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筑起双拥长城

红色基因筑起双拥长城
◎通讯员 林鲁涛 隋学良
先后7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所辖区市实现“全省双拥模范城”满堂红。在八一建军节之际,再次回望威海的双拥之路,这闪闪荣耀令人由衷自豪。
富国不忘强军、富民真情惠兵。一直以来,我市在助力改革强军、保障退役军人权益、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加强全民国防教育上,发扬优良传统,注入时代因子,绘就出一幅幅军民戮力、富国强军的和谐画卷。
迎着新时代的春风,在威海这片革命热土上,红色基因孕育勃发,双拥传统生机盎然,犹如滚滚春潮奔涌不息。
7月30日上午,来自峰泉、杏花、南山、大众等7社区的志愿者来到威海军分区干休所开展拥军慰问活动,为官兵送上鸡蛋肉类等慰问品。 记者 刘志鹏 摄
新老双拥品牌齐争辉
7月31日上午,鲸园街道威胜诚信商圈党群服务中心联合菊花顶社区工作人员,顶着炎炎烈日为驻区海军某部送去一车西瓜及米面等生活用品。这些慰问品不仅是物质上的关怀,更蕴含着地方群众对人民子弟兵的深切关爱和崇高敬意。
威海海岸线绵长,海岛驻军多,义务为官兵服务成为全市人民的自发自觉行动。
荣成市院夼村挑选最好的渔船作为“拥军船”,免费接送驻苏山岛官兵上下岛,“拥军船”已驶过58个春秋,航程超过9万海里;威海市“汇通拥军车队”为官兵和军属免费服务20多万人次,被亲切称为“军中的士、流动班车”……
在巩固双拥老品牌的同时,我市积极拓展双拥新领域,提升共建新内涵,借助市场手段解决军队战备保障、军民科技互动、军人转业安置、军属就业创业、军地资源整合等现实问题,深入开展企业拥军、社团拥军、志愿拥军和基层双拥等活动,打造出一批社区双拥工作站、红色少年军校等特色鲜明的双拥新品牌。
同时,借助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的红色资源,广泛开展国防教育,通过学校与教学点结对子、举办双拥活动等形式,建立起“五位一体”的双拥国防教育体系,增强社会各界开展双拥工作的自觉性。
军民共建奏凯歌
2017年5月,随着军改命令下达,某海防团由碧海蓝天的威海移防至飞沙走石的塞北。如何解决好移防部队中87名官兵家庭面临的住房保障、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成为移防官兵安心服役的根本所在,也摆上了威海市委、市政府的议事日程。
分管双拥工作的市领导亲自带队,对困难官兵家庭逐一走访慰问。组织移防军属召开座谈会和推进协调会,民政部门将家庭困难较大的对象纳入社会救助范畴,人社部门积极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住建部门优先协调解决符合条件的公租房住户,教育部门开通子女入学“绿色通道”……各方齐心协力,各类家庭困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
近年来,我市常态化开展“真情送军营·服务到基层”活动,针对部队调整改革和强军备战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不遗余力、千方百计解难送暖、靠前解决,营造了共筑国防安全的浓厚社会氛围。
为助力强军备战,我市形成以节日走访为主线、平时走访为补充的常态化走访慰问机制。同时,各级民政部门每年列支专项经费,救助家庭生活困难的部队官兵,近年来累计发放救助金500万元,惠及官兵1200余人。定期召开军地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军地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5年来累计协商解决116个问题,划拨筹措资金2亿多元,帮助驻军部队加强军事设施建设和改善营区生活条件。
瞄准平战结合,我市建立双拥组织平战转换机制和军地联系绿色通道制度,全力保障军事行动需要。每逢部队在威海组织大项训练演练,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总是身体力行,先后30余次到前线慰问,20多次协调做好训练区域群众疏散和安全保卫工作。在40余项军事活动中,给予安全、用电、通讯、海域等方面的保障支持。
服务在役的,关爱退役的。我市连续15年提高残疾军人抚恤金标准,连续25次提高优抚对象抚恤金标准;大幅提高义务兵优待金标准,实现城乡一体实施,在全省率先建立在乡残疾军人和复员军人遗属生活补助制度,成功搭建优抚对象管理服务平台,打通优抚工作“最后一公里”。大力推进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质增效,高标准落实退役士兵安置任务。
牢记使命,反哺人民。驻威部队积极参与平安威海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哪里有险情哪有就有子弟兵的身影,切实履行“驻一方热土、保一方平安”的职责。积极参与地方打赢脱贫攻坚战,驻威团以上单位共结对帮扶20余个贫困村,投入和筹措资金400余万元,先后扶持光伏发电、西洋参种植、大棚苗圃栽培等20余个特色帮扶项目,帮扶村全部实现脱贫“摘帽”。扎实开展“一帮一·手拉手”捐资助学活动,驻军团以上干部结对资助100多名贫困学生。同时还积极协调开展文化下乡、医疗助民、法制进村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帮扶成效,奏响军民共建、融合发展的时代凯歌。
军民融合产业兴
2017年5月18日,由我国自行研制的首款出口型专用武装直升机直19e首飞成功。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或许很少会把一款先进武装直升机的研制成功,与一根轻小的碳纤维鱼竿联系起来。以生产碳纤维鱼竿闻名的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突破航空复合材料这一关键技术,产品已应用于多个重点武器装备型号。
无独有偶。2018年2月21日,又一喜讯亮相媒体:山东省第一艘军民融合海洋资源调查船“海梦”号在威海南海新区实现首航,赴南中国海执行科考任务。
近年来,我市坚持将军民结合产业作为重要的新兴战略产业加以培植,初步形成军民融合、军地互动、协调发展的产业大格局,涌现出医疗器械、碳纤维材料、空港地面装备等一批有较强影响力的产品。
按照“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装备后勤科研生产体系”的新要求,结合新旧动能转换,我市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军地联姻发展,加强军民融合产业由被动承接军工技术向主动联系军工科研院所和企业转变,由单项为军队服务向军地双方服务转变,由单纯的国防动员向与科技合作、经济发展相结合转变,多渠道、多形式地搭建科技创新与技术转移平台。目前,全市军民科技融合重点企业达57家,获得授权专利496件。

京津冀招聘会提供7000岗位
白竹村党支部开展“推进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新风”主题党日活动
大庆建“12+1”体系框架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窃贼一夜偷9家商铺 小到一元硬币大到照相机冬虫夏草
从“跳农门”到进城不迁户
红色基因筑起双拥长城
关于对“凝心聚力、开放奋起”征文活动 进行表彰的通报
安灵苑项目建设推进会举办
陈平督导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情况
衡运驾校关爱中老年人学车
市规委会第四十九次常务会议召开
《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解读
平均4分钟下线1辆新车 吉利书写“南充速度”
市“创文”办联合多部门举办志愿服务工作培训班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专题学习会议
晋商与晋剧
市编办传达全省深化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和培训会会议精神
市住建局举办2017年“质量月”现场观摩活动
新时代少数民族哲学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在百色召开
“全民阅读•书香苏仙”系列活动“闪亮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