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三江插秧时

记者徐文革摄
上车秩序井然
和送别的亲人道声再见
绥化站青年文明岗、共青团岗服务台
绥化站搭建临时帐篷为候车农民工遮风挡雨
农民工通过专门安检通道进行安检
开辟绿色通道进入站台
绥化“插秧专列”驶向三江平原
刘威林芋辰王海斌本报记者宋一枫
  5月7日14时,记者来到绥化火车站,只见站前候车集结处搭起了一排长长的防雨帐蓬。帐蓬上悬挂的“祝前往三江垦区插秧的民工朋友们一路顺风”大型横幅格外醒目,帐蓬下大量农民工正在集结候车。车站内外到处是统一着装维持秩序、组织乘降的铁路职工。15时20分,农民工绿色通道打开,扛着背包行李的队伍在工作人员举牌引导下开始进站,并按指定位置排队站好,20分钟后开始登车。16时02分,满载1741名农民工的k5165次列车驶离绥化站,奔赴三江垦区。当日,绥化站出现赴三江垦区春耕生产客流高峰。
  一年一度春耕忙,又到三江插秧时。连日来,绥化站奔赴三江垦区插秧客流持续走高。位于我省东部的三江平原,是我省重要的粮食产地。但由于当地人口少,劳动力不足,每年春耕季节都需要大量外地农民进行水稻插秧。为保证春耕不误农时,为农民工集中赶赴垦区提供便利,从2000年开始,哈尔滨铁路局每年根据农民工客流运输需求组织开行“插秧专列”,现已历时19年之久。绥化周边农民有成熟的水稻种植技术,每年在忙完自家大田春耕后,便纷纷奔赴三江垦区插秧“淘金”。
  为助力农民兄弟顺利赴三江插秧,春节过后,绥化车务段就启动市场调查机制,深入庆安、海伦、四方台、新华乡等县乡村屯,召开多场“绥车牵手乡镇”购票供需对话会,客户代表与农民面对面座谈,了解农民对购票时间、张数、车次、到站的实际需求。
  对于购票环节,车务段锁定各年龄段客户群体,提供“精准”售票服务。对上年纪的农民,车务段开出流动售票车到各乡镇的村头、田间现场售票;对于年轻“手机党”,手把手教他们使用app软件购票;到车站后,由党团员组成的帮班服务队,逐一指导农民工到自动取票机取票。并在售票口、问询处、自动取票机等职场,粘贴“三江铁路便民服务群”二维码,方便农民工扫码进群,专业人员即时解答。
  除购票外,绥车还在农民工“吃喝住行”需求上下足功夫。他们与站前物美价廉、口碑较好的盒饭行——“张家盒饭”签订协议,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农民朋友凭车票及身份证可享受平价盒饭,及进价矿泉水;到车站旅社休息享有打折优惠,并免费如厕。
  为方便农民工快速进站,车务段在站前广场搭设了80顶帐蓬遮风避雨,设立了便民服务站,提供针头线脑、感冒药、开水等便民服务;同时,设专人举“车厢号码牌”,排队由绿色通道进站有序上车。车务段、站还组织科室干部和职工50余人帮班服务队,现场维持秩序,组织志愿服务。
  4月28日~5月17日,绥化站每天增开两对“插秧专列”,出行方向主要集中在水稻种植集中的新友谊、建三江、红兴隆、换新天、前进镇、寒葱沟等6个重点地区,客流高峰期为5月6日~9日,日均客流将达到5000人左右。
  绥化站开行“插秧专列”,有效缓解了三江平原春耕劳动力不足问题,同时也便利了我市周边农民务工出行,拓宽了农民增收途径。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绥化站已累计向三江地区输送农民工约160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20亿元。今年预计发送三江农民工4.5万人,预计增收逾3亿元。
刘明:客运员忙碌的一天
刘威张雪峰本报记者宋一枫
  早6时起床,7时30分到车站,23时才能回家,这是绥化火车站客运车间副主任刘明连日来的工作常态。因为又到了三江插秧的时节,客运高峰接连涌现,包括刘明在内的许多客运员每天加班加点忙个不停。
  7日下午,记者在绥化火车站见到刘明时,刘明正手持喇叭在室外候车集结处指挥农民工排队候车,同时不断沟通协调处理各方反映上来的情况。
  “从6日开始,就出现了三江插秧客流高峰,我们一天要接送四趟专列。刚才16:02开行的k5165首趟列车,售票显示发送旅客1741人,22:57开行k7263最后一趟专列,现已售票1087张,这两天三江插秧客平均都在5000人以上……”刚刚送走当日的首趟三江“插秧专列”,刘明长长地松了口气,便利用难得的工作间隙,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作为一名火车站客运领导,刘明每天担负运行图及临客资料、运输方案制定、人员具体安排、设备安置等诸多重任。他每天都提前一小时到车站,然后根据当日的客票发售动态,细化当日的工作分工方案,为每名客运员服务出行农民工订人员、订车次、订位置、订职责,并做好防火、防暴、人员疏散组织预案,做好安全保障。
