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滨江修年鉴


陈金春走进办公室前先补个妆 记者 葛亚琪 摄
读者方先生微信都市快报:我是做地方志的,听说滨江区在修年鉴,还请了一位退休老师,这个老师来杭州后,连西湖都没去过,每天扑在年鉴上,很多搜集来的不达标她都顶了回去,说写历史必须没有水分。领导都被她的专业精神感动了,我也很敬佩,这样的人真的不多。
年鉴是汇辑一年内重要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的工具书,也是地方志的一种,相当于古代的“修史”。
修编杭州市滨江区年鉴的当代“史官”,大名陈金春,女,66岁,江西景德镇人,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
见她之前,我脑海闪现出的这位“史官”,应该是穿着朴素、不施粉黛、蓬头白发,戴老花镜、走路蹒跚、说话拿腔拿调、引经据典的老太太。
见了面,我呆了,陈金春真人长发、大波浪,焗油、焦糖黄、裙装、猩色口红、体态矫健、谈吐时尚……
陈金春退休前在景德镇市地方志办公室年鉴科当科长、《景德镇年鉴》主编。后来被浙江义乌挖去,担任《义乌年鉴》的特约编审,待了近十年,去年四月份以20天的秒速,被“抢”到杭州,主持首部《滨江年鉴(2016)》。全书共50万字,计划2018年6月出版。留给“史官”的时间只有12个月。
年鉴编辑部只有四人,一位主管领导直言不讳地说,这是一群没有编制的“三无人员”(无机构无编制无补贴)。领头的陈金春,年薪十万。
陈金春现在住单位给的一套公房,在城西,二室一厅,月租金960元。
拜访她的那天晚上,她的晚餐是荞麦饺子,煮一大锅,黑黑的,饿了,就捞一只吃吃,然后放冰箱,第二天蒸一蒸,再捞了吃。
荞麦饺是她自己做的,萝卜虾干馅,非常辣。
陈金春是独居女人,她曾经黑发人送走两个亲人:丈夫、儿子先后病故。“我不做祥林嫂,我要做阿庆嫂。”她说,脸上闪过坚毅。
儿子过世6周年的当天,陈金春发了这条“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朋友圈。

因5毛车费引发纠纷 男子大闹公交被拘
青少年竞技组男子乙组足球比赛第六轮对决
省委换届风气督查组来淮
温江区为全区116个社区配备“社八件”
明确时间节点 确保取得实效
我在滨江修年鉴
万林乡人大主席团开展河(库)长制视察活动
北海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恳谈会
大朗分局充分利用土地二级市场试点红利主动为地方企业做好用地服务
马云带高管去以色列学习 共同话题是创新
养护工人顶烈日工作:越是高温,越是公路修补好时机
利辛县召开县委反腐败协调小组会议
市财政局:我市进一步加强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甘当扶贫引路人
2018年6月7日停电信息
我市开展“文明郴州随手拍”活动
瞄准国内“高定”西装蓝海 济南这家厂想做“中国阿玛尼”
娄雪松看望慰问学校师生 向全区广大少年儿童致以节日问候
我国实施水利扶贫三年行动
纽约世贸中心三号楼正式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