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国立生 记者 杭程)有这样一群人,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他们奔波在生与死的救治边缘;因为时间的紧迫性,他们经常会受到他人的误解,甚至会遭受责骂;因为长期的劳累,他们浑身都是慢性病,却因工作的需要,强忍疼痛坚守在岗位上。他们就是与“死神”争夺时间的急救医师们。每一次急促电话铃声响起,对急救医生来说都意味着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即将开启。在首届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记者跟随一位120美女急救医生的脚步,记录与时间和生命赛跑的急救刘声声的一天,让我们来听听她工作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刘声声,36岁,医科大学毕业后来到南京工作,并在南京安家。2013年年底,她想挑战一下自己,应聘到南京市急救中心,成为一名普通的急救医生。
7:30
记者赶到南京市急救中心城西急救分站时,原本8:00上班的刘声声已经换好白色的工作服,像女兵那样英姿飒爽,接近1米7的个头,短发,透着几分阳光、洒脱、活力。完成oa系统登陆后,她开始仔细检查急救药品、医疗设备,看看药品需不需要添加,查查氧气够不够、医疗设备是否完好……一番准备工作做下来,时间到了7点50分,刚好接近上班时间。
8:03
“叮叮叮”,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打破了安静,刘声声接到调度指挥中心指令:拉萨路,67岁老人疑似中风,需要紧急救护。刘声声提着急诊设备和车组人员,依次快步冲出门外。
此时,救护车一路鸣笛,8分钟到达患者所在小区。行驶过程中,刘声声已电话联系家属问询患者情况,安抚他们急救车马上到,并嘱咐家属带好医保卡和病历。这是每次出车,刘声声必做动作。车刚停稳,刘声声提着医疗设备, 拿起急救箱, 抱着担架,三人一口气跑到了四楼。由于患者住的是老旧小区,上楼已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进到患者家中,通过做心电图、量血压等方式检查完生命体征后,将患者抬上救护车,送往江苏省人民医院继续治疗。
将患者和医院交接完毕后,刘声声第一个走了出来,急忙钻进车里,拿起平板电脑,填写患者电子病历和出车信息。记者试着拎了一下刘声声刚才提着的医疗设备,足足有10公斤重,这时的刘声声像一名“女汉子”。在车上,记者看到,她后背上的衣服因汗水的浸透,完全贴在了身上。
9:05
调度指挥中心接到市民报警,草场门大街一名中年女子骑车摔伤,需要救治。
刚回到站点没多久,正在整理出车相关记录的刘声声又和同事们冲了出去。到达现场检查后发现,伤者腰部和右肢无法动弹,疑似骨折,刘声声安慰过患者情绪,和护士一起对伤者右腿进行固定包扎后,用专用铲式担架将伤者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
10:35
玄武区某医院有一名骨折患者需要转院治疗。赶到医院,刘声声和担架员推着担架床,来到患者所在楼层,和院内医生交接完毕后,将患者固定在担架床上,推上救护车。这算是刘声声比较“轻松”的一次“急救”。
12:20
回到分站已是中午,待命中,他们一路小跑着去食堂打饭,路上,相互间没有多少言语,个个脸上写满了疲惫。“趁着间隙赶紧打饭,再晚食堂就关门了,说不定下一秒就要出车。”刘声声说,虽然立秋了,但中午时候仍然很热,这时候呼叫救护车也最多,吃饭吃到一半扔下就出车是常有的事,最晚的一次他吃上午饭已经下午3、4点钟了,有时只能吃点从家里带来的水果。果然,饭没吃完,工作手机又响了。
12:45
“请问你家是在龙江小区吗?你叫一个人到楼下等,我们马上到。”刘声声边回拨电话边上了救护车,确认患者所在位置。求助者是一名女子,说是老母亲心脏不舒服,胸闷一口气上不来,家属十分焦急。路上,患者的家属又打了电话来催促,救护车一路狂奔,10分钟后抵达龙江小区。
