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积极建设“互联网+审判流程信息公开”


3月20日讯(长江日报史洪举)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通过互联网公开审判流程信息的规定》。根据该《规定》,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凭借法定的身份证件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立案、开庭、审判组织等程序信息以及上诉状、判决书等诉讼文书信息。
将审判流程信息向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公开,等于将法官审理案件时的重要程序节点告知当事人。可以说,这一摒弃司法神秘主义的做法,极大地方便了民众诉讼,满足了当事人知情权。同时也能提升司法公信,降低法官工作负荷,是互利共赢的改革举措。
司法公开作为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的重要内涵,一直是司法机关的努力方向。之前,由于条件的落后及科学技术限制,司法公开往往局限于庭审活动公开和裁判结果公开,审判流程并不向当事人公开。实践中常见的是,当事人并不知道自己的案件进展到哪个环节,只有通过电话或者自行到法庭询问,方可得知一二。这一做法,显然会加剧当事人诉累,降低其“司法获得感”。特别是,“摊上”官司的人,基于对诉讼结果的难以预料和诉讼程序的生疏,通常会处于焦灼、煎熬状态,如果长时间无法了解案件进展程度,就可能对司法工作产生合理怀疑和误解,怀疑承办人员拖延诉讼,刻意刁难,暗箱操作,或许会损坏司法公信力。
此外,近年来“案多人少”矛盾比较突出,法官办案量太大,负荷过重。但当事人或律师为了解案件进展,往往会电话联系或者约见法官。这无疑会挤占法官的大量时间,加重其工作量,无益于法官集中精力审理案件,撰写裁判文书,提升审判质效。而《规定》实施后,当事人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相关实体信息。这意味着,当事人无需再“磨破嘴,跑断腿”地奔波到法院约见法官,也极大提高了法官的工作效率。
简而言之,“互联网+审判流程信息公开”作为智慧法院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意义非同寻常。其补上了司法公开的最后一块短板,将与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三大公开平台一道,增加审理活动各领域、各环节的公开化、可视化程度。

潍坊市质检所开展中小微企业会员网上注册培训
南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开展暑期跨境电商专业技能实践活动
全天躲在空调房,女白领被吹成“歪脖子”
非法上路!追尾撞车!弃车逃逸!中堂这个司机胆子真大……
安丘患病女婴确诊 反复发烧抽搐原是"脓毒血症"作怪
长江日报:积极建设“互联网+审判流程信息公开”
上海外延蔬菜生产基地落户三亚
祝融公园成为左权县一处亮丽的景点
钟祥一面包车与货车追尾致一人被困
宁德市审计局关于宁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2016年财务收支审计结果的公告
这家企业实验室投资“真舍得”
迁西大鱼沟生态度假庄园举办2018年第一届野菜节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科技成果双转化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2018年江西省“体育·惠民100”象棋锦标赛落幕 吉安市3小将获佳绩
数据显示:辽沈女性的读书习惯更好
张恩亮深入人民办事中心调研
建设街道区域三大地块房屋征收工作今正式启动
切实抓好党的政治建设这一根本性建设
冯子材小故事(六)| 保卫扣波攻文渊
我市建筑行业整体资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