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60后农民"石崇伦的多彩人生:弃百万生意返乡创业 举债千万守护青山

    4月20日9时讯(首席记者 赵铁琥 通讯员 袁启芳)“来来来,帮我照张相嘛。”“好漂亮哦,这个红枫好好看哟。”近日,在重庆市巴南区南彭街道水竹村南湖多彩植物园,记者看到园内的2万多株红枫竞相绽放,一群群慕名结伴前来欣赏美景的游客点缀其中,颇为壮观。看着眼前的一切,你一定想不到,两年前,这里还是个杂草丛生的荒凉山头。而如今的变化,全部缘于一位回乡创业的“巴南60后农民”——石崇伦。
变荒山为“金山”的石崇伦。巴南区委宣传部供图 发    石崇伦对山有一种解不开的情缘,置身森林,与花鸟为伴,是他从小的愿望。为了实现这个愿望,身家千万的他不顾家人反对,放弃了城里优越的生活回到乡下,每天和树苗、泥土打交道。2年来,他在1000亩的荒山上植树种花、架桥修路,让昔日草木稀疏的荒山变成了花木繁茂、游人如织的“金山银山”。
    带着乡愁 放弃百万生意回乡“开山”
    “上周末我们这来了20000多个游客,车多得不得了,有成都来的,还有贵州的,热闹得很。”提起南湖多彩植物园现在大受欢迎,游客纷纷慕名前来赏花的情形,石崇伦十分兴奋。
    现年49岁的石崇伦的是土生土长的南彭街道水竹村人。在乡亲们眼里,他是个“能耐人”:从事苗木生意二十多年,专业技术扎实,在苗木种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管理经验。2015年时,摸爬滚打25年的他,资产已达六千万元,年收入近600万元。
    事业做大了,有了一定资金实力的石崇伦,又开始琢磨新事情。“小时候家里太穷,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现在很多乡亲们因为生活所迫,都外出打工了。以前到处串门吃百家饭的温馨景象再也找不到了。想到这,我总觉得应该回到家乡做点什么……”
    或许是冥冥之中的注定,就在石崇伦琢磨新项目时,201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石崇伦来到老家的后山上,看到曾经肥沃的土地竟荒草成片,荆棘丛生,这让从小在山里长大的他心疼不已。
村民卢开芳在多彩植物园内的草莓摊。巴南区委宣传部供图 发    “刚开始没有一个人愿意相信我,支持我。母亲、老婆和孩子们都不理解,都说我好好的城里不住,非要跑到荒山上种树,投资大还看不到前景。就连周围村子里的乡亲邻里们也嘲笑我是个‘傻子’。”石崇伦回忆说。是呀,一年收入几百万,在城里有车有房,放着好日子不过,却非要到山里种树,这在谁看来都是不可理解的“傻事”。但石崇伦不顾亲朋好友的反对,毅然放弃稳扎稳打的苗木生意,带着对家乡的眷恋,回到村里流转下1000亩荒山,正式开始“开山造林”。
    站在山前, 石崇伦也向记者袒露了心扉:“我从小就喜欢种树,喜欢在山上玩耍。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在家造一座天然的大花园,山上树高草绿、鸟语花香,园里还有小时候一起生活的乡亲们,个个生活富足。如今,有了这片山,我就能圆梦了。”
    不改初心 四处筹钱坚持“护山”
    2016年6月,流转下荒山后,石崇伦就开始了植树圆梦的艰辛历程。然而,承包下来的荒山上,水不通、电不通、路不通,周围人烟稀少,但这一切并没有难倒他。他背上锅碗瓢盆,开山修路、栽种果树、挖渠引水,一天要干10多个小时,几个月吃住在山里,把山当成了家。
    这一年,他种植了1万多棵红枫,一心盼着能有个好收获,但没想到2017年的试营业,就给了他当头一棒。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红枫品种选择不对,园区配套不够等原因,生意惨淡的不得不关园。一年的心血几乎白费,石崇伦伤心地哭了。
    “孩子,我们都是大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你就不要再折腾了,找他人借的都是债啊。”“爸爸,您都这么大年纪了,就不要再奔波辛苦了,以后的生活就交给我们吧。”2017年,石崇伦已经花光了20多年省吃俭用存下来的所有积蓄,面对80岁老母亲陈国芳和女儿石薇伽的劝阻,一向自信的石崇伦开始吃不下,睡不着了。
    “难道真是自己选错了路?是咬牙继续走下去,还是关园歇业就此收手?”就在石崇伦一筹莫展时,水竹村党支部书记朱宗碧前来当起了说客。朱宗碧说:“老石啊,建设一个公园不仅需要过硬的森林管护技术,更需要完善的配套设施和先进的管理经验。项目走弯路只是暂时的,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我们村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你一定要有信心。”
    经过深思熟虑,石崇伦觉得开工没有回头箭。就这样,他决定从哪儿跌倒的就从哪儿爬起来。他开始亲自上门找亲朋好友做思想工作,并毅然将自己在南坪的房产,门面全部抵押到银行,筹集到4000万元再次投入到园区建设。
