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文学40年】写出更好的具有中国气派的科幻作品


王晋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名誉会长。迄今发表短篇小说87篇,曾11次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多次获得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多部作品被译成英文、意大利文、德文。
  几年前的一次科幻文学活动上,有一个年纪比较大的科幻迷到我跟前说,看见外边有一个广告牌,说写着“与刘慈欣齐名的王晋康”,我看了以后心里很不好受,因为在我们这代作家中间,刘慈欣的出道才那么晚!当时我是一笑置之,当然他说的话也有一定道理,因为在刘慈欣开始创作以前,90年代我应该是获得科幻“银河奖”最多的一个作家。但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八九年。刘慈欣出来以后,他的光芒盖过所有的科幻作家。我们现在有时候怕和他一块出去签名售书,因为他那个队伍是最长的,而且超过其他科幻作家之和。所以这时候难免心有点嫉妒。但这种嫉妒是个人的小嫉妒,我们看重的是科幻大场面。中国科幻能够走到今天的初步繁荣,刘慈欣毫无疑问是第一。
  今天的主题是中国科幻40年,那么我就把中国科幻这40年走过的历程稍微梳理一下。
  在1988年以前,中国科幻工作结束以后,中国科幻曾经出现一个短暂的高峰,比如说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发行量数百万册,前无古人,后边恐怕也没有来者。但是总的来说那时候中国科幻有它先天的一些缺点,就是过于科普化、少儿化,文学内涵稍微欠缺。后来有童恩正等人也竭力推进科幻的文学化,很可惜这个过程后来被一场不公正的全国性的批判给非常粗暴地中断了。
  经过那场风波以后,老一代科幻作家基本上全部退出了科幻创作,造成中国科幻作家非常陡峭的一个断带,以及中国科幻明显的断流。所以在科幻界内部,中国科幻一般是这样分类的,就说是清末民初是一个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革是一个时期。文革到1988年是一个时期,之后的我们一般称为新生代。
  新生代大致有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就是上世纪90年代,主要作家有韩松、我、何夕、星河、凌晨、潘海天、杨平、苏学军等人,这个时期的中国科幻,我认为是有以下的历史功绩:
  第一个是“续命”。因为当时中国科幻的艰难是别人想象不到的,当时中国科幻的出版阵地几乎全部失守,只有四川的《科幻世界》由杨潇、谭凯等人编辑坚守,在他们带领下勉力维持。科幻文学被整个社会所完全忽略,甚至由于那场余风所及,科幻文学被人被当做异类,认为思想不健康、是伪科考。
  好在由于《科幻世界》这一代编辑部人员的坚持和那一代作家的坚持,中国科幻才没有“断流”。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说没有“断流”,至少让中国科幻的复苏提前了10年时间。
  第二个功绩就是90年代中国科幻向文学化的回归。回归当时也不是自觉的,但是由于上一代作家和这一代新作家造成了完全的断流、完全的大换血,而且那时候因为国外文学已经大量进入中国,我们这代人都经过了世界最优秀文学的吸引,所以当时那个科幻文学化是自然而然完成的。
  第三个功绩就是建立了中国科幻文学的传承。因为中国科幻有特殊情况,经过80年代末的一次大批判,所以说基本上完全断流,而且过去过于科普化、少儿化,所以我们这代科幻作家主要还是师承国外科幻,而不是师承老一代的中国科幻,当然也有师承,但是相对说分量较小一点。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新科幻作家的很多人的科幻启蒙作品都是中国科幻作品,中国科幻再也不会断流了。
  到本世纪初始年代,刘慈欣作为最耀眼的一颗明星横空出世。
  科幻文学经典化的路子一般是这样的,首先是杂志时代,发展到畅销书时代,这第一个突破是由刘慈欣完成的。
  第二个突破就是长篇畅销书时代向电影大片、科幻大片时代转换,这个估计也应该是刘慈欣完成的,虽然说《三体》难产大家都知道,但是《流浪地球》已经接续上了,我相信它会走向成功。
