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似乎大多数网络游戏爱好者都开始疯狂迷恋上《绝地求生:大逃杀》。“大吉大利,今晚吃鸡”这一原本作为电影《决胜21点》中的一句台词有了全新的生命力,不断刷爆了我们的微信朋友圈。“吃鸡”仿佛成了“全民”的追求,许多上班族、学生党、电竞职业选手、知名主播纷纷被“俘虏”。“全民吃鸡”热潮的背后,是对网络游戏的沉迷,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忧虑。
1
青少年沉迷“吃鸡”难自拔
“大吉大利,晚上吃鸡。”如今,这句话俨然成了玩网络游戏年轻人当中的“暗号”。这句话因在一款手机网络游戏中出现而火遍网络,当你在该游戏中获得第一名的时候就会有一句台词出现:“大吉大利,晚上吃鸡!”
哪怕你从来没有玩过这类游戏,你也一定听说过这句话。从这句话的流行程度可以一窥时下手机网络游戏的火热程度。
在手机网络游戏的影响下,有的孩子熬夜玩手机游戏,白天上课昏昏欲睡;一到课余时间,几个学生就组队打“王者荣耀”,玩“绝地求生”“荒野行动”等“吃鸡”类游戏……“吃鸡”类游戏的热潮,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忧虑,特别是青少年沉迷其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5月5日,记者在我市一些商场和车站看到,一些年轻人在等车或者购物空隙,一直在低头看着手机,双手在屏幕上飞快操作。在开封火车站,一个年轻人在近1个小时的候车时间里一直抱着手机在喊打喊杀,自始至终没有抬过一次头,俨然进入了忘我的状态。在游戏的胜负面前,乘坐火车似乎也不是那么重要了。
在文庙街,记者看到两个小学生模样的少年坐在路旁的台阶上,其中一个双手飞快地点着手机屏幕,另一个在旁边为他“出谋划策”。“现在的小孩,沉迷手机网络游戏太严重了。”看到这两个正在为游戏疯狂的少年,家住附近小区的市民孙永亮叹息不已。孙永亮告诉记者,青少年沉迷于手机网络游戏,这种现象现在愈发普遍。
今年“五一”假期,孙永亮回通许县的老家探亲。刚回到家中,屁股还没碰到板凳,他的两个侄子就纷纷问他:“会‘吃鸡’吗?”当孙永亮表示不会时,两个不到10岁的小孩立马露出鄙夷的神色。短短的几天假期里,孙永亮见识了手机网游对于青少年的巨大吸引力——两个侄子除了睡觉外,哪怕吃饭、上厕所,手中也往往拿着手机。聊起游戏,他们眉飞色舞;谈起学习,则是一副不耐烦的表情,有时甚至压根儿就不答话。
谈起小孩子对手机网络游戏的沉迷,家住利居佳苑小区的市民赵雪松气不打一处来。他8岁的儿子原本热爱运动,开朗活泼。然而,在去年接触“吃鸡”类手机网络游戏后,原本的“阳光少年”突然变成一个“宅男”,整个人变得沉默寡言起来,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看他现在这个样子,我和妻子非常生气,但也没什么好办法。”除了气愤外,赵雪松话语里更多的是无奈。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相比在城市生活的孩子,农村孩子深陷手机网络游戏的现象更为严重。孙永亮告诉记者,首先,相比城里的孩子,农村孩子的课余时间非常充裕。城里一些孩子虽然沉迷游戏,但平时在培训班里花掉不少时间,不至于长时间在家玩游戏。其次,农村孩子的娱乐方式非常匮乏,用手机玩游戏几乎是他们唯一的娱乐方式。在农村,很多孩子缺乏家长的陪伴,而爷爷奶奶又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他坦言:“对于孩子,很多在外打工的家长心存愧疚,普遍对孩子有一种补偿心理,给予不了陪伴,就买吃买穿买手机,尽量满足孩子物质层面的愿望,这是大部分农村家长会优先考虑的。至于孩子情感方面的需求以及心理健康,他们可能无能为力或无暇顾及。”
2
手机变成“游戏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手机、电话手表、平板电脑等曾经被认为是奢侈品的电子产品及通信工具,已逐渐成为许多小学生手中的“掌中宝”。
根据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等单位发布的“第八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其中对全国10省(区/市)90所城市和农村中小学校的7736名学生、1544名家长和99名老师的互联网运用状况进行实地调查,结果显示,超过3/4的未成年人拥有手机;91.9%的未成年人有使用互联网的经历,远高于我国网民的总体触网率;56.4%的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在10岁前;超九成未成年人都在上网时遇到过不良信息的侵扰;未成年人上网用于打游戏的比例占到42.6%。
“手机”“游戏”,现在已然成为不少家长和老师眼里的敏感词。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手机成为不少中小学生的“标配”。显然,这与上世纪90年代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厅和21世纪初学生主要是在网吧沉迷网络的情况已大不相同。
“妈妈,我已经放学了,你来接我吧。”5月4日16时左右,刚刚走出校门的小学生昊昊用随身携带的手机给妈妈打了电话。当得知妈妈因为堵车还得一会儿才到后,昊昊和几个小学生结伴前去不远处的奶茶店,准备买点吃的等妈妈到来。到了奶茶店,昊昊拿起手机就玩起了里面的游戏,操作得十分娴熟。
今年12岁的昊昊告诉记者,他们班不少同学都拿有手机,上课的时候关机放在书包里,放学了就拿出来。“如果上课的时候被老师发现了,老师会没收的。”昊昊告诉记者,很多同学都有手机,有的还有平板电脑,大家经常会在一起玩儿。
昊昊在玩游戏的同时,他的同学小博坐在他旁边,不时给他“指点”一下。对于很多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的看法,小博告诉记者,自己用的手机是爸爸淘汰的苹果5,现在的学习任务比较重,加上父母管得严,手机里没有安装游戏,大多时候只是用来听歌。“现在有自己的手机,在同学中间根本就不算什么新鲜事儿。”小博说。
小学生使用手机的现象不仅仅存在于高年级学生之中。家住东郊的小涵虽然才上三年级,也十分希望拥有一部自己的手机,经常缠着妈妈给他买,“我们班很多同学都有手机,我还没有,感觉和大家都没什么共同话题了”。