患者家在5楼,患者坐在沙发上,身体状态很差,刘声声立即给患者吸氧,检查心律,护士给患者测血压、输液。看着患者吸上氧,家属长舒一口气,他们说:“当时打电话时,情况特别危急,老母亲胸闷,一口气上不来,差点就昏过去了。”
经了解,患者得糖尿病、高血压好几年,没有心脏病。经现场治疗后,刘声声和护士一起,用下楼担架将患者推下楼。送往医院的路上,家属有些焦急,刘声声不停地安抚患者及家属,直到和医院交接完毕。
14:10
送完患者从省中医院离开,在行驶的路上,刘声声手握着平板电脑和急救记录本,头靠在车窗上睡着了……记者没有忍心再打扰她。
15:36
清凉门大街上发生交通事故,有人受伤。接近现场,远远地看到一位年轻男子,挥舞着太阳帽示意,他是路人,看到发生车祸,主动帮忙。满脸大汗的他对着急救人员说:“为你们点赞,6分钟就赶来了。”刘声声忙着给伤者包扎伤口,护士扶着伤者,担架员推着担架车待命。将患者抬上急救车后,刘声声主动帮患者联系了家属并说明相关情况。在送往医院的路上,记者看到刘声声掏出纸巾帮伤者轻轻地擦拭眼角的血迹。
17:23
金基公寓一位长期卧床的老人出现腹泻,刘声声到达老人家中后,发现老人已经严重腹泻伴呕吐一天,虚弱不堪,加上老人已是87岁高龄,随时可能出现新的病情。她主动帮老人擦去身上的大小便和呕吐物,和担架员一起用软担架将老人抬上救护车。
18:53
记者准备离开时,刘声声又接到了调度指挥中心的电话,“太平桥南小区,有一老人摔伤,疑似股骨颈骨折”。“走,出车了。”只见她拎起药箱,又快速奔赴属于自己的战场。
在一天出车的过程中,记者见缝插针地和刘声声聊了不少:“每天这么忙,你吃得消吗?”“说实话,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我们就要做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医生,每一次成功挽救了生命时,那种成就感无法用言语表达。辛苦,真的不算什么。”刘声声动情地说。
在出现重大疾病和意外伤害时,我们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拨打120急救电话求助。听到救护车的鸣笛声,就像听到了生命的召唤。这个时刻的我们,与生命的距离,只差一个急救医生。
刘声声的一天,只是南京众多急救医生的一个缩影。对于广大的急救人员来说,每一天都是一场“生与死”的速度较量!不论春夏秋冬、不顾酷暑严寒,他们坚守着“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 穿梭于大街小巷,在艰苦的环境和疲惫的奋战中为一个个生命奔波,体味着挽救生命的崇高价值。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8月19日是中国首个医师节,虽然急救医生的工作可能没有被众人所熟知,如果我们能给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多一些理解,就是对他们工作的支持。
武陵源区“爱心送考”温暖启航
七旬老人帮人买“抗癌药”入套 花了十万元换来五罐肉松
市自来水公司开通微信缴费服务
丹江口“红色文艺轻骑兵”走基层文艺演出受欢迎
农业标准化助企业增产又增效
中国医师节:看120急救女医生如何与生命赛跑
市环保局通报环境监察执法和环保黑名单
丰裕镇集合村:柑橘产业提质升级实现“弯道超车”
户分减组保洁村监管--咸安124个村实现保洁全覆盖
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扩大会议召开 龙翔主持
市领导到梁园区检查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
杭州市租赁房投资有限公司存款账户开立服务银行项目公开招标公告和文件
铁锋区监委夯实职务犯罪惩防体系
这里的护士全是“90后”
蕲春农商行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活动
还鹿寨洁净蓝天
工业旅游景点!愉悦家纺居家世博馆二期10月底开放
压实责任合力攻坚确保完成主要经济指标任务
西乡塘区:玄武文化节精彩纷呈
宿豫区人武部役前集训动员大会在泽达隆重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