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杀熟”:高技术诡异的微笑

3月23日,网友@erictsui在微博发布消息称,使用“滴滴打车”时发现从相同的出发地到目的地,不同用户显示的价格不一样。同日晚间6时,“滴滴出行”官方微博发出了cto张博在企业内网的公开信截图,称“滴滴从未有过任何‘大数据杀熟’行为,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有”。据介绍,“预估价”和“实付车费”是不同概念,客户定位、实时路况、优惠券、客户网络环境等对价格也有影响。该回应虽然缓解了一些质疑,但网民追问仍在继续。
随着“大数据杀熟”话题的持续,更多疑似“杀熟”行为进入公众议题,在线票务、旅行网购、酒店预订、网购电影票、视频网站会员等更像是“杀熟”的重灾区,各家企业能否澄清疑云,尚待观察。
图:“大数据杀熟”话题波及大量互联网企业(单位:篇)
大数据能否“杀熟”?
伴随大数据兴起,算法越来越高级,信息定制化足可以满足人们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大数据可以通过采集社交数据和行为数据为网民进行精准画像,从而降低用户获取信息成本,为生活增添便利。但从另一方面,精准的用户画像也局限了信息接收的范围,让用户沉迷于他们最初想看的内容,无形间强化了用户的偏见和嗜好,从而形成“信息茧房”。
“杀熟”的前提是平台要掌握个人信息、行为习惯等数据。据报道,北京交通大学信息安全系主任王伟认为,“大数据杀熟”在技术上很容易,没有什么难度。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千人千面”,对不同会员等级用户定价在2013年左右就实现了,现在只不过还不够精细化。
“大数据杀熟”违法违规吗?
互联网公司得到了海量用户数据,他们会用数据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还是忍不住“算计”客户,谋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目前被曝光的疑似“大数据杀熟”行为,涉及诸多领域,具体消费场景和产品服务类型也是千差万别,影响因子包括: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新老会员的价格差距,苹果与安卓等不同终端价格差距,客户消费默认升级,根据用户“画像”制定不同售后服务,搜索行为数据的不同平台共享,等等,多种因素不可一概而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否真的有互联网平台见利忘义?
网民关切的核心点在于,老客户所需支付的金额明显高于“正常价格”,甚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产品在不同人的终端呈现不同价格。如能排除不同用户网上订购产品服务的瞬间时间差因素,这种做法显然背离公平诚信的价值原则。
从市场经济学角度看,对不同消费能力的群体差别定价是正常现象。然而,同一时刻对同一产品的差别定价,将消费者蒙在鼓里随意加价,恐怕是企业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高技术任性。面对诱惑,企业是否应放眼长远呢?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目前看来这还只是一种“擦边球”,很难界定。理论上讲,商家和电商平台都有权对同一件商品进行不同的定价,而不是全部要统一定价。
也有专家认为涉嫌违规。中国消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经营者可以根据市场供需自由确定部分商品价格,但前提是要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原则,不能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不了解真实价格的消费者故意提高价格。这种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作出购买选择的做法,涉嫌价格欺诈。”
用户数据知情权和隐私保护
中国的移动消费和移动支付这些年发展势头迅猛,也有人执着于现金支付,不希望自己每天的行为轨迹掌握在一些商业公司手里。

市脱贫攻坚政策不落实问题清理整改“回头看”考核组一行到曲周县考核扶贫工作
“美丽大同”文创礼品展示古都魅力
市人社局上门开展劳动能力鉴定服务
陈龙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 ​ 坚持用心用情用力抓好人才工作
同心推进综合治理 聚力建设美丽家园
“大数据杀熟”:高技术诡异的微笑
市教育局:我市在省第八届职业教育创新大赛中综合排名苏北第一
吉林市名师讲堂系列活动--“游戏点亮童年”取得圆满成功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2017年度纳税百强单位名单的通报
珠中江阳区域紧密合作第十二次党政联席会议暨“大湾区大交通”论坛在中山召开
寒门子弟“变形记”
定海街头,象棋残局步步惊心!小伙支付宝被“掏走”5300元
从化区街口街纪念碑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进展顺利
马飚率全国政协专题调研组来钦调研 把南向通道建设成为“一带一路”示范性重大工程
瑞州街道产业扶贫见成效
环保荷塘分局开展专项检查
贫困山村来了“雷锋大队”
【乡镇党委书记谈信访】许可:用干部的真情换群众的顺心
我市秋收工作基本结束
省林业厅到清镇市检查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目标责任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