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减负需要配套工程

  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 赵 霓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的表述,引起家长关注。而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将这一问题列为非补不可的“民生短板”。中小学生的书包俨然成了一个“高层级”议题。
  书山题海、死记硬背、拖堂加课的教育方式,饱受诟病,事实上,学生减负的呼声由来已久。近年来,国家也多次出台“减负令”。然而,对于学校和家长来说,因为升学压力、升学率等指挥棒,大多数都会选择做做表面工程。因此就出现了“阴阳课”“影子教育”等现象,致使中小学生减负越减越重。
  “课业重”是汤,“考试难”是药。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往往更注重对教材的简化,而忽视了对考试制度的改革,导致课本的难度与考试的难度严重不对等。许多家长都反映,孩子的试卷题目难度远高于教材的难度,甚至在中学的理科科目中,仅靠学习教材而不做课外拓展,考试根本无法取得好成绩。这就直接导致各类辅导班、培训班的兴起,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形成恶性循环。
  “提质量”是汤,“严管理”是药。学校作为课外减负的主阵地,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很是重视,但仍然收效甚微,究其原因,还是疏忽了自身管理。在学校里,体育课、美术课、科学课等始终被视为不重要的副科,被语、数、外等“主课”老师随意霸占早已见怪不怪;教师有偿补课或受聘校外培训机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因此,学校还需进一步强化师德建设,完善管理监督机制,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卸下沉重的书包。
  “重减负”是汤,“全机制”是药。在今年两会“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回应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与减负有关的“三点半”现象。孩子三点半放学,本是为了减负,不过家长却要五点半六点才下班,当中两个多小时成了“空窗期”,给孩子的福利成了家庭的压力。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减负的困境:减负要真减下去,可能还需要更加全面、综合、系统的制度安排。换句话说,减负不能“一刀切”,还需形成全面可行的长效机制。

高邮两创客晋级总决赛
《对接“北上广”优化大环境行动导则》印发实施
石家庄多个街道、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我市市容环卫局感召下社会各界爱心澎湃
让尊老敬老铸成文明新风尚
学生减负需要配套工程
青川县“三举措”破解农民工欠薪难题
佛山高新区成全市唯一“证照分离”改革试点
无棣县:省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专项检查组来棣检查
三成劳动争议案件涉及加班工资
玉山“博爱家园”助力精准扶贫
关于对江苏象仁土地房地产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名称变更备案初审的公示
4根手指断裂 上演生死救援
睢县开展2018年度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入户大走访活动
今晨上虞曹娥江上一女孩不幸落水 所幸被热心市民所救
关于公布《巴中市民公约》和《十大不文明行为》的通告
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召开2017年民主生活会
重磅!火星上发现第一个液态水湖 直径约20公里
市管局领导开展新春走访
蕉岭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