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与晋剧


开栏语
在中国明清以来的近代经济发展史上,驰骋欧亚的晋商举世瞩目,山西特别是以太谷、祁县、榆次、平遥等为代表的晋中商人,举商贸之大业,经营范围包罗万象,夺金融之先声,钱庄票号汇通天下,称雄五百余年,留下了灿烂的商业文化。当今,晋商文化、晋商精神受到普遍关注,成为吸引全国甚至国外源源不断的游客来晋中的一个文化符号。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爱上晋中之“读懂晋中”,晋中日报社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在晋中日报《文化特刊》开设《晋商文化研究》专栏。栏目内容包括晋商文化的内涵、形成的历史背景、历史价值、现实意义,晋商管理模式对现代企业的应用价值,晋商大院的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晋商与晋剧、晋商万里茶路等,旨在让读者对晋中、对晋商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能跳出大院看大院、跳出晋商看晋商、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弘扬晋商精神,为晋中经济腾飞增添新的动力。
山西传统的大型历史剧种中,当然应当是蒲州梆子(简称蒲剧),今天的晋剧(原名中路梆子)是咸丰年间,在晋中富商大贾的直接参与下,由蒲州梆子与晋中地方小戏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型剧种。
曾经富可敌国的晋商,不仅留下了一座座豪宅大院,而且参与创建中路梆子班社,这里举几个有影响的班社。
四喜班。四喜班为榆次聂店王钺财主所创,聂店王家是当时榆次富户之首,咸丰年间,由于战乱,南路艺人很少上来,一向热衷于戏曲的富商大户王钺便有了创办戏曲班社的念头。掌柜王亚元为了尽快实现这个愿望,连续派出三路人马,一路是去苏州订置行头,一路是去蒲州叫一些有经验的老艺人,第三路则是去太原小店镇和古城营村分别叫来太原秧歌打板师傅刘宏针及吹鼓手中的葫芦大王杨友庆,让他俩住在准备好的戏房院内,提前对中路梆子的改革方法进行设计,并鼓励他们放开手脚,大胆试验。到了秋后,当蒲剧艺人集中到聂店村之后,双方师傅便开始了紧张的研讨、改革和排练活动。结果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具有新唱腔、新格调、新特点的中路梆子雏形剧种就形成了。
这一年大年初一,四喜班在本村开始亮相和试演,试演了三天,正月初八至元宵节,到榆次城内城隍庙正式表演。期间,为了扩大影响和广泛征求意见,王亚元还特地邀请来附近各县的有名财主50人和邻近的村长社首30人,台下摆有桌椅和茶果,让他们观看、评论并提出改进方法。
四喜班改革初步成功,之后,经过不断实践和改进,赞誉之声逐年增多,一直延续到今天,榆次附近各县的老年人中仍有“四喜班,是好戏,秃红、秃丑、盖陕西,人参娃娃、大最丑,后边跟的一杆旗。饿了吃的打卤肉,渴了喝的一条鱼。”以及“杨友庆的葫芦、宏计儿的板,一条鱼的《断桥》唱了个得忽闪。”等戏谚流传。
上下聚梨园。四喜班名扬四方,不久就引起了另一位商界大亨的注意,这就是祁县显赫一时的金财主。金财主其实并不姓金,本姓渠,名源淦,小名金儿。金财主喜乐好动、兴趣广泛,对戏曲非常着迷,他认为戏曲艺人属梨园弟子,又是由各地的艺人聚合成班演戏的,所以自己承班时,就取名聚梨园,这也就是晋剧历史上由“班”改“园”的开始。后来,金财主为了培养晋剧后备人才,且要保证演员出身地道和演戏正规,因而又从蒲州买来儿童,成立聚梨园科班(也叫娃娃班)。在他的这两个大小戏班之间,为了有所区别,将大班叫做上班聚梨园,而把科班叫做下班聚梨园。
