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赏岭南水乡风韵细品叠滘夏日清凉


■市民高举气球,兴致勃勃地出发。
    走几步就能发现的创意涂鸦,引得市民惊喜打卡;流水潺潺的河道,带来夏日少有的沉静和清凉;古祠堂粗放的篱笆,鲜亮的小花悄悄探出头来……
    为进一步宣传叠滘水乡文化风貌景致,提升叠滘水乡知名度和美誉度,7月21日上午,桂城街道联合叠南、叠北社区居委会举办“悠历叠滘”2018桂城叠滘水乡徒步活动,串联叠滘特色文化景点打造水乡徒步线路,吸引了约千名市民参与,观老建筑、祠堂,赏花海涂鸦,品龙船饭,体验了最原始独特的叠滘水乡风情。
    本次活动是2018桂城叠滘水乡文化节的重要一环。除徒步活动外,包括叠滘龙船邀请赛、叠滘水乡文化节摄影大赛等在内的系列文旅体验活动,将共同打造出佛山地区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端午民俗文化活动品牌,以文旅产业推动桂城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广水乡特色文化打造人文桂城品牌
    当日上午九时许,在本次5公里徒步活动起点——叠滘第二小学操场上,约千名市民随着“号角”声出发,一步一步地去探秘叠滘水乡这位“岭南美人”的花容月貌。
    “50公里徒步的时候没赶上,这次刚好孩子放假又是周六,就过来这边玩玩。”来自大沥盐步的乐卓其夫妇推着婴儿车里五个月大的儿子,牵着五岁的女儿来参加活动。他说,之前的五十公里徒步因为孩子太小,不适合参加,这次活动的路途短、风景美,是吸引他带家人来参加的原因。小婴儿躺在婴儿车里,爸爸在打卡点为两个孩子拍照拍得不亦乐乎,也成为现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小候鸟在这边集合!”一声响亮的童音把记者的目光引到了一群人身上。他们身上贴着“我爱叠滘”的名牌,举着“叠滘文化之旅,人人齐参与”的手幅,格外引人注意。队伍中的卢小姐告诉记者,他们是在“叠滘儿童文化融合项目”公众号上看到消息,报名过来参加活动的。卢小姐来自湖南,孩子是“小候鸟”,趁着暑假出来游玩,她认为这可以增长孩子的见识,丰富假期文化生活。
    “本次活动设置了600个参与名额,23分钟就抢光了。当天到场的还有不少未报上名的市民,合计约千人。”主办方介绍,举办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推广叠滘水乡文化特色,突出桂城文旅优势。
    早在2017年,桂城发布了“悠历桂城·文化悦民”文化体育旅游三年行动计划,将建立对标国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建设“诗歌之城”“阅读之城”“粤剧之乡”“美丽文明村居”四大品牌项目,以文化品质吸聚高端人才,以文化服务推动产业升级,以文化品牌推广城市形象,着力打造“人文桂城”品牌。在拥抱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文旅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近年来,“叠滘龙船漂移”这一传统活动蜚声海内外,不论是对历史文化传承还是全民健身推广,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成为桂城与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桂城街道联合叠南、叠北社区居委会举办2018桂城叠滘水乡文化节,延续叠滘龙船传统习俗,围绕桂城叠滘历史传统、民风民俗、水乡景致等特色,举办系列文旅体验活动。本次徒步活动,正是水乡文化节的重要一环。
    现场特写
    古建筑:徒步见证水乡建筑历史变迁
    从叠滘第二小学出发,沿着蜿蜒水道徒步,可到达第一站——麦氏宗祠。兴建于清·光绪年间的麦氏宗祠,拥有百年多历史,面积约664平方米,曾在1999年重修,目前是叠滘龙船s型赛区人流聚散场所之一。如今,祠堂挂上了彩旗,增添了不少生机,每逢节假日,居民都会在祠堂集聚,闲叙家常。
