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融合走出新兴之路

进入夏季后,振安区迎来了旅游旺季。6月19日,一辆旅游大巴停靠在位于马市岛的丹东第一站旅游购物中心。游客下车后先来到展览厅浏览历史老照片,了解丹东的前世今生。之后他们来到特产购物区。记者看到,购物区的货架上摆满了蓝莓罐头、草莓饼、鱼干等地方土特产品,“这些产品是用本地的农产品、水产品加工而成的,游客很喜欢。”服务人员说。走出购物中心,游客会到附近的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吃饭、采摘、观看文艺表演。现在的振安区,已将农业、工业和旅游业融合在一起。
三产融合,令振安区找到了一条致富新路。目前,振安区粮食产量实现“五连增”,累计达16.5万吨。“菜篮子”保障能力日益增强,新增设施农业4700亩,改造老菜田2500亩,蔬菜产量累计超过90万吨。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新增农业龙头企业及农事骨干企业13家,培育特色农产品18个,新增农业产业化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34家。完成城市周边基本农田划定,新增基本农田1.44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全区注册工业企业超过1300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9户,亿元企业18户,“小巨人”企业10户。
三产融合延长了利益链条。振安区政府工作人员介绍,三产融合创造了一些交叉领域,这些领域增加了就业人数。以九连城镇窑沟村为例,过去农民单纯依靠种地挣钱,如今除了种地他们还经营采摘、民宿,专业旅行社负责招揽游客。田萌萌的父母是窑沟村村民,几年前田家开始经营农家乐。由于缺少人脉、不会宣传,农家乐的游客并不多。后来,田家加入当地一家旅游合作社,田家出资源、合作社负责揽客。合作社用旅游大巴把游客统一送到村口,然后根据游客需求分配给各家,田萌萌负责开车把游客接到自家的农家乐。田萌萌说,现在农村有些年轻人为了有更多的职业选择,纷纷去往城里,如果能在村里担任导游,他们可能不会离开。交叉领域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这些机会对村里的年轻人很有吸引力。
三产融合让农业、工业和旅游业做到“无缝衔接”。随着年轻人进城打工人数增多,不少农家出现了屋子空闲、成熟瓜果无人摘等情况,农业资源的闲置造成了浪费。楼房镇农民许文华说,自己的孩子去城里发展了,家里空出来一间屋子。由于缺少人手,加上他们夫妻俩上了岁数,树上的苹果熟了也没法摘,掉下来烂在了地里。“农业和旅游业结合后,民宿、采摘等行业也兴起来了,我们空出来的屋子有人住了,苹果也有人摘了。”除了让闲置的农业资源再次利用外,产业融合也促进了农产品深加工行业的发展。在汤山城镇太河村,一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考虑将来把种植的软枣猕猴桃深加工。该公司在村里租了1000亩土地,雇佣约400名村民种植软枣猕猴桃。软枣猕猴桃不容易保存和运输,如果深加工成罐头等产品,就可以避免运输难、保存难等问题。“鲜果丰收不能及时卖掉就烂了,如果把鲜果进一步加工,利润也会增加。在丹东已经有厂家把草莓、蓝莓加工成小零食或者罐头等食品,这个方向值得考虑。”该公司工作人员说。
记者 隋昕

我市农村建房管理工作开展法制化尝试
杜集区民政局进行孤儿走访排查工作
浒关一餐饮店被抽检到“问题牛肉” 过量食用亚硝酸盐会中毒
淮北市工商局深入开展农村电商大走访法律宣传活动
常州刘云清劳模创新工作室代表江苏进京参会
三产融合走出新兴之路
“群众点菜 政府买单”
洛阳市城市管理将全面实行网格化
安徽日报:芜湖深耕“智慧城市”提升群众获得感
2018年市直机关党务干部暨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开班
我市将迎来强降雪 未来一周将持续低温天气
【聚焦项目攻坚:大项目巡礼】年产40万吨生活用纸项目落户台安
明光发展特色林产业助农增收
市住建局:市住建局完成妇委换届选举工作
【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壮士断腕破“化工围江”治“长江病痛”
彭山区“四举措”推进水利民生工程
全市检察机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会召开
山西通报4起违规配备使用公车和公款旅游案例
弘扬文明健康新风 临港区移风易俗树起文明风向标
“水洗”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