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开封经济社会发展蒸蒸日上,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这里凝聚着全市人民包括驻汴部队官兵和广大复转军人的心血和汗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1周年到来之际,我省开展了优秀复转军人年度人物评选表彰活动,我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宣传部副部长夏端勇光荣地获得河南省第八届优秀复转军人年度人物提名奖。在我市各条战线,像夏端勇这样的优秀复转军人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向广大读者推出他们中的几位代表,共庆八一建军节的到来。
永远都是子弟兵
——记河南省第八届优秀复转军人年度人物提名奖获得者、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宣传部副部长夏端勇
全媒体记者 王寅龙
“曾经,为了保家卫国,我们响应号召,从祖国四面八方参军入伍,在战斗岗位上奉献青春、挥洒汗水,尽职尽责完成了祖国和人民交付的各项任务。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根据政策,我们相继离开部队回到地方,奔向建设祖国的新岗位。”7月31日,夏端勇见到记者说这番话时,腰板挺直、声音洪亮,双手下意识地摸索着领口,似乎在整理军装上的风纪扣,“在新岗位上,我们复转军人依然会继承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弘扬人民子弟兵的无私奉献精神。”
夏端勇现任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宣传部副部长。7月30日晚,在我省“永远的兵——河南省第八届优秀复转军人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中,夏端勇获河南省第八届优秀复转军人年度人物提名奖,成为我市唯一获得殊荣的复转军人。
1987年10月,夏端勇入伍穿上了军装。3年后,他考上解放军重庆通信学院,随后成为军官。2000年,他转业到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
无论在何种岗位,夏端勇总是保持着军人的作风,对工作一丝不苟,让“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军旅信条在地方岗位上得以体现。
2005年春节刚过,全国第五次经济普查验收工作全面开始。正在一线忙碌的夏端勇突然接到了二哥的电话:“妈妈病危,现在神志不清,你赶紧回家!”得知母亲病重,夏端勇的心立马揪了起来,但他并没有立即放下工作,而是靠军人在战斗中的使命感,先安排好所有工作后,才踏上回家之路。就在半路,夏端勇又接到家人的电话:“你忙吧,妈妈已经走了……”这成为他永远的遗憾。
在汶川抗震救灾工作中,夏端勇积极主动组织全区单位捐款捐物、捐献“特殊党费”。他每天都“冲锋”般往返于市政府救灾办公室和银行,第一时间将党员职工的爱心交付给最需要帮助的群众。
2014年3月,夏端勇被抽调到辖区一迁村并居指挥部,负责一个村的迁村并居工作。他带领工作人员,和群众一起劳动休息,因工作融成一家人……村民张某,由于一笔2000元的补偿款未及时到位,引起该户和其他群众的顾虑。夏端勇得知情况后,当即上门自掏腰包垫付给了张某2000元,用行动打消群众的顾虑。最终,他率先完成了任务,工作上成为大家的表率。
近年来,夏端勇先后获得开封市五一劳动奖章、市职业道德“双十佳”先进个人、市“新长征突击手”、市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穿上军装是军人,脱下军装有军魂。无论是军营服役还是地方任职,都要牢记听党指挥、为群众办事。”夏端勇说,“我永远都是人民子弟兵!”
