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网讯 当国家战略在绵阳交汇叠加,国家试验在绵阳探路开局,绵阳这座以军民融合为鲜明底色的国家科技城,用什么回应时代发展的召唤,用什么担纲国家使命?
与生俱来肩负着科技服务使命的中国(绵阳)科技城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研院)便是绵阳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城的生动实践之一。
“创·新时代”,激发“创·新力量”。工研院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工研院始终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初心。特别是近两年来,工研院以军民融合发展的为主攻方向、深耕创新驱动发展“试验田”,坚持专业化、市场化方向,以技术转移、转型发展和开放合作“三大坐标”定位工作全局,不断创造着“绵阳速度”和“绵阳质量”。
创新资源从哪找——
巧借“外力”,加快要素聚集
以军工起步、因科技闻名的国家唯一科技城绵阳,拥有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航发燃气涡轮研究院为代表的国家级科研机构18所,拥有西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14所,聚集两院院士27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3.2万人……军工科技资源可谓是“家底殷实”。
与此同时,绵阳又不得不面临产业界的“国家队”军工集团无一在绵阳落地的尴尬局面。“殷实的家底”需要被“激活”,科技的“富矿”需要辛勤的“矿工”来挖掘。
工研院作为没有“院士”的“光杆院所”,如何深挖“家底”,将资源用起来,让要素聚起来?“既要‘接天线’,也要‘接地气’”,在绵阳的每个科研院所都是一座知识、科技、项目密集的“富矿”,工研院做的就是将其中“沉睡”的资源挖掘出来。工研院理事长祁权生介绍说,工研院就如一个“中继站”,一边让在绵科研院所的资源从“休眠态”转变为“激活态”,一边为绵阳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定制”式服务,从而为绵阳推进高质量发展打开了“天窗”。
搭建平台,合作共赢。正是在这种思路下,工研院依托厚实的“家底”催生出中国(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军民融合创客空间等一批平台,以“互联网+人才”的创新模式,因地制宜地建立起“虚拟研究所”和“注册工程师”队伍,建设形成强劲“科技磁场效应”。
纵观工研院发展,用“有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最为贴切。建设伊始,工研院吸收借鉴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先进经验,以链接创新资源,创造知识价值为宗旨,不断为国家科技城探索军民融合发展之路贡献经验。
邛崃市举行首届品酒技能大赛
【现场】宝鸡发展大会将于4月2日至4日举办
市政府就4月份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状况约谈牡丹区成武
“三带动”筑牢产业支撑 “三到位”聚焦深度贫困
地税局聘监督员盯紧作风优环境
链接创新资源 创造知识价值
莱城区民间艺术表演为群众送去文化大餐
好吃又好玩!法国艺术家与百名游客在南山造“棉花糖森林”
高陵区召开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推进会
游客意外晕倒景区紧急救人
两车高速追尾,司机停车协商却险些丧命!这些事项要注意
蜀南竹海啤酒音乐节即将来袭
第八届少儿轮滑赛吸引近百名少年儿童参加 小小少年体验速度与激情
药似药酒非酒:统计称鸿茅药酒广告违法次数达2630次
顺义区19家园区获评第三批北京市休闲农业星级园区
八届德阳市委扶贫领域专项巡察组进驻中江
南山区举行“巾帼牵手”活动
坐石乡全覆盖走访贫困户 打赢脱贫攻坚战
征婚网站遇“旧友” 双簧“姐妹花”三骗西海岸痴情汉
丰南区大齐各庄镇开展扫黑除恶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