南彭多彩植物园。巴南区委宣传部供图 发    “2017年是我压力最大的一年,承包荒山后,我把多年的积蓄全部投了进去,分文没有收回来。后来又因经营不善,不得不四处借债。”回忆起往事,石崇伦至今还有些心酸。“当时所有的亲朋好友都不理解,如果不是咬咬牙坚持下来,早就没有眼前的这片森林了。”
    石崇伦把生命融进了绿色,把“梦想”种上了荒山。“家里什么事情我都顾不上管,全靠家人的支持,有了他们做后盾,我才能走到今天。”石崇伦说。
    如今,两年过去了,成片成片的红枫似晚霞一般铺满山头,将曾经荒凉的土地映衬的生机勃勃。“现在我们已经栽种日本红枫1000亩,20多万株多头玫瑰的七色花田,还建有登山步道和公园环道,辟有露营草地,游客在观叶、赏花、休闲、健身、垂钓之余,还可以在山下南湖湾农家乐用餐休憩,享受美好时光。”石崇伦自豪地说。
    回报乡亲 誓把荒山变“金山”
    荒山变绿了,项目盈利了,石崇伦又富了,但他没有忘记与他并肩作战的乡亲们。在石崇伦的多彩植物园里,每天都能看到几十个工人不停地忙活。据石崇伦介绍,现在园区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务工的机会,基地里的员工都是附近的农户,长期用工的有90多人,临时工则有200人,他们可以根据时间选择工作种类,工作期间公司还为员工们提供餐食。
    石崇伦说,“回乡创业除了在外漂着实在不稳定、看着老家土地荒废不忍心以外,还可以带动周围的乡亲们致富。现在我们这里来参观的游客数量已经超越了早前的预估,我相信,在娱乐设施完善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游客来这儿游玩,乡亲们也会有更多收入。”
    “老板,我要两斤草莓”“老板,我要两斤竹笋”在南湖多彩植物园内,村民卢开芳的草莓摊前挤满了慕名而来的客人。“有了多彩植物园,我们的草莓因为货量不足,都开始愁销售了。现在草莓单单在园区都不够卖。”卢开芳告诉记者,她和丈夫去年开始不再外出打工,在家轮种了10亩草莓和蔬菜。“初步估算,今年我们的收入能有十多万元,还能在家照顾老人小孩,真是太好了。”
    面貌的变化,也带动了村民们观念的变化。如今,像卢开芳这样,外出打工又“回流”到家门口就业的青壮年越来越多。水竹村党支部书记朱宗碧说,随着本地经济的发展,连那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开始回来在家门口创业,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水竹村周围已陆续发展40家农家乐,60余名村民返乡创业。昔日萧条的村庄恢复了生机,逐渐热火起来。
    “现在周末平均有2万游客。3月17日开园以来,园区已接待近20万人次。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后,我们的发展信心更足了!”谈到今后的发展,石崇伦告诉记者,现在多彩植物园正在完善基础娱乐设施、提升接待能力,建成集办公室、ktv、咖啡厅、小卖部、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活动中心,整体为木建构设计,大方整洁。其他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提升,将会为以后来烧烤、野营的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他说:“等明年枫叶再红时,相信这里将又是一番风景。”

启动三年计划,2020年力争上市企业50家
姜堰区召开村级为农服务综合体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座谈会
追逃3264天 终于抓获杭州首位“百名红通逃犯”
新南街道玉带社区举办“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活动
2017年我市专利申请增幅全省第一
巴南"60后农民"石崇伦的多彩人生:弃百万生意返乡创业 举债千万守护青山
本报“高考直通车”免费接送考生超1700人次
共享单车被“私享” 志愿者剪私锁引争议
央视《地理中国》栏目组走进双明
截至12日20时 滨海大道贵族游艇会东往西方向拥堵
广州市召开全市2018年处非工作交流会
逼还高利贷非法拘禁 福鼎两男子被提起公诉
石家庄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到赞皇县开展太行鸡产业扶贫及技术培训活动
省军区第一干休所——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活动
市质监局对特种设备检验质量进行现场监督检查
颍东区多所医院计划今年开建
淮安区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枫溪警方捣毁2个涉黄赌窝点 10名违法人员被拘留
百名80岁以上老人欢聚一堂
2018杭州夏季人才招聘大会将于周六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