舞台虽不同 本色永不改
——记祥符区西姜寨乡“老兵之家”发起人武玉江
全媒体记者 焦宇炜
在祥符区西姜寨乡政府北侧,有一个退伍军人活动中心,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老兵之家”。这里不仅是老兵们的精神家园,也是老兵们退伍不褪色、投身家乡建设的根据地,还是组织老兵进机关、进校园开展国防教育、爱国主义宣讲的新时代传习中心。
“老兵之家”的发起人是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政协原副主席武玉江。武玉江也是一名老兵,“老兵之家”原本是他家的老院子。2017年10月,退休返乡的武玉江捐出老院子,拿出退休金,建起了“老兵之家”。
西姜寨乡共有1236名退伍军人,其中党员761人,现任职村干部70人,他们都经历过部队的锻炼与洗礼,正是乡村建设的中坚力量。“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回归人民、回报人民,脱下军装,他们依然是最可爱的人。”武玉江说,“‘老兵之家’的成立,一方面抚慰了老兵们追忆往昔辉煌岁月的情绪,另一方面让回乡的老兵找到了归宿感。曾有一位抗美援朝老兵来到‘老兵之家’后流着泪说‘我可找到家了!’这让我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武玉江成了这群老兵的“知心人”。
“老兵之家”成立以来,当地退伍军人义务承担起推动该乡建设发展的重任,充分发挥了“树木栽植管护员、政策法规宣传员、民事调解协调员、平安建设巡逻员、环境卫生保洁员”的“五大员”作用。受武玉江组建“老兵之家”的启发,西姜寨乡党委在用好现职干部的基础上,于今年3月成立了西姜寨乡退伍军人联谊会,由武玉江与乡党委书记李恒志任名誉会长。武玉江告诉记者,西姜寨乡党委、政府每周一次的工作推进会及村里的相关会议,都邀请退伍军人联谊会列席。退伍军人联谊会成立后,全乡各个岗位、各个劳动现场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为乡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发挥着正能量。目前,已参与调解民事纠纷102起、平安巡逻612人次、政策宣传52场次。
市委书记侯红曾先后两次走进“老兵之家”,称赞“老兵之家”的“家庭成员”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是退役军人的楷模。
舞台虽不同,本色永不改。如今,西姜寨乡“老兵之家”的“家庭成员”们依然保持革命军人的优良传统,把满腔热情化作对国防教育、征兵宣传等国防事业的关注。他们的不懈努力,也“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西姜寨乡20多所中小学纷纷向“老兵之家”下“订单”,邀请老兵进校宣讲。截至目前,报名参与国防教育宣讲团的老兵有300余人,而且队伍愈加壮大。
从退伍军人到“最美村官”
——记通许县岳寨村党支部书记于来政
全媒体记者 赵虎
在通许大地,有一个绿树成荫、楼房成排、果林环绕、碧湖相伴、民风淳朴的村庄,他就是长智镇岳寨村。“我们村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变化,发展这么好,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于来政。”该村村民纷纷说。
于来政,1958年12月出生,1978年参军入伍,1981年退伍到村委会工作,1997年至今任岳寨村党支部书记。20多年来,于来政始终不忘党和部队的培养,把部队的良好作风带到生活和发展中,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村民转观念、调结构、兴产业、重投入、美乡村,实现了岳寨村“村在林中、林在村中,满目葱茏、绿红相映”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华丽蝶变,也释放出了一名村干部务实重干、无私奉献的正能量。于来政先后被表彰为河南省“最美村官”、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优秀复转军人,2017年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岳寨村有1500口人,耕地面积2600亩,1995年,全村人均收入不足千元,大部分村民终年被一个“穷”字困扰。1997年,于来政临危受命,当上了这个全县“有名”的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于来政带领村民大胆引进了“美八”等早熟苹果新品种,试验田亩均收益5000多元。实实在在的成果产生了轰轰烈烈的效应,村民们种植苹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岳寨村苹果种植面积2400多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92%,人均1.5亩,亩产效益1万元左右。
通过果树种植,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从2006年开始,于来政和班子成员进省、赴市、去县,积极争取各项涉农资金,以省、市、县开展的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城镇综合提升工程等工作为契机和抓手,对村中各项设施进行了升级和完善。岳寨村先后投入六七百万元用于村镇建设,如今,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平直的街道一尘不染,门前植树,道旁栽花,树下停放着新购置的轿车,庭院里欢声笑语,这就是富裕、幸福、和谐岳寨村的真实写照。