    “哗,旧建筑加上色彩真好看。”沿着河边走,可以探寻老建筑,感受水乡风情,一家大小悠游漫步在古村落中,别有一番诗情画意。当市民来到宝鸭大塘,便被色彩斑斓的建筑吸引,原来这里就是明代《叠滘八景》之一“宝鸭池边浴晚流”的遗址。宝鸭大塘位于东聚坊,是村心蓄水最多的池塘之一,以前这里绿水清波,成群的野鸭飞来嬉戏,环境十分优美。由于地理环境的变迁,野鸭飞来嬉戏的景象,早已消失,但仍有“水上人家”的风情。
    当市民穿过宁聚坊,便见到兴建于清朝的江氏祠堂和遁叟江公祠,前者是南海新八景之一“江头毓秀”的祠堂,后者在2006年被公布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镬耳封火山墙,龙船脊,抬梁式木构架,建筑工艺精美,徒步过程中可见证叠滘建筑的历史变迁。“这里就像是一个世外桃源,连接着古与今,非常值得走一走。”来自禅城的居民波叔说。
    叠滘水乡不仅有古祠、古庙、古迹,这里还有一个旧墟集市。据了解,叠滘旧墟在民国时期,曾经有大小不等的商铺、摊档183家,分属50多个行业。现在原有的经商者已转移至“叠滘新墟”,叠滘墟因此被乡人称为“旧墟”,大致保存原来的风貌。在旧墟中,有一所将近百年的典当铺——顺泰大押,楼高约23米,是当时叠滘最高的建筑物,也是明、清、民国三代《叠滘十馨》之一“一楼远眺”的遗址,目前仍保留在街角中。
    水乡花海:街坊相约见证十年蝶变
    “阿姨最靓啦,摆好pose,1,2,3!”叠滘街坊杨丽贞阿姨,这次和她一起练太极的老姐妹们来参加徒步,在凉亭、花海、墙绘旁毫不犹豫地秀出美丽和自信,留下一张张面带笑容的靓照。作为本地人,她感叹十年来这个地方的蝶变:“以前这边河水脏臭,路面坑洼不平,现在道路硬底化了,种了许多花草,旧建筑翻新得古色古香。我们这一群朋友都是本地的,虽然有人搬出去住了,但也不时会回来走走。”
    对杨丽贞而言,家乡和青春的记忆,像镜子一样越擦越新,现实带来的满是惊喜,不曾褪色。事实上,叠滘水乡这一“小家碧玉”,越来越显出闺秀本色。而花海正像插在美人鬓边的鲜花,扮靓了水乡风景。
    叠滘的水乡花海主要摆放在一涌两岸,其中以圣堂最为密集,夏日漫步村中,烂漫满眼,花香扑鼻。据了解,今年桂城市政继续对叠滘水乡开展环境提升工程,除了“送花下乡”和在沿线加种时花植物外,还新建了43个树花池,同时沿线加建坐凳和栏杆,并配合龙舟赛事融入岭南文化的彩绘。墙面“花”与路边鲜花交相辉映,一路的水乡风情。
    市民梁小姐跟着同事一起参加徒步,较少工业化浸染的水乡特色让她眼前一亮,虽不是摄影爱好者也一路拍个不停。她是徒步达人,参加佛山五十公里徒步的时候,走完全程也没觉得很费力。在她看来,如果说五十公里徒步是“速度与激情”的旅程,那么这次水乡徒步就是一次小清新的“穿街串巷探美景”之旅,走走停停,感受叠滘诗情画意的水乡古韵。这一番色泽浓郁、静静绽放的花海,打消了在都市喧嚣中滋长的烦杂心绪,似乎让人回归了纯粹的热爱。
    创意涂鸦:这厢龙舟竞渡那厢诗情画意
    叠滘水乡有原汁原味的水乡味,有不经意出现的鲜花,更有创意无限的水乡涂鸦。沿着叠南村委会往前走,可以发现十多幅涂鸦壁画,涂鸦围绕“叠滘龙船”、“岭南水乡”为主题进行描绘。在众多涂鸦中,最出彩的莫过于描绘叠滘龙船的系列。画师在墙上一笔一画描绘,扒丁动作、表情惟妙惟肖,让人仿似亲临竞技现场一般。“游走村中,细细欣赏墙上龙船涂鸦,可以感受到赛龙舟的紧张气氛。”桂城市民李丽说。
    这边厢是冲击力极强的龙船,那边厢却是含情脉脉的水乡风情画。水上漂来几艘小艇,嬉戏的孩童,爬树的时光;绿水清波,成群野鸭嬉戏……一幅幅涂鸦把大家带回那个曾经经历的童年。
    “欣赏沿途涂鸦,既能让人感受激烈的龙船竞赛气氛,也能让人重返水乡的童年时光,真的非常惊喜。”来自禅城的梁女士兴奋地说,这是她是第一次来到桂城叠滘,趁着暑假时间就带着孩子来感受一下水乡文化。她认为,这些涂鸦既有叠滘龙船本地的文化印记,又有当代潮流的艺术效果,“非常棒”。据介绍,叠滘水乡涂鸦目前主要分布在圣堂村,已完成的有十多幅,今后还将逐一“登陆”东胜村、潭头村和茶基村。
    龙船饭:市民体验“舌尖上的叠滘风味”
    遍览叠滘建筑、花海、创意涂鸦的美丽景致后,水乡最后给出的惊喜是一顿大餐——叠滘龙船饭。在陈丰文娱馆和洙泗聚贤楼,开饭一小时前,厨房热浪滚滚,十多位阿姨手起刀落,把烧鹅、白切鸡等利落斩件,整齐码好,肉类油亮的色泽十分诱人,引得肚子开始唱响“空城计”。
    中午十二点,龙船饭开餐,几百位市民济济一堂,品尝美味佳肴,“靓”“正”的赞叹不绝于耳。来自叠北社区的谭超一家三代齐聚一桌,其乐融融地举杯庆贺。作为本地人,他说端午的龙船饭基本上是村里各家各户凑钱办起来的,出资不拘钱数多少,有一番心意即可。当天他和家里人也参加了徒步,并过来品尝龙船饭。他赞龙船饭的食材新鲜,做法地道,有叠滘传统风味。
