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加“企业大讲堂” 、“银河培训”、“专家报告会”等有关企业管理和产业政策培训班,不断提升企业家及经营管理人员在复杂环境中进行风险决策、管理决策和领导决策的能力,增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品牌创建意识。5年来,共计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1000多人次。健全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不断增强创新优势,增强竞争力,以创业、创新、创优、创名来加快推进地方新型工业化进程和区域经济发展。五年来,共认定省专精特新企业17户,倍思创业园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和省级农民工创业园;奇仕创业园被认定为省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省级农民工创业园;繁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窗口平台项目获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支持。分别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合作,开展“数字企业”、“沃行天下”、“智慧企业”活动,产品研发设计数字化、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企业管理和行业服务网络化、产品流通和市场电子化,以及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中应用信息化技术逐步得到推广,企业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双鹤药业、美佳新材料等11家被评为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同福碗粥股份有限公司已成功入选国家首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
下一步,繁昌县还将继续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以提高优势传统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目标,推动产业上规模、提技术、壮品牌、增效益,促进传统产业走创新型、效益型、集约型、生态型发展模式,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工业经济增长的“双引擎”。
荆州市救助管理站“意识形态”专题党课
盐湖区在昆山上海召开在外人员座谈会
五象新区:从“一张蓝图”到美丽蝶变
【诚信建设万里行】明起重庆驾培管理系统启用 今后科目二培训将人像识别签到
关于发放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的公示
繁昌县工业经济稳中有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潮南区召开在管印染企业工作会议
怎样提升城市产业竞争力?这场研讨会提出了很多好建议
三台县新德镇:抓好经济工作 推动乡村振兴
省食品安全综合评价考核组实地考核桐乡市食品安全工作
暑期安全用电宣传进社区
科学筑家智美精工 金地集团产品品牌全面升级
纪检监察干部学宪法
他们圆了脱贫梦
做事先做人诚信走天下——记阳城县兴民琉璃厂董事长焦学兵
关于绍兴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项目的需求公示
四方台区20名河长守卫水清岸绿
经开区生态促进局召开2018年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新建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情况调度会
深圳启动殡葬领域专项整治行动 将重点整治这些
龙海东园:建设污水厂 净化工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