“虽然现在岳寨村已是远近闻名的先进村,但与习总书记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们有信心、有干劲、有毅力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我相信,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岳寨的未来会更富裕、更美丽、更和谐。”于来政信心满满。
脱贫路上决不落下一个人
——记退伍军人、驻尉氏县张市镇坡庄村“第一书记”李运波
全媒体记者 朱朝星
他是全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是全市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同时也是尉氏县十佳驻村“第一书记”……集众多荣耀、光环于一身的他如今是尉氏县委机关后勤服务中心主任、驻张市镇坡庄村“第一书记”。李运波说这一切荣誉的取得都要感谢自己曾经是一名军人,是部队教自己学会了吃苦、耐劳与坚持,是部队给了自己强健的体魄、坚韧的意志、认真的性格,正是这些,自己才能扎根基层尽心做好扶贫工作。
1990年,李运波退伍回到尉氏县,先后在多个岗位上工作,工作出色而有成效。2016年9月,他主动要求派驻坡庄村,担任该村“第一书记”,奔赴精准扶贫第一线。
“县委、县政府要求驻村‘第一书记’脱岗驻村工作,不是让我们来表态作秀,而是让我们真正为老百姓解决一些他们最期盼的问题。”李运波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坡庄村之所以是贫困村,关键在于村基层党建薄弱,发展缺乏带头人。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李运波积极联系有关帮扶部门,整修村委大院,完善村委会办公设施,巩固党组织活动阵地,为凝聚党员、服务群众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加强教育培训,并按组织要求做好积极分子培养工作。“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他依托党建阵地强化宣传引导,多次召开党员代表会、村民代表会、支部委员会等大小会议,多次进行档卡整改现场培训,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营造了良好的脱贫发展氛围。
作为“第一书记”,李运波带领村“两委”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针对贫困户情况,找准症结、对症下药。贫困户娄扎根的妻子常年有病,李运波了解情况后,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脱贫计划,让其改种高效经济作物西瓜、辣椒,闲时到村里扶贫企业打工,有效解决了生活问题,并顺利脱贫。
如今,村里道路进行了合理规划,每条街都统一绿化,村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修建了标准化卫生室,农民医疗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实施了电网改造,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大幅提高。2017年年底,坡庄村顺利实现“村退出、户脱贫”的工作目标。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驻村任职“第一书记”以来,李运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宗旨,给坡庄村这片土地带来了昂扬生机。他说,脱贫路上坚决做到不落下一个人,只要农村、农民需要,他都会义无反顾地留下!
挺身而出彰显军人风采
——记退伍军人、“救人英雄”贾三岛
全媒体记者 鲁杰
八一建军节前夕,记者在“救人英雄”贾三岛的家乡——兰考县仪封乡坝头村,再次感受到军人风采的一面,他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不仅在当地一直流传,还激励着当地人学习和弘扬“淳朴善良、勇敢正义、无私无畏”的大爱精神。
翻看贾三岛从军经历和在部队所受到的表彰,一个新时代军人刚强正直的品质和高尚情操展现在人们面前。1996年,贾三岛毕业后应征入伍到洛阳市消防支队,2001年调入防空兵指挥学院。在部队的优异表现,让他从1996年12月到2009年7月间,两次荣获个人三等功,多次获得优秀士兵、优秀党员荣誉称号。
是部队的大熔炉锻造了他英雄的气概,是部队多年的教诲让他退伍后还永葆军人的风采。特别是2018年1月5日的一件事,让他的事迹广为传颂。当天下午,在郑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城区道路洒水降尘管理中心担任司机的贾三岛,因有事到郑州一小区找以前的战友冯威。到达该小区后,贾三岛看见一群人围在一起,不知道在干什么。他和战友赶紧跑过去,看到有一名男子正从窨井中往外爬,他们立即将该男子拉上来,了解情况。原来,一名男孩在玩耍时坠入化粪池井中,男孩的奶奶跳入井中救孩子。男孩被救上来了,而男孩的奶奶仍在井中。得知井下还有人,贾三岛脱口便说:“我来救人,我当过消防兵,有救人经验。”在其他人的帮助下,贾三岛捆好绳子后,毫不犹豫地直接下井了。井内飘着阵阵刺鼻的臭味,一位老人漂在水面上,头部距离井口近两米,情况很是危急。贾三岛采取半悬空姿势,赶紧向下攀爬,他将绳子绑在老人两侧腋窝处,与井外众人合力将老人拉出井。但可惜的是,男孩的奶奶最终没能醒来。
尽管男孩的奶奶再也没能醒来,小区业主还是对贾三岛见义勇为、不留姓名的义举大加赞赏。他们通过多方打听,找到了“救人英雄”贾三岛,并将一面印着“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锦旗送到贾三岛工作的地方。