  大量农民工室外集结候车,要做好举牌引导、人墙隔离、逐人认证、安检查危等工作。同时提前联系即将到达的前方列车长,了解列车具体编组情况,以便引导乘客有序乘降。
  为保证农民工饮食安全,刘明每天还要带人至少检查一次与车站签订供货协议的盒饭行。除接送“插秧专列”,刘明还要接送40多对其它途经及始发列车,一天接送旅客达1.4万人次。每天巡视行李房、售票、安检、软席、问事处等,刘明忙得不可开交,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嗓子哑了,就含一片金嗓子喉宝。午餐在车站食堂20分钟解决,晚餐就“惨”了,只有几分钟时间抽空填一下肚子。
  “每年三江插秧季,是我们铁路最忙的时候,这几天比春运还要累。为服务好农民工,我们客运、货运,包括铁路公安民警、段科室干部全员出动。虽然很累,但看到插秧农民工能够顺利登车,安全出行,我们累点也开心。”刘明说。
  “助力三江插秧,党员为您服务!”刘明胸前的党员标志牌诠释了一切。
“插秧客”的淘金梦
王海斌 林芋辰 实习记者 陈骁
    5月7日下午,绥化火车站迎来三江插秧客流高峰,站前候车集结处挤满了身背大包小包的“插秧客”,虽然很辛苦,但每人都精神焕发,笑容满面。
    来自北林区三井乡的赵红已经是第六次去三江了,去年,她小外孙女出生,一提到小外孙女,赵红就乐得合不拢嘴,她还拿出手机给记者看小外孙女牙牙学语的视频。她告诉记者,今年去三江,能干20天,挣点钱都准备给小外孙女买玩具、买奶粉。她说,绥化的“插秧客”技术老到,人也老实厚道,在三江特别受欢迎,很抢手,不愁没活干,就怕干不过来。
    海伦47岁的王红霞伸出满是茧子的手告诉记者,“周边村屯身体不错的姐妹几乎都来了,早就联系好了活,就等着到那开工了,伙食待遇都很好。但这毕竟还是挣个辛苦钱,姐妹们站在冰冷的水田里插秧,想挣钱,这点苦还是得受的。”
    而庆安53岁的陈艳是第二次去三江,家里的承包田已经被流转出去,她这次和老伴儿一起去三江插秧,想趁自己身体还硬朗时,为将来攒点“过河钱”。
    据介绍,由于三江垦区劳动力不足,每年都需要大量外来民工进行水稻插秧,而绥化周边农民有成熟的水稻种植技术,他们在忙完自家大田春耕后,数以万计的“插秧客”便纷纷奔赴三江插秧“淘金”。虽说钱不少挣,但也确实辛苦,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在冰凉的水田里,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他们用辛苦劳作,实现自己“淘金”梦的同时,也为三江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小蓝鸽”温暖“插秧客”
张雪峰 林芋辰 实习记者 陈骁
    “多亏了这帮志愿者,要是没有他们我可能就赶不上车了。”来自庆安的稻农王坤登上开往三江的火车,手里紧紧攥着火车票,气喘吁吁地告诉记者:“我看差时间了,到车站的时候都已经停止进站了,正着急时,这帮志愿者帮我扛着行李,走绿色通道才让我赶上了火车。”
    王坤所说的志愿者们是由绥化车务段团委组织成立了30余人的“小蓝鸽”三江志愿服务队,他们用贴心的服务为“三江插秧客”带去便利、送去温暖。
    进入5月,绥化火车站迎来了三江插秧客流高峰,为助力“插秧专列”有序运行,让旅客顺利上车,平安出行,绥化车务段团委组织成立了30余人的“小蓝鸽”三江志愿服务队,他们用贴心的服务保障了进站秩序。
    “大爷,你这个包太沉了,我帮你拎吧。”“大娘,天气凉,喝一口开水吧。”在车站外临时设立的等车亭内,“小蓝鸽”们穿梭在旅客中,他们协助工作人员维护进站秩序,充当向导、为旅客答疑解难,发放便民服务宣传单,帮助旅客取票,为不方便的旅客搬运行李……他们用实际行动确保了乘客进站秩序,为旅客带来便捷,受到“插秧客”们一致好评。
农民工:不变的身份 巨变的风采
刘 威
    脚蹬漆皮高跟鞋、手提粉红拉杆箱、淡淡的妆容下,思绪已随耳机中那不知名的音乐飘向远方……5月7日午后暖暖的春阳里,在绥化火车站前准备登乘齐齐哈尔—抚远的k5165次火车、赶赴三江平原抢种水稻的1700多名“插秧客”中,不时会闪现出这样的年轻靓丽的身影。
    如果不是在队伍中行走,你绝不会想到她或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看到他们,你不由得眼前一亮,顿生慨叹:时代真的不一样了,即使在辛苦耕耘的路上,他们也开始向往诗和远方!