当时,作为两班班主的金财主,自然有人仰慕,也有人讥笑,说他是个败家子,但他却满不在乎,甚至还笑话榆次聂店的四喜班不够气魄,因而决定标新立异,显出晋商富豪的威风来。具体方法是:凡入上班聚梨园的演唱艺人,必须是在蒲州已经唱红的名丸(即名角、名伶的俗称),而且生、旦、净、末、丑等行当中的“三大门、三小门及九头纲子”(须生、青衣、大净为三大门,小旦、小生、武生为三小门,其余为老生、老旦、小丑等,共为九种行当,又叫九头纲子,统称“包头的”)。艺人工资全部实行常年包份制,最高1000吊,最低200吊。除此之外,金财主还在自己宅院内盖起戏台和下处(也叫戏房院),专供大小两班艺人练功、排戏、食宿,让家眷及亲友看戏。
五义园。按说金财主重赏和优待艺人的规格,确实是超过了榆次的王钺财主,但晋商的富豪仍有嫌金财主小气的,原徐沟县大寨村财主李玉和就是一个。为了压倒金财主及上下聚梨园,李玉和承办了五义园戏班。李玉和一次购买轿子50辆,让艺人由原来的步行赶台口变为乘坐交通工具,这也就是后来的名艺人搭班时,班主必须为其配备轿子开了先例。
李玉和见金财主叫的蒲州名丸是“一盏灯”“月亮生”“一条鱼”等,他马上就派人去蒲州请来了“二盏灯”“云遮月”“捞鱼鹳”等,意即借喻“捞鱼鹳”可以吃掉“一条鱼”的方法,要把上班聚梨园的艺人压倒在地,不能翻身。但此事惹得金财主十分恼火,立即又去蒲州请来了“一股风”“一阵风”“满天星”“天明亮”等名丸。结果不到半年的演出竞争,“一股风”吹灭了“二盏灯”,“一阵风”吹灭了“云遮月”,最后还是出了“月亮生”,显出了“满天星”,熬到了“天明亮”。而且就为了赌气,当上班聚梨园在徐沟县城财神庙戏台演出快要结束时,金财主专程从祁县赶到戏场,让自己戏班演员“一股风”站在台上,把两臂左右伸直,手心向上,然后将十两重的银元宝从双手开始向双肩平摆,并当场声明,只要双臂不弯曲,能承受多少就赏给多少。结果,“一股风”当场得到白银200两。
除此之外,晋商创办的戏曲班社还有许多,他们相互竞争,掀起戏曲演出的热潮,使晋剧在初创不久,很快就普及到各个州县,当时晋中民间戏谚中广泛流传着“祁太镏子,蒲州丸子”,意思是,以祁县、太谷为代表的晋中商人有滚滚的财富,而蒲州一带却有源源不断的名角名丸,两者结合,使晋剧发展出现了第一次高潮。(刘俊礼)

市规委会第四十九次常务会议召开
《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解读
平均4分钟下线1辆新车 吉利书写“南充速度”
市“创文”办联合多部门举办志愿服务工作培训班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专题学习会议
晋商与晋剧
市编办传达全省深化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和培训会会议精神
市住建局举办2017年“质量月”现场观摩活动
新时代少数民族哲学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在百色召开
“全民阅读•书香苏仙”系列活动“闪亮登场”
引进世界一流人才 我市最高5000万元资金支持
千米风筝,鄱阳湖“风筝节”震撼来袭
网店刷单炒信将被依法严惩七部门联手整治网络违法违规行为
玉环:环海山道采茶忙
【规划局】全力助推南关区重大项目建设
宁远:积极开展“全国气象科普日”宣传活动
街津口“呼日堪”文化节主打融合牌
渭南市农业代表团访问塞内加尔、乌干达
金珠小学学子获评广东“新时代好少年”
截至昨晚8时30分许主城区20余“元旦宝宝”闹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