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揭示河西走廊气候变迁之谜


【新华社兰州8月6日电】现在都知道河西走廊气候很干旱,但是河西走廊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干旱的?考古发掘的木本植物木炭显示,距今约3700年前后,河西走廊的气候从温凉湿润开始变干旱了。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发布河西走廊西城驿遗址考古发掘信息。在历时8年的发掘中,西城驿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木本植物木炭。“这些木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环境和气候变化。”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陈国科博士说,“距今约4000年,河西走廊气候开始走向干凉,距今3700年后较之前气候更为干旱。”
西城驿遗址是一处以从事旱作农业为主、兼有饲养,并进行着冶金等手工业生产的史前聚落址,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境内,范围为35万平方米,距今约4100年至3500年。从2010年起,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等联合对这个遗址进行了8个年度的发掘。
从西城驿遗址出土已鉴定的木炭来看,主要有13种木本植物,有柽柳、柽柳属、沙棘属、枸杞属、杨属、柳属、榆属、云杉属、圆柏属、沙拐枣属、蒺藜科等。另外还出土了绵羊、猪、黄牛、狗、鹿、兔、啮齿动物等动物骨骼。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绍,云杉属的存在表明西城驿文化时期气候温凉湿润,说明当时应是相对湿的环境。柳属多分布在河流两岸的滩地、低湿地,柳属的存在,表明遗址周围有河流。到了四坝文化早期(距今3700至3500年),耐阳且耐寒的杨属先锋树种占较高的比例,暗示该时期气候进一步干冷,而家养动物牛、羊比例上升和啮齿类动物常见,进一步佐证了四坝文化时期遗址周围是以甘凉草原(草地)为主的自然环境。
陈国科说,距今4100至3500年间,西城驿遗址区域的气候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受距今4000年前后降温和变干事件的影响,距今4000年以后,中国北方地区向干冷趋势发展,在河西走廊表现尤为明显。

市公安局“三个坚持”锻造公安“铁军”
小区再现高空抛物 车库玻璃顶遭殃
临湘:魏淑萍到桃林镇调研
汶上县南站镇“党员帮扶队”活跃在田间
新宁县召开迎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动员会
考古揭示河西走廊气候变迁之谜
四川拥有72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位列全国第七
厦门抖音调查之网红:她们玩短视频 她们成了网红
徽州区亿元以上项目和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完成“双过半”
外卖散落一地,成都交警通报两起外卖骑手死亡事故
数据严重失实!国家统计局曝光天津、内蒙古、辽宁、山东、宁夏统计违法案件
全国48所高校来汉参加“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国际化研讨会”共商ACCA联合办学
最高法:正在研究制订涉兴奋剂刑事司法解释
马未都等多位艺术大咖现身云冈石窟
五溪时评|“斑马线礼让行人”才能使城市交通更和谐
花都区局“三大举措”提升服务品质
张连军电击三次勇救溺水男子 敬礼!
“食盐里添加的亚铁氰化钾有害健康”是谣言
2018株洲新年音乐会举行
浙江丽水高考头名突发白血病 网友3小时筹得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