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弹指一挥间 地震灾区换新颜


宁强略阳勉县灾后恢复重建、跨越发展掠影
 
略阳县城新貌。    杨庆 摄
 宁强县城新貌。    黄勇 黎德华 摄
 新建成的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校园宽敞整洁。    本报记者 汤江 摄
群山环绕的略阳县天津高级中学。    王伟 摄
新建成的勉县体育馆。    唐鹏 摄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市中心医院迅速将住院病人搬进帐篷内。    本报记者 李正社 摄于2008年5月13日
正在建设中的宁强县广坪镇金山寺村震后安置点。    本报记者 李正社 摄于2009年5月
略阳县徐家坪镇徐家坪村灾后重建现场。    王伟 摄于2009年4月
灾后整村搬迁的宁强县燕子砭镇东丽村安置点。   本报记者  李正社 摄于2009年5月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本报记者深入灾区采访。    本报记者 李正社摄于2008年5月13日
天津援建的宁强县广坪镇金山寺村近貌。     本报记者 汤江 摄
 略阳县接官亭镇灾后大力发展大棚种植产业,现在大棚草莓规模达200多亩。    本报记者 汤江 摄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汶川大地震已过去了十个年头。
  在那场严重的自然灾害中,我市宁强县、略阳县、勉县受到重创,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灾县。
  “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灾难面前党中央吹响了战斗的号角。面对灾难,人们瞬间凝聚起来一股强大的合力,这种力量气吞山河、感天动地。
  救援的身影遍布灾区每个角落,救灾物资及时到位,天津援建不求回报,爱心捐赠源源不断……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人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
  如今,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灾后重建成效显著,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近日,记者再次走进宁强、略阳,用文字记录这里重建的故事,用镜头反映这里的变化……
  今日的宁强,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齐头并进,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片生气勃勃的新气象;今日的略阳,高楼林立、产业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到位,教育、医疗、养老等在天津援建中再次腾飞……
(本报记者 黄韦华)

阳光社区:开展消防演练
红苹果社区的“小天使”情暖敬老院
关于中共鸡西市委老干部局2018部门预算公开情况说明
我市气象部门积极应对台风暴雨
明年起,规定区域全年禁放烟花爆竹
十年弹指一挥间 地震灾区换新颜
今年春运有新变化 购票乘车需出示身份证 记者蹲点春运现场
东海稻虾共作种出“好风景”
绍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专用账户项目招标公告
女子两年内屡次贬损恐吓法官 法院开司惩案号决定书
有一种温暖叫“十元钱·千分爱”
人民网:鹤峰高山有机蔬菜种植忙
市领导开展教师节走访慰问活动
剑阁县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取得新成效
网约车平台与司机关系要清清楚楚
龙子湖区妇联召开省市级优秀家庭暨优秀家庭成员表彰会议
石家庄火车站等8个地铁图书馆正式建成投用
关爱一线公交司机家庭 “小候鸟”畅游科学世界
法治宣传有心人、践行核心价值观带头人
潍坊市质监局“四个到位”推进“产业强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