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事业尊重生命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的权利,彰显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过去的五年,是我市残疾人事业投入最多、发展最快的五年,也是残疾人受益面最大、获得感最强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残联的有力指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各级残联肩负使命和梦想,与8万多名残疾人一道,积极实施“整体赶平均,共同奔小康”行动计划,跋涉不息,砥砺前行,全市残疾人事业取得了新成就,实现了新发展。
全面落实惠残政策让生活更有保障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残疾人事业发展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同步推进。先后将0-9岁残疾儿童康复、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列入为民办的实事,将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纳入我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整体规划,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整体推进残疾人脱贫奔康和基本公共服务托底补短。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重度残疾人提前5年领取养老金等重大事项列入民生重点项目推进落实。各级党委、政府把残疾人事业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了稳定的财政保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精准就业扶贫让生活更有希望
摸清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底数,出台了《莱芜市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均在全市实现全覆盖,两项补贴共发放5万人次,补贴资金4200万元;实施“温馨安居工程”,对511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实施改造,有效地改善了残疾人居住条件;为8000余人次重度残疾人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1500余名重度残疾人提前五年领取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为5784名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服务,对符合条件的1500余名肢体残疾人发放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利用助残日、春节等节日开展系列帮扶、救助活动,发放资金共计110余万元。
五年来,共扶持545户农村残疾人自主创业,共发放创业启动金150万元;牵线搭桥,帮助1000名残疾人实现集中就业;强化政策引导和残保金征收,促进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300名;发挥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发展各类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32处,发放扶持金100余万元,辐射带动500名残疾人实现就业,残疾人教育就业实现自主化、多元化。实施文化教育工程,大力推动残疾儿童普及义务教育、残疾大学生助学和贫困残疾家庭子女大学生救助。五年来,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4%以上,79名残疾大学生和74名建档立卡及低保残疾家庭子女大学生获得救助。
康复服务专业化让关爱更加贴心
实施0-9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共救助智障、脑瘫、肢体和孤独症等残疾儿童1000余人次。强力推进康复中心建设,总投资1532万元,目前一分部正在紧张建设之中,二分部于2017年7月份投入使用,已有60余名精神残疾人入住中心进行康复。大力开展社区残疾人康复站建设,投资60万元,与镇(街道)卫生院联合建设镇级康复站19个,与厂矿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康复站7个,初步形成了以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为龙头,纵至镇(街道)、横至城市社区的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
各级残联相继投入各项康复资金共计1360万元,开展了“助视、助听、助行、助医”等系统康复服务活动,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600例,为视力残疾人发放了助视器500台,免费为26名适龄贫困聋儿实施人工耳蜗手术,为贫困残疾人免费安装助听器200套,为160名残疾人安装假肢;为48名残疾人实施了肢体矫治手术;为611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发放轮椅、拐杖等助行康复器材4500件。对1200名有服药需求的精神病人实行了上门免费送药,每年对60名重度精神病患者进行免费住院治疗。残疾人康复实现由一般性康复向精准化、专业化转变。
创新开展文体活动让梦想得以绽放
充分利用世界残疾人日、爱耳日及全国助残日等重要节点大力宣传,扶残助残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各行各业的模范群体中都有残疾人的杰出代表,一批优秀残疾人进入各级人大、政协参政议政,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成功举办两届残疾人“才艺大赛”和“同享阳光梦·共奔小康路”全市残疾人事业摄影大赛;全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获得3金、7银、4铜的好成绩;积极参加全省听力语言“明日之星”演讲比赛、第九届全国、全省残疾人艺术汇演,获得国家级银奖1项、省级银奖2项、铜奖3项、优秀奖3项;积极参加全国残疾人文化艺术产品博览会,我市获得金奖3项、银奖4项。残疾人事业发展得到社会广泛赞誉。
完善信访维权让生活更有尊严
市、区、镇(街道)均建立了残疾人法律援助维权工作站,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残疾人构建残疾人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实行“三优先”即优先受理案件投诉、优先办理援助手续、优先指派法律服务人员,共同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解决了残疾人投诉难、维权难的问题;发挥“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的作用,共处理残疾人来电来访1206次,处结率达到100%;做好政风行风热线工作,五年来共上线26次,接听热线289个,均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加快第二代残疾人证换发速度,全市换发第二代残疾人证2.5万个,基本实现应换尽换。开展“共享阳光·爱心助残”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服务项目,出资64万元为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21354名莱芜户籍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解决了残疾人意外伤害专项保险的盲区。
全市各级残联组织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从制度体制上不断提升自身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深入开展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全市镇(街道)残联均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全市共选聘镇(街道)残疾人专职干事25名,村(社区)专职委员1100名,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残疾人组织网络。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市仍有近400名建档立卡的农村残疾人尚未脱贫,残疾人群体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我市残疾人事业基础还比较薄弱,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一些地方残疾人事业发展工作机制尚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残疾人在基本生活、医疗卫生、康复、教育、就业、社会参与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改善残疾人状况,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全市各级残联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的重要要求,聚焦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心,坚持以残疾人为中心,依法保障残疾人平等权益;大力促进残疾家庭就业增收,不断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强化康复载体建设,不断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担当创新,凝心聚力,奋力开启莱芜残疾人事业新征程。
本报记者 张敏
议大事 定大事【天台县】天台:党代表票决乡镇重大事项
问工友访老乡 杨祉刚装满心声的记事本变“厚”了
薛侃:转拼抢争 推进鼓楼高质量发展高颜值建设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雀鹰受伤落入小区 幸得市民搭救
我市召开全市加快构建“4+4”产业格局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座谈会
让爱的阳光温暖每个角落
宿州市调整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
瑞昌公路分局一行到武宁公路分局考察交流
龙华区《传统文化大讲堂》重温儒家经典
县检察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四落实
安乡五中举行师生篮球友谊赛
我国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
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漳州老街古迹成新名片
查问题! 泸州飞行检查8家食品生产企业
太平镇举行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就业招聘会
含山县2017年联合治超成效明显
邯郸市食药监局到大名县3个帮扶村开展“走贫日”“恳谈日”活动
关于鸡西市民政局2018部门预算公开情况说明
用真情点燃心灯
天心区“治超”显成效,助推“路长制”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