时光荏苒,依然这些农民工,或是他们的子弟,依然每年邀上三五好友,或乡里乡亲,或拖家带口,在这个处处长满希望的季节赶赴三江平原去“约会”春天。
    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衣着干净整洁,大方时尚,穿着打扮和城里人并无二致。很多人已经把较大的行囊,提前通过快递邮至目的地,而他们则轻车简从,步履轻盈,以从容和自信展示新时代农民的风采。
    文化素质的提升让他们更加自信。农民们三三两两团坐在一起,悠闲地聊天,高兴处哈哈大笑。他们眼神明亮,神采飞扬。即使在采访镜头前也落落大方,侃侃而谈,让人感受到了新时代新农民的崭新风采。
    走南闯北的经历,让他们的眼界更高,见识更广。听着音乐、翻看着手机、甚至会玩抖音,即使去打工,也要拿着手拎包,拖着拉杆箱,好像不是去辛苦挣钱,而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年轻一代的农民工们,他们的舞台,已经不局限于家乡的田野,而是更为广阔的天地。而今,眼界和见识让他们生出了“世界那么大,我也想看看”的美好愿望。中国的农民工正在与城市甚至与世界缩小距离,他们的视野更开阔,思想也更加开放。
    如今,农民工专列已经开行了19个年头。农民工们的身份没有变,然而,车站为农民工服务的质量年年在提升。更让人兴奋的是,作为一个服务农民工的铁路员工,我目睹了数不清的农民工,从传统农民向新时代新型农民的巨大转变。农民工风采的变化,其实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一个缩影。
开往春天的专列
紫 微
    为打工的农民工开行专列,这种经济和社会现象,在绥化最为典型。打开百度,键入“农民工专列”的字样,有关绥化的相关新闻就会扑面而来。
每年过完春节,去三江地区打工已成绥化农民工的惯例,十几天时间就有五六千元的可观收入,吸引了绥化及周边地区大批农民工前往三江地区“淘金”;至5月上旬,这一特殊客流达到高峰。为方便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外地(主要是建三江)插秧打工,将插秧农民送到春耕第一线,从2000年开始,每年的5月上旬,绥化火车站都会协调哈尔滨铁路局,从绥化始发或中转,每天开行4    列至前进镇方向的农民工专列,以确保我市周边县(市)区插秧农民工顺利出行。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这群特殊的农民工群体,铁路部门做出了艰苦的努力,也牺牲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为保证农民工安全便利出行,绥化火车站每到这个时节,都会采取临时加派安全力量的办法,为农民工打造一个便捷的绿色通道。车站在售票厅、候车室入口加派帮班职工,指导帮助过往农民工在自动取票机取票,并组织农民工朋友有序排队,安全乘降。同时,调集车间休班工作人员、党团员、班组长等组成的60余人帮班小分队,组织旅客快速乘降。
    插秧专列以其安全、快捷、舒适以及低廉的票价深受插秧农民工欢迎,但很多人不知道,开行插秧专列对铁路部门来讲却是一个亏本买卖。插秧农民工到达目的地后,需要工作一段时间后才能返程,而且是非集中性的零散返程。铁路部门把农民工“送过去”时是“满载而去”,回来时却人员稀少,形成了“单方向客流”。据测算,“插秧专列”每年因“单方向客流”造成客票短收200万元。但铁路部门并没有计较这些,因为他们开行农民专列,核心定位是服务。
    开行农民工专列,这也是铁路部门助推地方脱贫攻坚的一个具体而重要的举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全面脱贫。要实现这一艰巨而宏伟的目标,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助推贫困人口精准脱贫。而帮助有意愿、有能力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赚钱,就是助推精准扶贫的一个有力举措,我们应该为铁路部门的做法大大地点赞。在仅仅十余天的时间里,前往三江地区“淘金”的农民工,平均每人都能获得五六千元收入,如果再加上自家土地的收益、其它时间打工的收益,这足以让一个普通农家保证温饱,甚至会出现一个勤劳致富的小康之家。若从这个意义上讲,铁路部门的这一爱心举措,实在是功德无量。
    “追逐着春天的脚步,他们去播种希望。”在采访结束时,绥化火车站一位负责宣传工作的同志很有感慨,她说,勤劳的农民工登上的是开往春天的“希望号”专列……

唱响新时代长春志愿服务好声音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举办“深圳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热点问题”在线访谈活动
弘扬优良传统 引领时代风尚
常山港部分河段拟实施禁渔制度
我市与四川特驱投资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又到三江插秧时
罗孝廉调研安居区三家镇脱贫攻坚工作
市委脱贫攻坚暗访组对贫困村退出达标情况进行督查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闭幕习近平主持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通过关于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
14家律所助力精准扶贫
我市首次举办食品安全科普一日游活动
2017年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督查评议活动到平阴长清高新章丘考察
株洲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开展全市环境监察执法工作会议
冷水江市中医医院启动医院满意度调查工作
我市召开全市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会议
晋城市区三家银行网点可缴煤气费了
全国15支民间救援队三亚练兵
关于核准江苏奥喜埃化工有限公司3号12MW机组等容量背压节能改造项目的批复
蚌山区区长任生赴区政务服务大厅暗访
娄底市环卫处召开“创文”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