贾三岛不顾个人安危,跳进化粪池救人的事迹经过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2018年5月,他被评为兰考县十大杰出青年。贾三岛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而是用“学习焦裕禄精神,做一名合格党员”这句座右铭时刻激励着自己。
永远的兵
——河南省第八届优秀复转军人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侧记
“曾经当过兵,永远是个兵。改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忠诚。”7月30日晚,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民政厅、省总工会、省军区政治工作局联合主办,河南广播电视台军事节目中心、河南广播电视台天乐传媒承办的“永远的兵——河南省第八届优秀复转军人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河南广播电视台8号演播厅隆重举行。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1周年到来之际,组织开展优秀复转军人年度人物评选表彰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重要指示的实际举措,是党的十九大关于“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向全军,特别是向驻豫解放军、武警部队全体官兵,向全省“老红军、老八路、老解放”、军队离退休干部、烈军属、革命伤残军人、广大退役军人、民兵预备役人员致以节日祝贺和亲切慰问的一项重要活动。
河南省第八届优秀复转军人年度人物评选范围是全省各行各业涌现出的优秀复转军人先进典型,候选人由各省辖市、省直相关单位推荐,经过活动组委会综合评选并公示,共评出1个团体特别奖、10位年度人物、10位优秀复转军人年度人物提名奖。今年的年度人物评选向基层和一线倾斜,特别是向退役士兵倾斜。他们退伍不褪色,始终践行着“曾经当过兵,永远是个兵;改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忠诚”的理想和信念。穿上军装时,他们是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脱下军装时,他们是祖国建设的岗位精英。他们奉献社会,造福家乡,时刻保持着退伍军人的本色和精神,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岗位,他们的人生轨迹上永远书写着军人“维护核心、听党指挥”的忠诚与热血。
颁奖盛典以“荣耀”为基石,以“创新”为手段,以“精彩”为目的,以颁奖环节为整体支撑,以文艺演出为整体推进,将程序性环节进行艺术化处理,让整个颁奖典礼成为一个互动式情感交流的媒介,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颁奖晚会采取颁奖和文艺节目穿插进行的方式进行,晚会在雄壮的活动主题曲《永远的兵》中拉开序幕,在歌曲《向着伟大梦想》中结束。
晚会首先颁发了提名奖,组委会授予他们的颁奖词是:昨天,他们是改革强军路上的追梦人;今天,他们是决胜全面小康的排头兵。他们永葆军人本色,建功出彩河南,成为推动我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坚实脊梁和磅礴力量。他们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永远的兵”。
之后的颁奖共分为四个篇章,分别为《忠诚篇》《奉献篇》《实干篇》和《担当篇》,其中,在《忠诚篇》中,组委会授予徐光、张东堂、赵宗礼的颁奖词是:火热军营淬炼党性,心系群众书写忠诚。他们争当脱贫攻坚的“领头雁”,勇做山村致富的“开路人”,甘为基层岗位的“螺丝钉”,时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们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永远的兵”。
最后颁发了特别奖,组委会授予他们的颁奖词是:天安门前,他们是五星红旗的护卫者;神州大地,他们是国旗文化的传播人。他们执着信念,满腔热情,弘扬爱国主义,传承民族精神,为全民国防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永远的兵”。 (豫宣)
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午闭幕
振兴老道外小吃
吉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许可信息
生产现场存安全隐患 汨罗这4家企业停业整顿
视频|挤爆了!澳门大三巴今日下午人潮管制
退伍不褪色 奉献写忠诚
新春首趟返程中欧班列抵汉 市民餐桌再添欧洲美食
唐立浩出席共青团长治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时强调
“拦路虎”拆除了
卢龙县燕河营镇:鞠世闻到燕河营镇燕窝庄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我市交警开展交通秩序大整治“百日行动”
田文静主持召开岳阳县委第57次常委会
安吉“五联单”联起矿资防护网
吴川:昂首奋进新时代 勇当湛江县域发展排头兵
运营商齐推eSIM业务 手机卡将穿“隐身衣” 手机无卡?
庆阳坝人的“黑茶经”
完善配套政策 提升服务质量黄晓波深入黎川专题调研降成本优环境工作
全市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召开
马承祖谢来发提出要求
四川省住建厅厅长张正红莅泸调研区域空间发展战略等工作
汉中市强力开展铁腕治霾“春雷”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