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社区都要配置文体活动站和健身点
昨日,记者从市城乡规划局获悉,市体育局联合市城乡规划局组织编制的《南昌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规划(2017-2035)》出炉。按照规划,我市将新增4个省市级体育设施,设置105个小型全民健身中心,738个社区文体活动站,进一步完善我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2035年中心城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4平方米
据了解,本次规划范围为南昌市城区,包含东湖区(不含扬子洲)、西湖区、青山湖区、青云谱区、高新区、红谷滩新区、南昌经开区(英雄大道以南区域)、新建区(城区)和湾里区(城区),建设用地面积约500平方公里。根据南昌市在编的城市总体规划,确定本次规划期限为2017年至2035年,其中近期2018年至2020年、远期2021年至2035年。
我市将进一步完善区、乡镇 (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网络,实现三级全民健身设施全覆盖,建成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到2035年,中心城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4平方米,经常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0%,国民体质合格率超过94%。
本次规划将以构建体系为重点,以凸显特色为亮点,以空间布局为核心,在南昌打造以体育休闲健身业为龙头的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体育产业体系,培育2至3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经济效益和品牌效应的高端赛事,发展滨水绿道、登山步道等特色健身休闲产业,建成华中地区有突出影响力的体育旅游休闲基地。
规划新增4个省市级体育设施
南昌市城区规划人口475万人,按省市级体育设施人均指标0.3平方米测算,我市共需要省、市级体育设施用地为142.5公顷。规划显示,本次规划省市级体育用地265.59公顷,其中保留现状江西省奥林匹克中心、江西省水上运动中心、南昌市国际体育中心、南昌市全民健身中心(八一体育场)、江西省体育馆、南昌市湾里射击中心,共计231.81公顷。
按照省市级“五个一”(1个综合体育场、1个综合体育馆、1个中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个游泳馆、1个体育公园)工程要求,我市将规划新增4个省市级体育设施,将省体育场改建为南昌市人民体育公园,用地面积1.45公顷;将青山湖南岸的水上运动之家改建为南昌市水上运动中心,用地面积1.02公顷;南昌市朝阳体育中心(与西湖区体育中心市区合建),用地面积0.68公顷;规划将赣江两岸风光带定义为南昌市体育公园,体育用地占比不低于5%,用于布置室外体育活动场地,并将考虑与公园风貌定位契合,用地面积30.63公顷,在现有公园基础上,增加体育设施。
设置小型全民健身中心105个、社区文体活动站738个
本次规划空间布局指引,以现有规划为依据,按照15分钟城市生活圈设置,每个街道配置一个小型全民健身中心和一个健身场,小型全民健身中心的设置规模为室内建筑面积1000至2000平方米,健身场设置规模为室外用地面积不小于1公顷。在用地紧张的建成区,小型全民健身中心与健身场地可分开附设,小型全民健身中心可附设于其他功能建筑内,健身场地可附设于社区公园绿地中。在有用地条件的新城区,小型全民健身中心应与健身场地结合独立占地设置,用地面积不小于1公顷。
同时,规划要求原则上每个社区配置一所文体活动站(室内)及若干健身点(室外),其中文体活动站可结合其它社区设施一起布置,形成社区中心。文体活动站中体育活动场地面积不小于180平方米;若干健身点的总面积不小于660平方米。整合现有资源,全民健身中心可结合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设置形成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健身场地可结合社区文化广场、社区公园设置。
按照区级公共体育设施0.3平方米/人的指标要求,我市需配套142.5公顷体育用地。东湖、西湖用地紧张的老城区,区级体育设施可酌情折减,但不得低于用地要求的70%。南昌经开区因高校众多,考虑高校设施的利用,可适当折减规划用地,但不得低于用地要求的70%。
关于街道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规划,我市以《南昌市中心城区社区专项规划》规划的街道与社区单元为依据,在全市设置105个小型全民健身中心,738个社区文体活动站,最终实现街道、社区体育设施全覆盖。(记者 张代艳)
"荧光夜跑 闪耀仙海"迷你夜间马拉松开跑
我市各级人大认真学习监察法推动执行落实
广汉人社局 开启“互联网+招聘求职”时代
塘河沿线将构建 “三段、八区、十二景”
衢江经济开发区项目开门红处置“僵尸企业”引来“亩产英雄”
南昌全力打造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
茶苗扦插 助农增收
买俩车位都没法停车 开发商:怪你车太宽法院:车位前通道变窄、有障碍物影响车辆进入,应退还28万元购置款
【点播】躲闪不及,集装箱卡车冲下路基
玉山:77辆“带病车”上路被处罚
三个外卖平台公示违规商户名单 均下线数千家店铺
崇阳县青山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顺利通过验收
罗山县力保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
肥城教师资格认定6月20日报名
沈阳人偏爱东南飞
张玲说法|港大深圳医院医患冲突事件本可以避免
东桥玫瑰文化旅游节开幕 百亩玫瑰在闽清绽放
惠城区:增强“免疫力”防止“灯下黑”
济阳县实施扶贫开发“12310”工作体系
长江中游四省会合作迈向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