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奶奶拿起一盒标明鲜奶的乳制品,瞧了瞧生产日期,摇摇头,说:“都放了一个月了,肯定不新鲜。”
尽管这款商品表明生产商采用了一项新西兰的保鲜技术,可以将鲜奶的保鲜期延长至45天,但王奶奶依旧不买账。
这是西交利物浦大学研究行为经济学的方世豪博士在中国超市观察到的现象。“这在消费者中比较常见,在他们看来,鲜奶的定义是不能长时间保存的。”
在调研中,他还遇到很多类似的情况。在食品领域,很多新技术并没能够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例如有一种新的肉类包装技术可以通过给包装中充入某种气体以保持肉质的新鲜。
“当你和消费者讲这些的时候,他们通常会说‘不要不要,我还是去菜场买新鲜的吧。’由于人们对国产食品安全性的不信任,导致人们在看到一种新技术时往往会心存疑虑。”方博士告诉记者。
方博士在他的研究中指出,在食品领域,消费者不愿意接受新技术,在他们的观念中,食品质量和技术是负相关的。
正如研究人员所观察到的,并非所有人都会拥抱新技术、新想法、新产品、新服务。“如果终端消费者不接受,那创新就失去了市场。”方博士说。
创新与消费者行为是方世豪近年来研究的两个关键词。他将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探究“在技术、产品、服务领域的创新在消费者中的扩散和传播机制”。换句话说,就是创新通过怎样的机制作用于消费者行为、影响消费者决策。
除了食品安全领域,方世豪博士还通过对旅游和教育等领域创新的观察来揭示更多创新影响消费者行为的机制。
工业旅游是近年来为国内大型乳制品企业所采用的旅游创新。方博士介绍,这些大企业面向公众开放一些样板工厂和牧场,在生产工厂,游客可通过特设的参观通道,全面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参观奶源基地,在牧场上亲近自然;在草原乳文化博物馆,游客可了解北方游牧民族乳文化的数百年文明史。
零距离的体验潜移默化地提升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和好感,使得消费者更乐意去购买他们的产品。
方博士解释说:“消费者爱屋及乌,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光环效应’。“
方世豪博士来自比利时,他的研究在2016、2017年相继获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项目及延续项目”的资助。他将研究重点聚焦于“探究中国消费者对新产品和新服务的接受行为”,试图描述和揭示相关行为背后的逻辑。
他表示:“中国正在推动整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从以制造业为基础的经济转型升级为以创新为驱动的经济。故而通过研究去理解消费者是否接受创新产品和服务及其背后的逻辑十分有价值,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和推动创新经济的发展。”【看苏州专稿 文/陈梦娇】
青川县强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我的《济南日报》情结
我市部署乡村文明行动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杨峰出席动员会
井研:创建"扶贫车间" 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
打磨、抛光、上色 丝绸女神焕发出别样风采
保质期1个半月的牛奶为什么不新鲜?西浦博士这样说
就地就业 兴业乐业|返乡创业青年 喜看家乡巨变
太原天然气微信扫码即可缴费
滁州市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中心揭牌
我市组织收听收看全省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电视电话会议
怀化铁路公安处胜利召开第十二次党员代表大会
市林业局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讲话
刘家营乡召开村“两委”换届工作动员培训会
菜农贩卖电捕的野鸡谁来管?
扎实开展大走访大宣传大帮扶大整治活动 确保圆满完成年度脱贫目标任务
市政府第106次常务会议召开 审议通过两意见
【净月区】现代服务业迈进“春天里”今年计划开工项目107个,其中现代服务业项目76个
镇江畜禽规模养殖场完成治理502家 推进“263”专项行动,让农业更“绿”
新奥舟山LNG接收站今起正式投运
市房产总公司检查市内六区直管公房防汛工作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