    菜胆扒菇、鱼青卷、油菜、粟米羹……龙船饭的九菜一汤,寓意十全十美。端午期间,叠滘居民都会聚集起来吃龙船饭,算是对传统的一份执着与情怀。不是山珍海味,却是居民朴实情怀和好客习俗的集中体现。在过去,龙船饭较少荤腥,多为节瓜煮猪肉,冬瓜煮虾米、粉丝,大头菜等。这样的菜式,不知伴着当地人渡过多少个春秋。久而久之,“叠滘龙船饭”也成了当地的一个文化符号,加深了叠滘水乡印记。
    相关链接
    这些叠滘景点你睇过未?
    ■宝鸭大塘
    是明代《叠滘八景》之一“宝鸭池边浴晚流”的遗址。位于东聚坊,是村心蓄水最多的池塘之一,面积7.3亩。以前,这里绿水清波,成群的野鸭飞来嬉戏,环境十分优美。由于地理环境的变迁,野鸭飞来嬉戏的景象,早已消失。
    ■叠滘书院
    建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面积350平方米,位于漖边坊,是清代《叠滘八景》之一“波光威影”的遗址。昔日清溪门前过,正门对岸青砖照壁中赤、白双龙戏珠照壁倒映在清澈的河面上,龙随水动。如今,叠滘书院约有三分之二残存。
    ■双溪弌景
    兴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位于圣塘墟内,是叠滘百年老店“双溪茶楼”的旧址,更是清代《叠滘八景》之一“双溪弌景”的遗址。昔日是一座园林式建筑。双溪美点以“蝠鼠虾饺”著称。原来的双溪弌景早已停业,2011年择地另建继承开业,取名为“双溪酒楼”。
    ■顺泰大押
    一所典当铺,兴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位于圣塘墟内,楼高约23米,是当时叠滘最高的建筑物,是明、清、民三代《叠滘十馨》之一“一楼远眺”的遗址。地面设账房,无楼层,从楼中央沿级而上。现残存。
    ■叠滘茶亭
    q位于澳边坊云梯路口,是明、清、民三代《叠滘十馨》之一“三亭憩息”的遗址。它与铺前茶亭、大码头茶亭(俱是砖瓦平房)合称为“三亭憩息”,是当日“广佛通津”古道上提供过路行人憩息的三个地方。铺前茶亭、大码头茶亭早已拆为平地,叠滘茶亭现残存。
    ■叠滘墟
    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由海边墟南移而建成。在民国时期,这里曾经有大小不等的商铺、摊档183家,分属50多个行业。现在叠滘墟已不适时宜,原有的经商者已转移至“叠滘新墟”,故叠滘墟被乡人称为“旧墟”,风貌大致保存。
    统筹/关帅屏杜建新 文/珠江时报记者罗炽娴 特约通讯员李冬冬 通讯员陈永键图/珠江时报记者刘贝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佛山新闻网无关。其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桂林出台《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补助办法》工业园区建设标准厂房可获补助
特警之花 为成都守护幸福
市中医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仲恺大队开展“百人学急救”活动
成都深入落实推进生态文明文化发展
“足”赏岭南水乡风韵细品叠滘夏日清凉
全力推动昆山城市“全新一跃”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家长注意!一个举动,让日照两岁女娃今天被锁车内!
淮安税务把好“四关”构建服务“升级版”
给城市送来四季常春——访含元花世界创始人郑军
省水利厅领导到山东水利技师学院调研
【民政局】在改善民生中增强干部担当意识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机关党委书记 李 刚
周锋在全市企业上市工作推进会上要求坚持问题导向 狠抓工作落实
集安市污染防治显成效
鸡西市残疾人联合会举办专职委员培训班
今日济宁将迎降温降雨 明天最高气温仅12℃
武陵源区天子山小学举办第一期红色论坛
师生吃上放心菜
潮安警方严打污染环境违法犯罪
副市长高和平调研大名县工业经济运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