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考核GDP施行GEP 丽水积极构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新体系

  201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根据主体功能区定位,对丽水作出“不考核gdp和工业总产值”决定,考核导向由注重经济总量、增长速度,转变为注重发展质量、生态环境和民生改善。五年多来,丽水市充分考虑资源禀赋、功能布局、发展水平和工作特色,制定推行了促进绿色生态发展的全新考核办法,构建形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新体系,2018年7月,丽水市发布《丽水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和生态资产核算研究报告》。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是指一定区域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包括物质产品价值、调节服务价值和文化服务价值。生态资产是自然资源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能够为人类提供生态产品和服务的自然资产,包括森林、灌丛、草地、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农田、水库、城镇绿地等以自然生态过程为基础的人工生态系统。
  丽水市gep核算主要工作
  1.构建丽水市gep与生态资产核算框架和指标体系。
  2.开展丽水市gep的功能量、价值量核算。
  3.以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为对象,核算丽水市各类生态资产指数及生态资产综合指数。
  丽水市gep构成
  根据测算,2017年,丽水市gep 4672.89亿元,从2006至2017年,丽水市gep增加了2576.5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幅为86.7%,其中文化服务价值提高了12.5倍。
  1. 物质产品价值。2017年丽水市生态系统提供的物质产品总价值为160.29亿元,占全部gep总值的3.43%,其中农业产品价值为99.93亿元,林业产品价值为16.25亿元,畜牧业产品价值为19.19亿元,渔业产品价值为3.02亿元,生态能源价值为21.91亿元。
  2.调节服务价值。2017年,丽水市生态系统的调节服务总价值为2579.49亿元,占gep总值的55.20%,其中水源涵养和气候调节价值较高,分别为1197.92亿元和979.53亿元,分别占gep总值的25.64%和20.96%;其次是土壤保持和洪水调蓄,价值分别是164.40亿元和143.03亿元,占比分别为3.52%和3.06%;其余的固碳释氧、病虫害控制、空气净化、和水质净化价值总和为94.60亿元,占总价值的2.02%。
  3.生态文化服务价值。丽水全市共有旅游资源单体2365个,其中优良级353个;有党史胜迹465个,是第二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市已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19个、省级旅游度假区5个,高等级景区数量居全省前列,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蓬勃发展。2017年,丽水全市游客总数为2840.2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644.37亿元。根据核算,2017年丽水市生态文化服务价值为1933.11亿元,占gep总价值的41.37%。
  丽水市提升gep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投资生态资产建设,提升生态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能力。生态资产存量持续增加,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显著增长。实现了gdp与gep的双增长、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2006-2017年,丽水市地区生产总值由362.29亿元增长至1298.20亿元,增长了2.6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6448元增长至29329元,增幅达78.31%,其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9年位居全省首位,连续11年超过全省平均速度。
  1.完善考核机制。分类考核,因地制宜。根绝各地的特色个性化订制各地考核标准,务实又接地气。9县(市、区)中的龙泉、遂昌、松阳、云和、庆元和景宁,取消gdp考核和工业考核;莲都作为城市核心区,兼顾城市建设、城乡统筹和经济社会发展;缙云、青田为生态经济区,被要求生态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并重。编制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建立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开展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试点。
  2.强化生态保护。全市95.8%的区域被划为生态空间,31.9%的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划为生态保护红线,同时,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景宁、庆元等2个县列入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建设;龙泉、遂昌、云和、庆元、景宁等5个县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对标欧盟标准,制订最严格的农药化肥区域准入标准,今年已公布首批40余种禁限用农药目录。
  3.深化生态治理。全力实施“五水共治”、“五气共治”,多措并举净化土壤环境。2014年以来,全市完成黑臭河、垃圾河治理共201条、1091公里,完成重污染行业整治138家。对照国家《绿色发展指标体系》56项指标,梳理出16项核心指标,全部高于国标与省标执行。连续实施两轮“十万农民异地搬迁规划”,据统计,2000年至今,全市共搬迁农民约32.64万人。
  4.推进产业转型。按照“园区外无工业,园区内无非生态工业”的理念推进腾笼换鸟,近五年整治淘汰低小散企业3500余家。在浙江省率先出台“生态工业发展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重点发展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绿色能源等环境适宜型新兴产业。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12.8:45.7:41.5转变为2017年的7.7:42.9:49.4。
  5.创新政策机制。探索出“河权到户”治水模式,变被动治水为主动治水,已完成河道承包243条,承包人每公里河道增收达8000元以上。创新推进林权改革,建立“林权ic卡”, 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8.2万笔合计196亿元,贷款余额59亿元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总量的1/10;建成省级生态公益林1278万亩,2017年全市获得补偿4.3亿元;通过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盘活公益林171.5万亩资产超6亿元,真正实现了“活树变活钱”“叶子变票子”。

任城35块笼式球场等你来战 约场球吧,畅享“运动福利”
“假日办公”彰显“以人民为中心”
很酷!台州年轻人爱上“奇宠”
炎陵县环保局积极落实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
邮储银行颍上支行获评人民银行“综合评价A级”
不考核GDP施行GEP 丽水积极构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新体系
上海虹口区全面推动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
县林业局忆初心 话林业
市政府党组召开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 田庆盈主持
招商引资跑出“加速度”
“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 助力扶贫攻坚行动开展
“茂名发布”荣获“广东最具影响力政务新媒体奖”
吴坤杖子村村民欢欢喜喜过大年
芦淞区召开服饰产业专题调度会(图)
[经开区]召开“企业服务日”重点工作任务调度会
苏城4S店节后迎来维修保养小高峰
五河县纪念五四运动99周年主题团日暨集中入团仪式
曲阜市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助力乡村振兴
市公安局负责人赴驻点村宣讲十九大精神
绍兴市渔化桥河沿地块老旧房改造工程结算审核结论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