“我们给孩子用手机,主要还是考虑着方便掌握孩子的动向。”5月4日,说起给孩子使用手机的原因,在大梁路一所小学接孩子的陈媛这样说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其他给孩子使用手机的家长,出发点也大致相同。“为了方便与孩子联系。”市民李学育说,“现在手机很普及,不让孩子使用手机,挡也挡不住,与其硬拦着,还不如教导他如何合理使用。”
“当年电脑游戏上瘾的问题现已被手机无尽的功能攻破,随之而来的,便是手机时刻不离手的‘伴随行为’。”虽然很多家长给孩子配备了手机,但是在采访中,家长们也表达了对于手机变成“游戏机”,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的忧虑。陈媛告诉记者:“我隔三差五都要检查他的手机,看他有没有安装手机游戏。因为使用电脑玩游戏的‘沉迷’状态比较容易被发现,而玩手机网络游戏的‘沉迷’状态却变得更为隐蔽。”
正是这种更隐蔽的沉迷,以及在新技术面前“孩子成为父母的老师”这一普遍现象,让学校和家长失去了对孩子使用网络的掌控能力。采访中,部分家长表示,以后给孩子配手机要尽可能配备功能较少的手机,同时与孩子约定,不在学习时间玩游戏、上网等。
3
青少年沉迷手机游戏引发社会焦虑
曾经,一些青少年因沉溺于网吧和游戏厅玩游戏,学习和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网吧和游戏厅成为家长和学校严防死守的“过街老鼠”。“80后”张毅说:“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叫上三五个朋友一起去网吧玩游戏,时至今日,那些曾经需要排队等候的场景已不复存在。”张毅说,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有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这些产品基本上能够满足上网和玩游戏的需求,以前去网吧也主要就是上网和玩游戏。随着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冲击,加上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禁烟令和自身经营模式单一等因素制约,网吧客流量大幅下降。记者走访我市部分网吧看到,网吧里零零星星坐着几个人,没有喧嚣的同时也没有了人气。
随着网吧和游戏厅的日渐衰落,青少年玩电子游戏的主要平台变成了手机,家长也倍感焦虑。小涛的妈妈说:“孩子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晚上早早写完作业,自己上床睡觉,当时我还在想,这孩子还挺让人省心的。”谁知,一天凌晨,她无意中走进儿子房间后发现,儿子根本没有睡觉,而是躲在被子里用手机玩游戏,这让她非常震惊。因为沉迷于手机游戏,小涛的学习成绩下降不少,这让她非常苦恼。
无独有偶。宇飞的妈妈至今仍不同意儿子玩游戏。“我儿子自控能力比较差,一旦给他玩游戏,后果不堪设想。”宇飞妈妈说,因为禁止儿子玩游戏,她与儿子之间冲突不断。
记者采访中遇到这样一个极端案例:一名学生长期沉迷于手机游戏,寒假更是毫无限制地玩,结果开学半个月就出现了问题。他不仅不与父母沟通,还半夜离开家出去玩游戏直至凌晨才回来。父母将其手机没收,他就耍脾气把自己锁在房间,威胁父母交出手机,否则不去学校读书。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终端发展,成瘾性网络游戏、邪恶动漫、不良小说、互联网赌博等不断出现,造成一些中小学生沉迷游戏、行为失范、价值观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学习进步和身心健康,甚至出现人身伤亡、违法犯罪等恶性事件。2017年,19岁的开封女孩杨某沾染上一种百家乐形式的网络赌博游戏,并逐渐痴迷其中,不能自拔。打工所挣以及父母所给的钱被其输得一干二净后,为了继续网络赌博,她以应聘手机店营业员为幌子盗窃手机变卖,进而继续网络赌博“捞本”,最终以身试法受到法律的制裁。
面对孩子越发沉迷手机游戏的情况,不少家长表现出极度的恐慌,就像当年的网瘾复发一般,让家长们十分焦虑。手机游戏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广西的高中英语教师、全国人大代表黄花春提交了《关于加强不良游戏管控的建议》。在多年的一线教学中,黄花春对这个问题有着直观的感受,有的学生熬夜玩手机游戏,白天上课昏昏欲睡;一到课余时间,几个学生就组队打“王者荣耀”,玩“绝地求生”“荒野行动”等“吃鸡”类游戏;学校之外,留守少年无人管,城市家长管不了……黄花春在调研中发现,这种现象在很多小学、初中和高中普遍存在,诸多一线教师对青少年沉迷手机游戏感到无奈。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也引发于欣伟、李灵、皇甫立同等多名教育界委员代表的关注。
4
如何让孩子戒掉手机瘾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切实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有效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记者在教育部官方网站上找到这份文件,文件要求各地充分认识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将教育引导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健全制度机制,强化日常监管,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抓紧抓实抓好这项工作,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在良好的网络环境下健康快乐成长。文件还要求迅速开展一次全面排查,集中组织开展专题教育,严格规范学校日常管理,推动家长履行监护职责。
