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以村为“家”,这个“家”的“家务事”谁来断?35年来,分宜县凤阳镇礼堂村以“老年协会”为主力,一茬接着一茬干,把村这个“家”的“家务事”理顺得井井有条,把村庄治理的顺顺当当。
礼堂村现有村民2650余人,皆属袁氏一公子孙,目前由6人组成的“老年协会”成员都是有声望的人,在村民面前挺得直腰杆,说得起话。“老年协会”自1983年起成立,已历三届。当前一届“履职”14年,会长袁全牙,今年71岁。关于为什么成立“老年协会”,袁全牙介绍说,当初村委根据团结村民、调解纠纷的需要,发动热心公益的老同志组建这个民间组织,旨在帮助村委排忧,帮助村民解难。
现任村党支部书记袁禾根说:“‘协会’成立以来,调解村民之间、村与村之间的纠纷,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促进了村内团结;推进村内公益事业和开展文化活动等,他们出谋划策,无私奉献,使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发展了村内事业。”
“协会”平时到底做了什么事?
当届“协会”会员,现年67岁的原“村小”校长袁洪根,退休后加入协会,开始按照“协会”约定俗成的“章程”,开展各项工作。他说:“一是配合村委工作,比如去年起农村七项重点工作的拆猪栏、今年的‘拆三房’工作,我们都冲在第一线,帮助做好有关村民的思想工作。二是调解村外纠纷,比如今年五月份,与湖丘村肖家坊的一片山林,由于葬了我们的发祖婆,对方提出要收费,我们出面协调,最后200个平方米仅花200元钱就拿下来,并结下秦晋之好;临近村湖丘村的一个司机,碾死一只鸡,发生争斗,由于牵涉到礼堂村的一公子孙,我们也出面调停等等。”
据“协会”其他会员介绍,协会成立,大伙都忙。村内某户家庭的子女每月“孝敬粮”交少了,出面催加,如有继续不孝,其母亲找到“协会”来,“协会”立即出面再教育,直到问题不存;遇到不孝敬父母,没有“良心”之徒,甚至打娘骂爹,“协会”必出面教育,一次不行,再次,再次不行,再再次,直到教育到位;正月初六起,连续3天报生丁和报娶丁,七月16日起,连续2天报殁丁,相当于自发的人口普查等等,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凡是影响家庭和睦的事、影响村庄形象的事、影响村内外和谐的事,“协会”都要管,而且要么不管,管就管好,一管到底,一管成功。长年累月,年复一年。
“协会”除了干成小事,还干成大事。全县重点项目竹叶塘垃圾填埋场,坐落于礼堂村境内。为维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协会”找到职能部门,谈妥三点:一是垃圾拖运到此,要及时消毒;二是对附近村民免费发放除蝇药品;三是允许“协会”前来监督。该重点项目得以顺利推进,有效运行。对礼堂村来说,建村700多年来,发祖公发祖母的坟墓不知何方,通过会员的各种努力,坟墓碑石终于找到,并且组织村民出钱出力出劳,开始修建,实现了袁氏一公子孙28代人的共同心愿,极大的凝聚了人心。在村委换届选举过程中,“协会”会员注意发现问题苗头,上门做好工作,从大局出发,不搞自立山头,只要有能力有事业秉公办事的人,都可以推选当村干部,促进平稳过渡。
多年来,有了“老年协会”,礼堂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矛盾不出村,问题不上交。
礼堂村“老年协会”这个小团体以及他们做的点滴好事实事,不胫而走,口口相传,享誉村内外。凤阳镇高陂村村民说:“如果我们村也有这样的‘协会’,那多好啊。”西茶村等附近镇村的村民纷纷前来参观学习。
“老年协会”的声誉这么大,作用这样强,是不是享受到了不一般的待遇?答案否定。村主任袁细牙说:“每一年村里只会给协会会员每人200元报酬。”
“老年协会”走过了35年和谐路,不为名利,不计报酬,只为村庄干点好事实事。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老年协会”遇到的事越来越多,想办的事也越来越多,苦于没有经费,好多事止于思想。但他们依然不忘初心,在新时代乡村自治路上,继续为村委、为村民干着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
连南县教育局领导深入学校开展教育工作调研
[司法局]出台《实施意见》助力宜昌自贸片区建设
濮阳分行组织反假币培训助推人民币净化工程
选好干部聚好人才 船山区委组织部为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我市121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享受研发费用175%加计扣除优惠政策
三十五年和谐路——记分宜县凤阳镇礼堂村“老年协会”
七旬老人六堰走失,家人四处寻找苦求线索
毛宏芳在调研我市文教卫体项目时强调:跳出项目看项目 以更高站位提前谋划
市工商局简化企业名称登记审查环节 24小时内审核并回复申请人
覃海深到沙湾镇督查节后安全生产工作
安居区人民医院到萝卜园村开展帮扶活动
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召开
斑马线上渣土车与电动车相撞 电动车卷车底 老汉当场身亡
大蜚山公交首末站完成设计
咸宁首例侵犯商业秘密案“内鬼”窃取机密图纸
【我奋斗 我幸福】把运动的乐趣带给乡村孩子
我市首个3D技术科普馆向公众开放
聚焦生鲜肉市场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我市新增一批儿童友好实践基地
138名民警护卫20.5万人口平安全力为百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