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五大工程” 促进乡村振兴 昌邑构筑“三农”工作新格局


  近年来,昌邑市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深入实施“五大工程”,奋力谱写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
实施产业融合提质工程,转变发展方式。该市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业态融合,推动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抓好总投资42亿元的雅拉生态食品产业园建设,打造多领域覆盖、全产业链布局。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加快10个田园综合体、梨花水镇等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建设潍水田园综合体“一带一廊两翼三组团”,不断发展壮大以山阳梨花节、绿化苗木博览会为代表的节会文化旅游,打造三产融合示范区。坚持质量兴农,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打造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目前,该市已创建农产品品牌134个。
实施美丽乡村提标工程,打造宜居环境。该市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老百姓创造宜居的生活环境。完善设施配套,以实施“七改”工程为抓手,推动地表水净化厂、丰泉水库等工程建设,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推进“厕所革命”。打造城乡环卫一体化,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行委托管理、市场化运作,将城市环卫模式延伸到镇街、村(社区),构建起“无缝隙、全覆盖”的城乡环卫大格局。强化村容村貌集中整治。目前,该市美丽乡村建设b级以上标准村庄达到66%。
实施乡风文明提振工程,弘扬文明新风。围绕提振乡村“精气神”,该市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进移风易俗,全面推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深入实施“四德工程”,开展“四德工程”示范镇、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加快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推进“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6个镇、20个农村社区完成了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试点,实现了市、镇、村三级图书馆联网服务。目前,该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镇2个,省级文明村镇20个、文明社区8个。
实施基层治理提升工程,促进乡村和谐。该市推行社区事务事前听证制度,推动村级决策由“自主决议”向“公开论证”转变。建立“三务”阳光公开工作机制,690个村全部实行公开栏、会议、网络、电视、明白纸“5个公开”。全面推行“阳光议事日”制度,各村每月开展一次,对纳入议程的各项事务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民主决策。强化基层组织建设,采取“1名挂点市级领导+1名镇街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1名社区书记+1名第一书记”的“四联动”整治模式,实现软弱涣散村全部验收销号。接续开展两轮机关干部下基层和农村干部家访活动。目前,该市共组织5133名机关干部和3130名村干部分别走访群众17.8万户,解决问题5195个。
实施强村富民提速工程,实现生活富裕。该市坚持把农民富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衡量标准,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增收,在土地承包经营确权基础上,推进土地流转。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促增收,在全省率先推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启动“惠农通”工程,构建起物理网点、电子渠道、“惠农通”服务点、助农取款服务点“四位一体”的农村金融服务平台。推进农民转移就业促增收,组织举办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的就业招聘会,搭建供需对接双选平台,畅通转移就业渠道。截至目前,该市实现新增农民转移就业10021人。

我市春防工作会战拉开序幕
犍为加强结核病防治宣传工作
湘潭非遗项目亮相四省联展
我市多举措推进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
临涣焦化公司一项目获得国家级发明专利
实施“五大工程” 促进乡村振兴 昌邑构筑“三农”工作新格局
揭秘2018汉马七大看点 以完美口碑“跳级封金”
这家企业实验室投资“真舍得”
迁西大鱼沟生态度假庄园举办2018年第一届野菜节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科技成果双转化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趣味运动会
铜都小学首次实行新生“阳光分班”
8月1日起商品房须申报价格并经审批方可销售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女子与丈夫发生口角欲跳楼
兴平市建立“三项机制”压紧压实“两个责任”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突破40亿!洪江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
传承历史文化 服务发展大局
“咱们教育有力量”八中梦航专场惊艳全城
监利县委书记黄镇调研督办棚改和征地拆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