对于教育部出台的规定,我市不少学生家长纷纷点赞。“自从孩子沉迷网络的问题出现后,学校、家长无不绞尽脑汁想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但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就在于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教育部发布的通知不仅接地气,也有助于统一思想、达成共识,集聚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预防学生沉迷网络。”市民张慧进认为,家长要以身作则,注重陪伴;学校要加强管理,积极引导;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加大对违规违法内容传播的处罚力度,减少不良信息在网络上流传。
在开封市图书馆依托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的“红色网络教育家园”,记者看到,干净整洁的阅览室内,坐满了前来学习浏览的市民和孩子,所有电脑操作界面均统一设置了鲜明的“红色网络教育家园”标志,“红色网络教育家园”里每台电脑都安装着“红色导航”软件,内容涵盖党员教育、政务新闻、公共就业、医疗出行、教育招生、市场商务、休闲娱乐、城市家园等。“红色网络教育家园”是顺应形势发展需要,依托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以“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为主旋律,以未成年人、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的网络教育服务中心。市委组织部联合市文广新局等部门依托公共电子阅览室,在全市建设了400个“红色网络教育家园”。一名工作人员感慨地说,“红色网络教育家园”营造了红色教育的氛围,宣传健康上网、绿色上网的理念,无形中加强了对广大青少年的引导,增强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一定程度上扭转了部分学生沉溺网吧、沉溺不良游戏的不良习惯。
如何让孩子不沉迷网络,戒掉手机瘾?记者从市文明办获悉,近年来,开封市将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基础工程之一,通过全方位、多举措不断优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构筑坚实的防护墙。我市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市深入推进思想道德教育,组织开展各种集体活动,抓好经常性教育活动,深化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我市不仅深化“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还广泛开展了清明祭英烈、做美德少年、“童心向党”歌咏比赛、“经典照亮人生”诵读比赛等主题活动。此外,我市还开展了“小手拉大手 共建文明城”“我的暑假有意义”系列活动。
我市还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深入推进行为规范教育。我市教育部门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会班会、升国旗仪式、入党入团入学仪式,融入学生日常教育,纳入教师思想教育,引领广大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市将文明校园创建纳入文明城市和文明单位工作测评,组织开展“弘扬核心价值观 践行文明行为规范”活动,将核心价值观融入青少年学习、生活的各方面;评选表彰了一批市级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学生、文明教师,弘扬优秀校风校训,大力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让文明的种子在未成年人心中扎根。
我市教育部门以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目标,以中小学校为基本场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学校少年宫、心理咨询室、课外活动室建设,全市中小学校基本上都建设了少年宫,各区都建立了区级心理健康辅导站。我市还着重抓好社会文化环境治理工作,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文化市场集中整治行动,对中小学校周边环境加强整治,严厉查处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行为,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心梗越来越年轻化 专家:两类人应每年检测血脂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中心组学习会议召开
徐州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开展送培训到基层活动
三县区获评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
蒲城检察“三个创新”提升羁押必要性审查
深度报道:沉迷网游“全民吃鸡”的背后
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五好”党支部打造教育品牌
徐州市粮油质量监测所检测仪器项目公开招标终止公告[项目编号:徐采公(2018)JSZJ012]
宜昌高新区上半年新签约五千万以上项目五十余个
学习十九大报告·一日一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018年海港航道维护项目提前启动
市发改委大厅工作人员回委参加专题廉政党课
雨花台区南河等14条河道水环境提升工程正加速实施
零陵区四措并举打造平安“中考”
重庆市气象局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部分区县气温升至37℃以上
重庆市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基层监管能力建设
关于对部分分段计价公交车票价进行调整的公示
陈江柱:传承传统技艺就是传承文化自信
1200 多名啦啦队员 助力马拉松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