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富粮油公司车间工人正在为即将上市的产品贴上溯源二维码。
从一颗颗花生米、一粒粒芝麻,提炼成一瓶瓶花生油、芝麻油……走进龙头农企明富粮油公司,作业车间里的自动化生产线一片忙碌。而在每件产品即将从厂房走向市场的时候,还有最后一道特别的工序,即为产品贴上“身份证”——农产品溯源二维码。 “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溯源就是要从源头上保障安全,让政府、农企和消费者实现‘三赢’。”明富粮油公司总经理英延辉说。在她看来,“做好溯源,既能更好地接受政府监管,又能让消费者买得放心,还能推动企业发展、宣传企业品牌。”
当前,江门正在积极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应用,孕育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公共服务平台”的诞生,127家龙头农企、“三品一标”企业和市级以上农业合作社纳入平台管理,使二维码追溯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
创新举措降低赋码成本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放心,“舌尖上的安全”已成为现代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供应端”与“需求端”的信息不对称,加剧了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疑虑,传统监管手段逐渐显露短板。如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让食品生产的信息化管理成为可能。
农业生产有别于工业生产,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和独立性,而农产品追溯也是食品追溯中最复杂和艰难的部分。一个平台,连接生产者、监管者和消费者,实现信息互通,这是农产品追溯的“核心”。而要让这一理念从概念走向现实,关键则在于可行性。
抓住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的契机,江门近年来持续在农产品溯源上“发力”,先后出台溯源平台推广应用实施方案和管理规范,鼓励企业纳入平台管理,明确操作规范,在探索与创新中走出了一条“江门特色”的农产品溯源之路。
付学锋,广州农联科创公司总经理,与农产品溯源打了多年交道。“江门做农产品溯源,最大的特点是有生命力、接地气,而这其中,江门在企业操作便利性上的技术创新尤为突出。”付学锋说。
譬如,二维码追溯的实现,需要完成制作二维码标签、数据录入等步骤,生产投入的增加,阻碍了使用积极性。为降低赋码成本,提高使用积极性,今年5月,我市开发了二维码委托打码功能,拟出台《委托打码及补贴方案》。
这一模块功能的完善,可让企业在平台上填写委托打码信息后,实现委托统一印刷溯源二维码标签服务。同时,企业还可申请打码补贴,每季度结算一次,有效降低企业赋码成本,促进二维码追溯推广使用,加速农产品监管实现全覆盖。
形成农产品监管良性循环
目前,我市已有127家龙头农企、“三品一标”企业和市级以上农业合作社纳入平台管理,明富粮油、陈皮人家等一批农企更是表现积极。“外地陈皮冒充本地陈皮、产品是否有农残,这些都是新会陈皮产业发展的痛点。”陈皮人家总经理谢富瑞直言,新会陈皮企业应该积极加入农产品溯源。
在企业看来,纳入农产品溯源管理,是希望建立自己的质量体系,控制种植源头,实现零农残,确保丰产,生产出优质的陈皮产品。从而进一步实现规范化、品牌化,让消费者了解企业品牌,以及产品的产地环境、生产流程。
从产业的角度,农产品溯源能让消费者打消疑虑,更加认识到新会陈皮产品的优势,推动企业走向标准化、品牌化,加速陈皮产业整体良性发展。“目前,我们的70多个单品已经全部纳入农产品溯源平台管理。”谢富瑞透露。
英延辉也认为:“有了农产品溯源,消费者买得更放心,企业提升了质量安全意识,政府也实现了农产品安全的可控,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在同类的产品中,我会选择有溯源二维码的产品,这样会更放心。”市民甄维坦言。
一个二维码,既是企业对自身产品的信心,也是消费者对购买产品的“放心”。此外,我市还率先实施了政策性“农安保”政策,配合溯源服务平台应用,重点倾斜溯源服务平台线上农产品,进一步保障平台线上农产品食用安全。
目前,我市“农安保”试点共承保40宗(2017—2018年),涉及22个系列农产品,保险金额共14473.6万元,保险费23.87万元,其中财政补贴11.74万元。如果保险标的农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消费者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将由保险经办机构负责赔偿。以明富粮油公司为例,该公司近年为所有推出市场的产品购买了1000多万元保险。
推广信息化溯源新模式
我市农产品溯源的目标是全覆盖,从龙头企业示范带动,然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付学锋认为,农产品溯源接下来会延伸到产地,覆盖到农户。“可是相较于有一定质量安全意识、信息化基础的农企而言,普通农户则相对缺乏支撑要素,是技术难点。”
农产品溯源离不开创新。“我们探讨的思路是,在指定的区域内,设置一个地点,周边农户可以前往这里,由技术人员通过手机录入产品信息,并把信息与二维码序列号捆绑,再进入市场销售。”付学锋透露,“溯源还会进一步细化源头信息,完善模块功能。”
英延辉建议,政府要加大农产品溯源的宣传,“让消费者意识到‘有农产品溯源二维码,就是放心农产品’,增加农产品竞争力,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同时鼓励纳入溯源平台管理的企业“走出去”,增强“江门农业”的品牌效应。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我市当前正在加快“农田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将探索建立农产品产地证明制度,推动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的衔接机制有效运行,逐步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网格化、信息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溯源新模式,推广应用“互联网+”监管溯源体系。
相关新闻
我市推进农业 投入品追溯平台建设
已备案农药品种1255种
作为省农业厅农业投入品追溯平台建设试点市,近年来江门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进农业投入品追溯平台建设的意见》,推进“市农业投入品追溯平台”建设。目前,追溯平台共备案农药生产企业86家、经营企业1003家,已备案农药品种1255种。
同时,我市还重点打造出大光明农化、城乡农资、金润农资、辰浩农资、泽记农资、骏达农资等一批市级农药追溯示范点,零售示范点实现“四统一”经营,即统一门面风格、统一上墙制度、统一分类货架展示、统一追溯经营。
目前,全市首期投放追溯专用pos终端机200台。新会区17家农药批发商、170家条件较好的农药经营店,全面实施农药经营追溯,基本全覆盖。其他市(区)建成5个区域性农药追溯示范点。以全市200个示范点带动,推进农药经营追溯的常态化运作。
文/图 唐达
宁远:专项督查打造“阳光村务”
[社会]珠山公安刑侦成功抓获一名网上逃犯
“三管齐下”,鼓足农民“钱袋子”
含山县出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东风特商前三季度跑赢大市 四季度冲刺5.1万辆全年目标
江门创新农产品溯源模式 为农产品贴上“身份证”
三亚25名转隶干部正式踏上新岗位
开阳县多部门协同抓好秋冬季传染病防控工作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
我市各景区深入开展 文明出游活动
宿州:气象科普知识进校园
2月22日,“小小讲解员”培训班最后一期!
农工党市中心医院支部志愿者来到尉氏县冯村义诊奉献爱心
合肥知识产权局探索专利案件行政调解新模式
废旧渔网变身循环产业
危急时刻显身手正能量温暖人心
王益区召开“三变”改革暨产业扶贫现场观摩推进会
嘉兴市总结提升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暨“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桐乡召开
邵阳市公安机关开展无违纪警队创建活动
中医药大学展出邓明鲁教授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