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民宗委创新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八进”活动成效显著


  近年来,南宁市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全区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活动,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八进”示范点,取得了显著成效。
“进机关”着重加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的能力和水平,开展民族团结示范岗、科室流动红旗评选命名活动,发挥领导干部“领头羊”和机关职能,采取精准措施积极主动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市民族团结示范岗、科室流动红旗评选命名活动命名了147个市直机关单位民族团结示范岗,授予117个科室民族团结科室流动红旗。作为南宁市“进机关”示范点,南宁市国税局通过抓领导,班子重视常抓不懈;抓宣传,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抓法治,发挥职能支持发展;抓服务,提质增效便民利民;抓典型,强化示范传导能量;抓和谐,热心公益情暖社会等举措,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税收支持民族经济发展的作用,为推进民族关系和谐、富民强市经济发展战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进乡镇”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三结合”,即把创建活动与加快乡镇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相结合,与支持各族群众发展生产、增长收入、改善民生相结合,与保护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如上林县镇圩瑶族乡、马山县古寨瑶族乡依托2014年举办的成立30周年庆典活动,全市上下落实资金1亿多元,切切实实打造了一批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如上林县镇圩瑶族乡、马山县古寨瑶族乡依托2014年举办成立30周年纪念活动,落实各级资金1亿多元,切切实实打造了一批惠民工程、民心工程。马山县古寨瑶族乡依靠党的民族政策,坚持“生态立乡、特色强乡、文化建乡、和谐促乡”的发展思路,通过民族特色小城镇建设和特色村寨建设,充分发挥其作为“金银花之乡”和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打榔”的传承文化基地作用,培育了瑶乡金银花公园、古宜山庄等民族文化旅游景点,着力打造“民族风情旅游之乡”、“生态特色农业之乡”,被国家民委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乡镇。
“进企业”强调阳光、回报,引导企业在规划投资、开发资源时,充分考虑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的利益,保护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并在配套产业、社会服务、劳动用工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开展扶贫开发、捐资助学、建桥修路等社会公益活动,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南宁锦虹棉纺织有限责任公司是少数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少数民族员工占员工总数的69%。公司通过不断加大技术升级和进步力度,将现代纺织时尚元素与发掘弘扬壮、瑶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着力打造少数民族用品精品工程。同时,在员工中大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尊重少数民族员工风俗习惯和合法权益,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技术骨干与管理人才,帮助困难少数民族员工。此外,还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开展扶贫开发、捐资助学等活动,积极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
“进学校”以课堂教育为主,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重点加强“123456”即“一条道路”、“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五个维护”、“六观”的教育。以南宁学院沛鸿民族中学、新兴民族学校、明秀路小学、秀田小学为代表的一批示范学校,积极开展民族课本教材编制、民族声乐教学、知识竞赛、书画创作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教育学生爱学校、爱民族、爱祖国,让民族团结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新兴民族学校积极探索开创民族团结进校园工作的新路子,研发出“民族团结教育”校本教材,以校园民族文化活动为载体,冠名民族班级,开设民族课堂,召开民族团结主题班会,组建、打造民族艺术团,师生共学民族语言、同唱民族歌曲、亲身体验民族运动项目,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活动,增强各民族师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营造各民族师生团结友爱的氛围。南宁市师范附属小学将“传承民族文化 创建和谐校园”为办学特色,将民族团结教育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将民族团结教育“润”入校园环境、教育教学、主题活动当中,极大地激发了师生们的民族自豪感,营造了“平等、团结、进取、和谐”的良好氛围。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进家庭”遵循“相依、持家”原则,构建邻里和谐、守望相助氛围,推进家庭建设,弘扬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清廉家风、清明政风和淳朴民风等社会正能量。如韦世仁模范家庭家住镇圩瑶族乡排红村,他从小爱唱民歌,从父辈那里继承了不少瑶山歌,和家人一起推陈出新,联系当下的生活,以社会主义好、民族团结进步为题材,创作了一百多首歌曲在群众中教唱,不仅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而且让群众明白创建和谐社会,搞好民族团结,就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做到能帮就帮。又如以安琪之家王芳、李绿江夫妇为代表的模范家庭,建立了广西第一家为脑瘫儿童提供社会服务非盈利机构,十二年来为超千名少数民族脑瘫儿童提供公共服务,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生活技能,以一个家庭影响带动一大批家庭。金葫社区民族团结示范户何光民家庭积极发动小区居民自筹资金修建了一个露天灯光气排球场,仅2014年,他们就在这里组织开展了气排球比赛80多场,联谊活动4场,百家宴2次,播放投影电影1次,活动人数超过2000多人次,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和爱戴。何光民还经常到区内外少数民族地区摄影采风创作,每到一处都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同胞打成一片,他的摄影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国家级奖项;他捐助25000元给河池市金城江区六圩镇兴洞村农民开展养羊扶贫项目;多次向靖西、上林以及贵州省加榜小学、云南省磨盘卡小学等少数民族山区学校捐赠文化体育用品和书架、书柜,向山区小朋友们赠送书籍、文具、书包、毛巾被等学习、生活用品。他十几年如一日资助那陈镇壮族女孩子韦玉芬走上求学路直至成家立业的事迹,被拍成电视专题片,作为先进党员的典型在全区播放,韦玉芬在接受采访时动情地说:“其实我心里面一直都称呼他为爸爸,没有他就没有我今天幸福的生活。”经常性开展的各种联谊活动,增强了各族群众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邻里之间相互关心、互相帮助的热情,并自发组成义务巡逻队、帮扶队、文明倡导队等志愿服务队,公共卫生扫一扫,邻里有难帮一帮,家庭纠纷劝一劝,好人好事夸一夸,不良风气压一压,以奉献他人、奉献社会的方式积极融入到社区大家庭中,营造和谐社区氛围。
