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旧事|贞洁堂记:封建妇女的血泪史

        几千年来,封建传统的贞洁观残害了无数妇女的身心。而今保存的贞节牌坊、贞节堂等封建遗迹,都似乎是在无声地诉说着那些贞洁烈妇的苦涩与痛楚。
自古至今,安徽省有不少贞节堂,但芜湖贞节堂是目前保存下来的唯一建筑。《芜湖县志》载:“贞节堂在金马门外,民国三年由陶宝书、许仁等购民居设立,凡守节嫠妇(寡妇)孤苦无依者,得在堂寄居,并酌加赈恤。”贞节堂坐北朝南,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了。 
居于贞节堂的有丧偶妇女,有抱灵牌结婚的女孩子,有抗拒包办婚姻而选择进入贞节堂的女性。上世纪五十年代,最多时长居贞洁女约有十多人。她们自称“斋公(自淑女)”。
据居民们回忆,袁雪华(道号袁昌松),是贞节堂的主事者。她自幼跟随其母亲吃素,参加准佛教组织———先天道,被赐道号“昌松”。她一生未嫁,惜老怜贫,慈悲为怀,接收不少寡妇、贞女到贞节堂来居住。她平日待人宽厚,受到大家尊敬。一生也未曾远出,老死故里。
茹姑娘由父母指腹为婚,男方得病去世的当天,16岁的茹姑娘在灵堂里,与男方的灵牌拜堂成亲。行完这样的婚礼后,她麻衣素缟,成为一个寡妇,在姑妈的引领下,走进贞节堂,在此终老。
1923年,3岁的陶姑娘在父母安排下,与同村一个12岁的男孩定亲。十几年后,她的“丈夫”不愿与她成亲。无奈的她与男方解除婚约,并“义无返顾”地走进贞节堂。
  尤姑娘的母亲嗜赌,因为赌博欠人家几元钱,便将自己的女儿尤姑娘做为抵押品还债———做一个60多岁老赌鬼的妻子。尤姑娘坚决不同意这种婚姻,无奈之下,抗争不成的她选择了贞节堂……
2008年,芜湖贞节堂作为珍贵文物建筑成为了一个历史景观,同时也记录了一段段女子被封建压迫的血泪史。
据民国八年《芜湖县志》说:最初贞节堂可能接受一些政府和社会救济,但后来就完全靠自力更生和手工劳动来解决经济来源。
当时,贞节堂主事袁学华创办手工作坊,开小店,带领贞节堂的贞女们做手工(制棉线、开线店),互济互助,维持生计。1956年,贞节堂的女子们在新社会的关怀下,进入芜湖市第二棉纺厂工作,贞节堂随之改成职工宿舍。
直到1958年,生活在贞节堂的贞女们还有以女儿身守节的堂主袁大姑、袁二姑和徐、尤、王、周氏等。2004年,随着最后一位“斋公”杨家凤的逝世,贞节堂中的人和事都已烟消云散了。
如今,贞节堂中居住的都是普通的百姓,而以前的贞女们所居住的房间,也已出租。

聚焦园区经济发展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南充新闻网频道代理公告
甜瓜飘香季农民笑开颜
市国地税部门联合召开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座谈会
七旬老人自编春联送乡邻
芜湖旧事|贞洁堂记:封建妇女的血泪史
三亚惊现史前巨兽"巨齿鲨"?杰森-斯坦森、李冰冰都来了!
43天,嘉祥光大能源发电项目顺利开工
休渔宣传进市场
“抄底游”受欢迎
“阳明在绍兴”史料展馆将开放
泰州市人大常委会来通 考察城建交通工作
中残联来连调研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
全力推进精准扶贫 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留守一族”不孤单
1000万补助离你有多近?不看根本想不到!
车站迎来节前最后一波客流高峰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特色种植助力乡邻脱贫致富
义写春联
蒋喻新慰问驻县部队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