  第三个突破就是突破科幻本身的影响,把影响扩展到主流文学界、文学批评界,这一点也是刘慈欣来完成的。当然这一点,这国外的批评家王德威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四就是突破国内范围,把中国科幻影响推广到国外。刘慈欣不仅获得了“雨果奖”,而且他的作品真正成了畅销书,超过大多数的中国主流文学作家,就连同奥巴马也是他的“粉丝”。在上一次我和刘慈欣在一块活动的时候,正好奥巴马那边通过中国大使馆来问他要《三体》第二部,说第一部看完了,还向看第二部,通过大使馆去跟刘慈欣要书,他接电话时候我在旁边。
  第五个突破就是作品超越了纯粹的文学领域,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比如说社会上很多粉丝群体,很喜欢刘慈欣作品里的一些语言,“降维打击”“我消灭你和你无关”这些话已经成了社会常用语。
  以上五大突破或者说转变,如果一个科幻作家能够达到其中一项,就足可以为此自豪了,而刘慈欣在不经意之间应该全部突破了这五个转变,作为科幻作家同行,这点确实让我们非常佩服。我们是对他的创作实绩可以说是顶礼膜拜。
  在刘慈欣这代科幻作家之后,新一代科幻作家也已经形成队伍了,有人称为更新代。但我认为好还是作为“新生代”比较合适。代表性作家,比如说陈秋帆、郝景芳等一大批,他们在文学上已经成熟了,现在欠缺的应该是一些经典的长篇作品。
  这个群体中,已经有了一些相当优秀的作品,但是相对来说,因为前面有《三体》这样耀眼的光芒,所以把他们的光芒给遮盖了。他们如果要想超越《三体》,要困难很多。
  对大刘作品的文学成就我就不多说了,我只想说一点别人不大说的,那就是说,由于科幻作品是以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作为它的源头,所以科幻作家常常有超越时空甚至超越人类的这种目标,我们称之为“上帝的目光”。大刘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出色。他自有一套成熟的思想体系,深刻、锐利而冰冷,有时候多少有点离经叛道。
  在今天这个泡沫泛起的社会,娱乐至上,浅薄成了时尚。大刘的观念就像雪山的融水一样冷冽而清新。尽管它眼下还只是一条细流,但是它才是真正的源头活水。
  前面说过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八九年,但是我认为这个对刘慈欣不是太适用。他不光八九年,他还年轻,他还很有才情,我相信他的时代还将继续。
  最近刘慈欣出的作品比较少,科幻迷们会有点失望,有点着急。我认为作为一个科幻文学作家同行来说,他要建立对自己的自信,因为这次《三体》太成功、太耀眼了,很难超越,在这方面一定要建立自信。首先一个是要看开。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创作巅峰期,下一部比这个稍差一点没有什么了不起,应该赶紧把下一部长篇给写出来。而且我相信,以他的才情、经历与学识,下一部作品一定还是一部非常出色的作品。
  科幻是关于未来的科学、关于明天的科学,在今天这个时代,明天和今天的距离实在是太短了。
  我们相信,刘慈欣将用他的如椽之笔,写出写更好的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科幻作品。

我市全面启动产业脱贫“夏季行动”
村民齐参与游客乐开怀
禹城:对谢师宴说“不”436名党员干部签订承诺书
富锦市领导到兴隆岗镇检查指导秋季重点工作
黄志明:敢为人先的产业致富带头人
【科幻文学40年】写出更好的具有中国气派的科幻作品
市委宣讲团走进荆州市审计局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蛇皮袋内拎出两只重达14公斤穿山甲活体 犯罪团伙被端
刘曙光率团赴辽宁考察对接成果丰硕
扬州人平均每天睡7小时3分钟 近三成零点后睡觉
三产融合走出新兴之路
“群众点菜 政府买单”
洛阳市城市管理将全面实行网格化
安徽日报:芜湖深耕“智慧城市”提升群众获得感
2018年市直机关党务干部暨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开班
我学会了宽容
龙华区将举办爱心专场招聘会
万科13亿收购海航大厦未果
连云港市城市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邀请莫迪敲编钟 两国领导人交流细节让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