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建“12+1”体系框架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我市建立“12+1”体系框架,兜底保障所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记者 肖瑶)“使困难群众生活有尊严生活有盼头”不是嘴上说说而已,必须落到实处。近日,我市出台《大庆市进一步加强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方案》,按照方案,我市将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为主体,以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取暖救助、物业救助、殡葬救助、法律援助、临时救助为辅助,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12+1”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框架。
按照方案,通过“12+1”体系框架兜底保障所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在保障好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受灾人员的同时,重点救助去产能贫困群体、困难转业志愿兵(士官)群体、农村建档立卡贫困群体、困难残疾人群体、农村贫困老年人群体和农村困境儿童群体,确保各项附加优惠政策的落实,体现救助资源分配的二次公平,确保2020年如期实现全市脱贫攻坚目标。
根据方案,我市将着力推进失能、半失能特困供养人员集中供养,确保2020年集中供养率不低于50%。加大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整合改造,将集中供养农村特困老人适度向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性中心敬老院集中。调整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空间布局,逐步向公共服务配套程度高、地域覆盖范围大、医疗资源较丰富的县城、乡(镇)靠拢。发改部门按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投资项目申报条件,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我市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将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和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中患食管癌、胃癌、儿童白血病等七大类大病患者进行集中救治并实行单病种收付费,控制医疗费用总额。对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付费用仍有困难的,加大医疗救助、慈善救助力度。进一步扩大城镇公共租赁住房受众群体,将符合条件的城镇社会救助申请对象、军队退役人员、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困境儿童等群体纳入公租房分配优先轮候范围。向“零就业家庭”中失业困难群众开展即时就业援助,优先提供岗位信息和就业帮扶,确保实施就业救助一个月内“零就业家庭”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
同时,我市还将完善受灾人员救助制度、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完善教育救助制度、完善住房救助制度、完善就业救助制度、完善临时救助制度。
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将依托乡(镇)政府(社区工作站)政务大厅、办事大厅等,设立统一的社会救助申请受理窗口(疾病应急救助除外)。加强“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建设,根据部门职责,制定并不断优化受理、分办、转办、反馈等工作流程,明确办理时限和要求,跟踪办理结果,并将办理情况及时告知求助对象,真正做到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桑植县中青班学员到禾佳生态产业园考察调研
长沙市侨联举行“新侨牵老侨”活动启动仪式暨金秋夕阳红·重阳节老侨联谊活动
首届赣湘鄂边区机关干部篮球邀请赛赛程出炉
京津冀招聘会提供7000岗位
白竹村党支部开展“推进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新风”主题党日活动
大庆建“12+1”体系框架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窃贼一夜偷9家商铺 小到一元硬币大到照相机冬虫夏草
从“跳农门”到进城不迁户
红色基因筑起双拥长城
关于对“凝心聚力、开放奋起”征文活动 进行表彰的通报
第二十二届山东美术新人新作展在菏举办
宿迁高新区——重拳出击治理“散乱污”企业
卫计委召开2018年全市医政和中医工作会议暨行风建设会议
市规委会第四十九次常务会议召开
《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解读
平均4分钟下线1辆新车 吉利书写“南充速度”
市“创文”办联合多部门举办志愿服务工作培训班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专题学习会议
晋商与晋剧
市编办传达全省深化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和培训会会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