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开展乡村全域旅游调研


    每逢节假日,越来越多的城里人不再像往常一样涌向各个景点,而是选择去乡村体验田园生活。一些乡村也适时推出了垂钓、采摘等休闲旅游产品,吸引周边游客前来,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一现象在湘潭的部分乡村表现得尤为明显。然而,如何充分利用湘潭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实现乡村旅游的全域发展也成为了湘潭市亟需思考的问题。日前,我们跟随旅游、文化等相关部门前往湘潭市部分乡镇,对湘潭市乡村全域旅游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一番调研。
   多地乡村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这里有着浓厚的农耕文化气息。”走进雨湖区姜畲镇现代农业示范区,调研组便对此有了“旅游+农业”的初步印象。全国劳模李罗斌告诉我们,姜畲镇成立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来,通过以超级稻试验示范、现代设施蔬菜生产、生态水产养殖为主的高效种养殖业以及以生态主题农庄、白鹭湖生态公园为主的都市休闲观光农业,打造出了具有湘潭特色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全省一流、全国先进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现已实现年创劳务收入2000余万元。
   和姜畲镇现代农业示范区一样,位于湘潭市以西的湘潭县云湖桥镇也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这里不仅是晚清国学大师王闿运的故里,还包含了云湖古桥、云湖天河等特色建筑,云湖老街、云湖码头、周氏祠堂等明清古迹,云峰庵、灵官庙等佛教文化,以及40多座战国、后汉时期的古墓群。与此同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该镇已基本形成以“320国道——韶茶干线——s330文化旅游经济带”为三条边的三角形旅游带,吸引了众多周边游客前来休闲。
   “其实,湘潭市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大,可以好好地规划。”市旅游外侨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按照乡村旅游“3521”创建工程的要求,湘潭打造了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带,其中市区乡村旅游类型以农业观光、采摘和美食为主,湘潭县以湘莲观光采摘为代表的农业观光为主,韶山以红色美食为主,湘乡以乡风民俗为主,逐渐形成了一条特色突出、互相补充的乡村旅游产业带。
   发展特色品牌,乡村旅游日渐红火
   “每年12月,我们都会举办采橙节,这一活动已成功举办了两届。”湘潭县云湖桥镇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镇十分注重特色农业发展,脐橙种植便是该镇的一大特色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该镇的脐橙种植基地发展到了5个,面积达2200多亩,年产脐橙1.2万吨,产值达9600万元左右,带动当地农民增收1000余万元。
   去年5月,湖南湘艺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姜畲镇现代农业示范区成立。一年来,公司吸纳了80多名当地村民就业,并打算通过多种形式,在发展绿色生态、精品农业的基础上,建设了相应的生态休闲项目,打造湖湘古老农耕文化的展示基地,建立科普示范基地和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满足城市居民观光与休闲的需求。
   “姜畲镇和云湖桥镇的发展是湘潭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缩影。”市旅游局负责人说,这些年,湘潭市以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美丽中国建设为目标,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一村一品”的原则,开发与建设一批乡村旅游产品。重点抓好棋梓镇、银田镇、梅林桥镇、花石镇、环韶山核心景区周边乡镇等地的乡村旅游开发和建设,不断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名镇、特色旅游名村以及乡村旅游区(点),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促进当地农民增收。
   精准定位 促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按照国家现行的假期制度,除了两个黄金周,其余的就是3天小长假或2天周末。因此,城市周边的乡村将逐渐成为市民出游目的地的首选。那么,湘潭乡村旅游该如何发展呢?市委副秘书长赵志超表示,既然湘潭多数乡村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我们应将其充分利用起来,并借助全域旅游这一契机,不断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配套,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为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奠定基础。
   康辉旅行社湘潭分社负责人建议,各旅游景点之间要实现融合发展,如每年前往韶山旅游的游客很多,常常找不到住宿的地方。湘潭县云湖桥镇作为去韶山的必经之路,可以适当开发旅游项目,让游客在此中转休息时开展娱乐活动。同时,乡镇可以适当开发研学项目。当前,随着研学旅游的兴起,学生来乡村开展研学旅行,近距离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而他们也在倾力打造“美丽乡村、回归自然”活动,不断培养孩子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

常刘路社区|一年之计在于春 环境治理在于行(图)
武进区:省水利厅、财政厅联合组织对常州武进区2017年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进行绩效考评
今年起公共部分城市污水处理费由供水集团代征
崇左产业聚集区正在崛起
外交官打call进博会②:不买机票就能假装在英国
我市开展乡村全域旅游调研
贵州面向全球招商引资 诚邀你来黔投资兴业
临潼区旅发委联合公安分局严厉打击非法从事旅游活动的“黑车”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领导赴广州检查救灾复产工作
韩美第八轮军费谈判分歧较大 将进入“加时阶段”
追逃3264天 终于抓获杭州首位“百名红通逃犯”
新南街道玉带社区举办“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活动
2017年我市专利申请增幅全省第一
巴南"60后农民"石崇伦的多彩人生:弃百万生意返乡创业 举债千万守护青山
本报“高考直通车”免费接送考生超1700人次
共享单车被“私享” 志愿者剪私锁引争议
央视《地理中国》栏目组走进双明
截至12日20时 滨海大道贵族游艇会东往西方向拥堵
凌源市三季度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践行“八八战略” 建设“六个浙江”》新书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