“进宗教场所”重点构建一支爱国爱教、知法守法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引导信教群众团结稳定、端正教风,自觉反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自觉抵御利用宗教进行的分裂渗透和破坏活动。如市伊斯兰教协会强调传教活动与民族团结宣传的统一,建设具有伊斯兰风格民族团结展示厅,通过阿訇在礼拜时间宣传民族团结知识,积极协调民族关系。清真寺是全市回族以及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平时过宗教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党和政府联系穆斯林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清真寺阿訇通过在做礼拜、讲课时积极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了解,充分发挥清真寺民族之家的作用,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载体,积极为广大穆斯林群众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有效促进了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山路基督教堂坚持爱国爱教不动摇,自觉抵制非法传教和境外不法传教渗透;多措并举,灵活机动地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学习宣传活动,使民族、宗教政策、法规深入广大信徒信众心中,成为他们的常识和自觉行为;积极引导信教群众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四个认同”、“五个维护”自觉性,促进各宗教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反对破坏民族团结言行;积极宣讲国家的惠民政策,激励广大信教群众,通过诚实劳动,努力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饮水思源知恩感恩社会;积极引导信教群众发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资助各族困难群众,筹集15000多元爱心款项帮助南阳镇新光村修建道路、改善环境。
“进社区”主要以包容和微笑为服务宗旨,依托“民族之家”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站”,整合社区资源,为各族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在劳动就业、职业培训、子女入学、法律维权等方面的服务,为少数民族排忧解难,保证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如中华中路社区毗邻南宁火车站,外来维吾尔族多,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聚集多且杂,针对这些特点,社区成立了南宁市首家社区“民族之家”,以打造“民族情深党旗红”品牌为抓手,以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一流服务为目标,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社区呈现出一派民族团结、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社区党总支书记谢华娟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党的十八大代表,社区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又如凤岭北社区建立健全了少数民族居民和流动人员的基础档案资料,并依托社区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流动人口管理系统实现了动态管理;组建起了少数民族志愿服务队、少数民族文艺宣传队、少数民族信息员、协调员队伍,制定了工作会议、信息管理、定期走访等制度,确保创建工作能顺利开展、有效开展。通过整合资源,为社区民族书屋增添了200多册民族读、刊物,为“民族文化长廊”、“民族风情楼道”、“民族民俗露台”等更新了180多幅宣传国家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民族风情、民族风俗习惯的宣传图片;在“民族团结进步展示厅”,以书画作品、摄影图片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工艺品实物等形式来展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成果。
“进商业街区”以“诚实、守信”为核心,发挥人员密集、流量大优势,开展民族文化展示和宣传教育活动。发挥重大项目带动就业作用,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就业创业岗位。如:江南水街民族特色街区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民俗街区,少数民族经营户占80%以上,通过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和街区特色商业发展紧密结合,依托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将民族特色元素融入整个街区建筑风格中,经常性举办民族传统节庆、民族文化展示、民族风情演出等活动,营造民族团结浓厚氛围。同时,通过租金减免、免租期延长、装修补贴等扶持政策,为广大少数民族经营户提供了一个低门槛的产业平台,使江南水街成为一个民族团结进步的示范街区,营造了民族团结浓厚氛围,影响力大,效果好。

芷江花山寨:夏日流云胜春光
柯桥区举办“基层治理四平台”标准化工作培训班 推动“基层治理四平台”有效运行
邓群策赴衡阳县岣嵝乡环洞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清明高速上这些时间和地点要注意
巴永山带队督查防汛工作
南宁市民宗委创新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八进”活动成效显著
2018年度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通知
丹江口“虫口夺粮”保丰收
重拳出击!汨罗市一天内依法拆除8处非法洗砂场
耿庄独头蒜成“新秀”
小长假乘车失物复得 游客为天津公交点赞
和顺县第一中学高品质办学之路探秘
云光中在检查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进展情况时强调合理安排时间统筹摆布工作确保安全质量保证工程进度
上半年聊城市获得生态补偿资金最多,为2824万元
定海将打造“枫情一条街” 位于盐河路东侧,全长约1公里
“冬病夏治”贴敷活动开始了
悠悠端午 浓浓粽情 舟山手工粽了解一下
黄梅构筑幸福养老新家园
网点装备升级 交行推出可移动银行“柜台”
省总工会调研青云谱区“三家”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