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城秋色之勺园荷色

今天无事,周六,想起了经常走过的荷塘,在这秋天的下午里,好好品味一番禾城秋日的荷色。秋日的荷塘,早已没有了盛夏时的蝉吟蛙鸣,没有了盛开的荷花,风儿寂寂,鸟儿寂寂。只有红色的蜻蜓振翅飞来,立在荷梗上。偶有人走过,安静极了。
鸳鸯湖畔草粘天,二月春深好放船。柳叶乱飘千尺雨,桃花斜带一溪烟。 这是明代诗人吴伟业的诗歌《鸳湖曲》里的名句。吴伟业在题目下写了为竹亭作四个字。竹亭,就是勺园的别称,也是勺园主人吴昌时的别号。勺园在明末的时候就位于现在南湖(滮湖)的西北岸。勺园之名,不仅在美景,还在名人,以及曾经发生在这里的传奇故事。这里曾经是明末文士、复社巨头之一,明崇祯时史部官员外郎——吴昌时的私家园林。
整座园林面积虽不大,却到处有楼台亭榭,假山峭削,青松苍翠,池中荷花,岸边杨柳,园中桃花,面对滮湖,北背城壕,烟雨楼台,近在咫尺。园楼相对,形成了一个由湖面为中心的建筑群体,环境相当幽雅。
吴昌时(?~1643),字来之,吴江人,占籍嘉兴。天启四年(1624),与郡中名士张采、杨廷枢、杨彝、顾梦麟、朱隗等十一人参加复社。《明史·周延儒传》记载:“吴昌时,嘉兴人,有干材,颇为东林效奔走。然为人墨而傲,通厂卫,把持朝官,同朝咸嫉之。延儒败,昌时弃市。”
勺园落成后,钱谦益、吴伟业等文坛领袖人物都曾经来游览,除了来游赏之外,其实勺园也是明末时期东林党人、复社人物的一个集会场所。吴昌时当时和东林党人关系密切,经常在园中广招宾客,歌舞宴会不断。
明末,复社不少成员都曾在勺园聚会游宴,吴昌时唱戏的家班也很有名气。汤显祖的《牡丹亭》在万历二十六年(1598)创作完成,当时就为人侧目。嘉兴人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说:“《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所以在《牡丹亭》创作后才二十年左右,甚至更早,吴昌时家班就在勺园演出了,这可以说是明末戏曲的一大盛事。
明亡后,清顺治七年(1650),江南文人在嘉兴南湖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十郡大社”。公推诗坛祭酒吴伟业(即吴梅村)为宗主,一时盛况空前,誉满东南。吴伟业的《鸳湖曲》当创作于这段时期。从《鸳湖曲》中看,他的心情是复杂的也是沉痛的,当十郡文人中的年长者看到昔日的勺园兴废,又是如何的感慨呀。吴梅村前往勺园,不料却被守园的老兵拒之门外,只得划着船,对十年前曾居住过的园子再看上几眼。吴梅村百感交集,写下了《鸳湖曲》。
这首诗歌详细描述了吴昌时家班演出《牡丹亭》的情景,从中可以看出吴昌时家班演出的《牡丹亭》,不论声腔表演还是服饰装扮都十分雅致,而且演出不追求场面的华丽,却重在情韵。这首诗为昆曲史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勺园内演出《牡丹亭》的盛事,也因此长留在戏剧史上。
《鸳湖主人出家姬演〈牡丹亭记〉歌》,描述了吴昌时家班演出《牡丹亭》的情景:鸳鸯湖头飒寒雨,竹户兰轩坐容与。主人不惯留俗宾,识曲知音有心许。徐徐邀入翠帘垂,扫地添香亦侍儿。默默愔愔灯欲炧,才看声影出参差。氍毹只隔纱屏绿,茗炉相对人如玉。不须粉项与檀妆,谢却哀丝及豪竹。萦盈澹荡未能名,歌舞场中别调清。态非作意方成艳,曲到无声始是情。幽明人鬼皆情宅,作记穷情醒情癖。当筵唤起老临川,玉茗堂中夜深魄。归时风露四更初,暗省从前倍起予。尊前此意堪生死,谁似琅琊王伯舆。

弘扬沂蒙精神推动发展 思政宣讲走进临沂职业学院
2017年11月雨城区存量房交易面积同比增长129.17%
前进区开展肉类市场大检查
秋水争渡
90后研究生回乡工作 经手5亿元项目投资
禾城秋色之勺园荷色
李昊天开展国庆安全检查并调研乡镇工作
铅山着力发现解决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问题
周营镇:多举措扎实推进“六村共建”工作
两村400老人欢聚迎重阳节
王碧海率队到修文县督导检查2018年秋季开学工作
150人参加2018年迎新春羽毛球赛
市林业局 督查沁源县林业生态建设工作
东城区多面出击推进乡村以案促改工作
我市警方严厉打击阻碍执行职务、暴力抗法行为
孙珅在富裕、甘南、克山、依安调研时强调
小河内倾倒10瓶“灭扫利” 来凤三男子因“贪吃”获刑
宿迁宿豫下相人:共赴文明的幸福之约
金洞多形式开展精准扶贫
纪录片《董耀会》今晚央视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