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思路目标和政策举措
郫都区青杠树村风景如画 记者 吕甲 摄
昨日,市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成都工作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及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大会部署要求,对2018年重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扎实做好“全面落实年”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据悉,过去一年,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成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提质扩面,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改革纵深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519亿元,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98元,增长9.1%。今年,我市还将健全乡村振兴推进机制九大行动,力争农业增加值增长3%,农商文旅融合新产业新业态产值增长20%,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全市795个“四好村” 举行授牌仪式
为激励先进、推广经验,我市按照“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要求,以重塑村落民居优美形态为重点、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着力拓展群众增收渠道,以移风易俗为突破口、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以树立新风正气为目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四好村”创建取得突出成效。经申报推荐、审核评定,会上,我市对成都天府新区大安桥社区等795个村举行了2017年度市级“四好村”授牌仪式。
大会还对2017年度全市“三农”工作先进区(市)县、重大农村改革任务推进示范区(市)县进行了通报表扬。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农工办、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城管委、市水务局、市林业园林局、市旅游局分别就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作了交流发言。
大会对我市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作了总结。过去的一年,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和中央、省委“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的成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提质扩面,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改革纵深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519亿元,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98元,增长9.1%。
一揽子实施政策落地
开启实现乡村振兴新航程
2018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面落实年”。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市落地落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和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大会决策部署,会上,我市发布了《成都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若干政策措施(试行)》《成都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十大重点工程”和“五项重点改革”总体方案》,并下发了15个专项实施方案,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路目标和政策举措,开启了实现乡村振兴的新航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我市将贯彻新思想新理念,坚定乡村振兴战略正确方向;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全面构建乡村振兴规划体系;着力产业跨界融合,促进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推动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创新社区治理方式,促进乡村社会有效治理;强化农村民生保障,增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深入推进重大农村改革,激发城乡融合发展活力;强化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健全乡村振兴推进机制九大行动,力争农业增加值增长3%,农商文旅融合新产业新业态产值增长20%,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为全面落实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大会各项部署,坚定不移推进“十大重点工程”和“五项重点改革”落地落实,我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出台总体方案,将用5年左右的时间,实施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项目工程,抓好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改革,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化为物化投资、形象进度,使现代城乡规划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功能布局更加优化、新型城乡形态更加凸显、现代农业生态圈加快构建、新型城乡社区治理更加有序,实现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化建设、社区治理、公共服务融合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我市出台的“十大重点工程”和“五项重点改革”总体方案都力破陈规,增加不少创新性的突破。例如,我市在推进特色镇(街区)建设工程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建设上创新开发模式。我市将设立100亿元特色镇和川西林盘建设发展基金,支持市场主体参与开发、建设和管理。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实施办法,引导国企、民企、外资等各类市场主体通过ppp等模式,参与特色镇(街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统筹整合财政、土地、金融和政策等各类资源,将经营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有机组合,建立“以丰补歉”的项目综合收益平衡机制。引导农民通过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等方式参与特色镇(街区)建设,使特色镇(街区)建设模式由“政府输血”变为“市场造血”。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落地落实,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市将坚持在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上着力,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到2022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将达到600亿元以上。我市还将不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到2022年,基本形成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此外,我市将深化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全面激活农村金融服务链条、打通金融血脉,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服务支撑。为深化公共产品服务生产供给机制改革,我市将不断转方式、调结构、建平台,引导社会资本不断投入农业农村。我市还将切实增强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动性,逐步构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扁平高效的城乡管理组织架构,加快深化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记者 李萌 陈泳)
原标题:我市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思路目标和政策举措 到2022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将达600亿元以上
全国“放鱼日”四川分会场增殖放流启动仪式在我市石棉县举行
巴东10万亩柑橘示范园提档升级
“胶州秧歌”幕后侧记:青岛小姑娘向世界展示非遗
市委作风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第二次会议
政协双鸭山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召开第三次主席会议
成都到2022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将达600亿以上
5家企业技术中心通过国家认定
昨晨在建的中江桥下一老人被砸身亡
市领导会见中日韩产业博览会贸易投资洽谈会重要嘉宾
探索以PPP模式推动特色小镇建设 兵器博物馆等项目拟年内动工
我市今年新增学区12个
聊城市肿瘤医院举行医师宣誓仪式
青岛伊甸园今年开建 东方影都将于4月开业
四川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今日启幕
唐建云:用心书写城市之美
市政协视察我市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把人社服务“搬”到群众身边——市人社局自助服务一体机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
河西城乡农耕文化亮点多
淇滨区举办教学教研观摩会
我市积极迎战第10号台风“安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