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杏出墙”,是俏指女人出轨。俏,有俏皮,好玩之意。
“红杏出墙”一词的最早出处,应是宋代的话本《西山一窟鬼》。其中形容女子有“如捻青梅窥少俊,似骑红杏出墙头”。这个话本,说的是裴少俊和李千金不顾礼教束缚的恋爱情事。元代白朴根据此话本,还写成著名杂剧《墙头马上》。到了元代以后,“红杏出墙”的用法就愈加明显起来。比如“恰便似一枝红杏出墙头,不能够折入手,空教人风雨替花羞”。到了近代,“红杏出墙”的用法就固定了下来。鸳鸯蝴蝶派的刘若云,还写了名作《红杏出墙记》。
还有一个版本,是调侃宋代叶绍翁的:他有个老婆,叫红杏。婚后不久,叶绍翁进京赶考去了。一年后方回来。对红杏来说,叶已不能让她心跳了。叶不在家的日子里,她有了相好的。因为这个原因,就算老公回来了,每每夜晚来临,等到老公睡熟,她依然爬过墙头,与墙那边的王二见面;一直到她再也爬不动为止——那年她是六十岁。后来,在红杏七十岁的时候,她鼓足勇气,把这个事情告诉了老叶。叶绍翁没有生气,反而写了一首诗,就是那首极有名的“红杏诗”:“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后来,因了那首诗,“红杏出墙”的故事就流传了下来。显而易见,这个版本是故意搞笑的;不说别的,爬墙能爬到六十岁的女人,除了武林高手,怕是只有妖怪了。
“红杏”与“墙头”的关系,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红杏出墙”通常只是一种含蓄的指代,并且暗指这种出轨是事出有因的,“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嘛。这样看来,“红杏出墙”,真实的原因,似乎并不复杂;耐不住寂寞,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或许是吸引它的因素之一。
然而,为什么偏偏是红杏出墙,而不是青杏或者黄杏出墙呢?
红杏,颜色鲜艳,藏在绿叶中,很醒目,很养眼。这样作诗,便于入画;中国的诗画同源,是难以分开的。“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样俏丽的画面,丹青高手饱墨挥笔,一气呵成,定是佳作。这许是使用“红杏”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红杏是熟透了的杏子,熟透了,就应该被吃掉。杏子的功能,莫过于此。你没得那个牙口,没得那个胃口,你不吃她,吃不了她,消受不了她,她熟透了,会掉到地上,烂掉,多可惜呀!熟透了的红杏被动地等待着,等待着来采摘她的人。然而,等待了许久,却没有人来;等的杏子已经不能再等了,依然没有人来摘。在这样的情况下,等待岂不是受罪吗?况且,春光难再,逝者如斯,红杏来一次出墙,一生最美好时光中的出墙,只是希望墙外有人能欣赏自己,甚至是摘了自己去,使自己得到一生中最为快慰,最为灿烂的结局,也不枉了自己的“红”,不枉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这样的出墙,是恶行吗?
这里的出墙,出的是寂寞,出的是不甘,出的是反叛。
在封建伦理沉重压迫下的封建时代,以红杏喻女人,以红杏出墙喻女人出轨,是一种艺术的比喻,甚至是很有些弘扬人性光辉的比喻。相比之下,那些“淫妇”、“荡妇”的谩骂,就显得有些假道学了。
老锅乱炖
【三城同创课堂】怀化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总体目标
颍东区插花镇开展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宣传活动
娄底四小开展“艰苦奋斗 厉行节约 过紧日子”分组讨论活动
通州区纪委区监委专项监督检查优化营商环境
【新城开发】项目源源涌入 面貌月月更新
红杏出墙为哪般
共青团陈贵镇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高坪特警大队挡获涉毒在逃人员
赵晓君参加四平市监察委员会挂牌仪式并与转隶人员座谈
规范护理行为,提升护理品质
襄城县扎实抓好“四项行动”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
2018年4月23日停电公告
市粮食局安排部署“两节”、“两会”期间各项工作
大沥凤池:借助榜样力量提升文明素养
是否炒作?买包子多付14万 钱领走了争论仍未平息!
市委巡察组反馈十二届市委第三轮巡察情况
校园日:成都首发中小学媒介素养报告
信阳明港机场标识和地名书法作品征集半月来稿逾500件
司法援助为“寒心”老人撑腰
向继桂:心系群众的“挎包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