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新区开展增殖放流活动 携带卫星的海龟回到大海


深圳首例放流携带“卫星追踪器”海龟
深圳新闻网6月13日讯(记者 欧淑清 通讯员 刘雨婷)6月13日,1470万尾(只)鱼、虾、贝苗,3只绿海龟和1只玳瑁随着细雨回到了大海的怀抱。这是由深圳市规划国土委(海洋局)和大鹏新区管理委员会主办的海洋日深圳大鹏会场活动之一,也是深圳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增殖放流活动。大鹏渔政大队、中海油深圳lng、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等单位代表、渔民及志愿者共60多人共同见证、参与此次活动。
龟壳上安装了argos卫星追踪器
深圳首例放流携带“卫星追踪器”海龟
仿佛都闻到了海洋的气息,海龟们和玳瑁都有点小雀跃。据工作人员介绍,在放流前,都先喂饱了它们,让它们以最佳状态回归大海。
据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珊瑚保育中心统计,仅最近一年,该中心协助大鹏新区经服局和大鹏渔政大队救助的海龟就达9只。今天,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对近一年救护的、已经康复的3只绿海龟和1只玳瑁进行了放流。
现场可以看到,其中一只最大的绿海龟和一只玳瑁的壳上固定着一个带着天线的“小方块”状的东西,一问得知,原来是在龟壳上安装了argos卫星追踪器,这样就可以追踪到绿海龟放生后游去了哪里,为海龟的保育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这也是深圳第一次放流携带“卫星追踪器”的海龟。
据介绍,该卫星追踪器电池寿命可持续三年,安装了“卫星追踪器”后就可以准确掌握海龟在大海中的洄游路线,有利于了解海龟的生活习性以及活动较为聚集的海域、航道,如果幸运的话,还可以知道绿海龟产卵的地方,更加精准地对海龟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希望你们都能生活的好好的,不再受到伤害。”当与海龟、玳瑁分别的那一刻,工作人员像与亲人分别一样摸了摸它们的头,送上真挚的祝福。现场,还为它们都取了一个特别的名字,玳瑁被称为“海绵宝宝”,是因为其好吃海绵的习惯;一只绿海龟叫“海油宝宝”,以资助方的企业命名,其余两只绿海龟则为“大宝宝”和“小宝宝”。主办方也希望以这些有趣的名字让跟多人关注、保护海龟们。
工作人员小心翼翼搬运海龟

市总工会组织职工开展系列活动
龙子湖区残联积极推进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
三口镇:试点茶叶种植保险
商品房销售必须实行“一套一标”
虞城县高新区全力做好防汛抢险
大鹏新区开展增殖放流活动 携带卫星的海龟回到大海
兰里社区:飘香立夏饭 浓浓夕阳情
东滩保护区开展2018年度全球黑脸琵鹭同步调查工作
我市汽车维修企业深度治理成效显著
2017年东营市消费品市场稳中有进
关于杞英线、苏唐线道路封闭施工公告
《成都市改革开放志(1978—2017)》编纂启动
黄平林出席重点项目规划专题会
广东最刺激的丛林穿越探险项目国庆开放啦,就在英德!
【我在基层做信访】“小巷总理”赵素珍:用心办好群众的信任之访
综招计划增加、首招公费农科生……高考大餐“菜式”齐全 从“选拔”到“选择”高考路越走越宽
市民在这里学合唱 从零基础唱进了音乐厅
铺完下水管道路面不硬化 河西建委:将尽快施工
白马镇召开2017年工作总结暨2018年工作部署大会
排埠农民罗传伟:终圆园林景观设计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