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济南日报》情结


虽已年逾古稀,但我对《济南日报》依然情有独钟,退休十多年来,年年订、天天读,对《济南日报》有着深深的情结。
《济南日报》是我写作道路上的引路人。40多年前,我在市教育局工作时,就是报社的通讯员,得到时任政教部主任丁锡珍、记者杨冬梅和李平达的热情帮助,投的稿件几乎全被采用,年年被评为优秀通讯员,这对初出茅庐的我是莫大的鼓励。1983年6月,我与同事李玉玺发现了一个好典型:济南铁一中退休英语教师、共产党员吴静茵,主动到济南四十八中当义务教师,教学生英语不拿一分钱,就采写了长篇通讯《退而不休的义务教师吴静茵》,《济南日报》选择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当年“七一”前夕,吴静茵被评选为济南市模范共产党员,在市委召开的大会上受到表彰并作大会发言,很快成为全省和全国的先进典型。《济南日报》在推出这个好典型中展现的魄力以及帮助我提升写作水平所发挥的作用,至今仍令我念念不忘!现在,我的散文常在香港《文汇报》、《齐鲁晚报》上发表,但第一篇散文习作《有心长作济南人》是在《济南日报》发表的,文艺副刊的编辑朱春娃对我的散文写作给予了宝贵帮助。
我对《济南日报》的深厚情谊,还在于她在宣传重大典型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章丘县委实施党务、村务、财务“三位一体”的村级规范化管理,夯实了基层基础。我与同事采写了《巩固农村社会主义阵地的伟大创举》长篇调查报告,投给《济南日报》后,很快在头版和二版全文刊登,引起各级领导和新闻媒体的重视。1992年5月,中央政研室、司法部、民政部、团中央、全国妇联在章丘召开现场会,章丘“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的经验迅速传遍全国。
最难忘的是《济南日报》对大学生“猪倌”王元虎的宣传。2011年秋天,我应邀到三涧溪村,察看了大学毕业生王元虎夫妇回村创办的黑猪养殖场。不久,我又去历城柳埠走访从卫校毕业回村创办卫生室的田贾涛夫妇。有感而发,写下题为《感动!两对回乡创业的年轻人》的评论,并建议报社对他们的事迹进行采访。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济南日报》在刊发了我的评论后,随即又在头版头条刊发了长篇通讯《大学生“猪倌”王元虎》,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媒体的广泛关注,王元虎的事迹迅速传播,成为大学毕业生回村创业的典型。2018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章丘三涧溪村,在见到王元虎夫妇时说,“你们就是那对创业的小夫妻!”看了这个报道,我为王元虎感到高兴。同时又感慨,王元虎这个好典型的推出,《济南日报》立了头功!
在捍卫济南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标记方面,《济南日报》所发挥的独特作用也令我心生敬意。2009年,护城河全线通航,有关部门通过媒体舆论、实物标志和导游词等,把“护城河”改叫“环城河”,准备废弃“护城河”这个历史文化地名。我写下题为《难道要把济南改名为“黄南”吗?》的文章,表示坚决反对。稿件在《济南日报》的文化专版上全文刊登,市领导看到这篇报道后当即作出批示,“环城河”的叫法戛然而止。如果没有《济南日报》勇于发声,“护城河”这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名恐怕已经失传。
《济南日报》已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一天不看就觉得少点什么。过去,我去外地时看不到《济南日报》,现在好了,无论在哪里,用手机就可以搜索到报纸的电子版,连同《济南时报》、《都市女报》等都能看到,与时俱进的《济南日报》真好!
原标题:我的《济南日报》情结

高桂林:情系薰衣草爱洒乡村游
浙江舟山口岸成中国保税供油业务增长最快地区
16名大学生到平山县三家清村支教
全市交通运输系统深入开展“众剑行动”常态化执法
青川县强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我的《济南日报》情结
我市部署乡村文明行动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杨峰出席动员会
井研:创建"扶贫车间" 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
打磨、抛光、上色 丝绸女神焕发出别样风采
保质期1个半月的牛奶为什么不新鲜?西浦博士这样说
三明市工商局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指挥中心:亮剑维权,揭穿消费“陷阱”
叠彩区创城重在解决难点问题
容桂组织人大代表开展交通实地调研
城市更新成深圳土地供应主要来源
怀化铁路公安处胜利召开第十二次党员代表大会
市林业局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讲话
刘家营乡召开村“两委”换届工作动员培训会
菜农贩卖电捕的野鸡谁来管?
扎实开展大走访大宣传大帮扶大整治活动 确保圆满完成年度脱贫目标任务
市政府第106次常务会议召开 审议通过两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