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商店”,曾日客流量超两万人

丹东市第二百货商店(俗称“二商店”或“老二商店”),开始叫安东(丹东)市百货公司第二门市部。自1948年建店始,一直以齐全的商品、优质的服务吸引着八方来客。近日,记者采访了当地住户以及“二商店”老职工,以还原历史上的“二商店”。
经营种类齐全
在六道口北侧,有一座门面呈弧形的建筑,现在看上去有些破旧。这里就是丹东市第二百货商店的旧址,如今早已停止经营。
“我的父母从建店开始就在那里工作,而我可以说是在‘二商店’长大的。父亲卖文化用品,母亲卖雪花膏。因为工作干得好,父亲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64岁的姜祖琴受访时回忆,“二商店”最早位于中富街,1953年1月1日才搬到六道口一带。起初只有一层,因要增加营业面积,后改建为二层楼,有了现在人们看到的样子。在“二商店”的后面有一排家属房,当年姜祖琴和父母住在那里,一开窗能闻到蛋糕的香味。
当时,在“二商店”的右边还有一家幼儿园。儿时,姜祖琴与许多“二商店”职工的子女于此就读。平时没事儿的时候,他们就跑到店里玩耍。“跟别人相比,职工的孩子有一个优势,店里上新商品时,我们总能先睹为快,虽然买不了,但过过眼瘾也是很好的。”
当年,“二商店”以产品齐全闻名全市。88岁的李心乐从1959年至1962年担任“二商店”的党支部副书记。他说,当时商店将商品分为6个组,分别为:纺织组、文教组、小百货、五金组、食品组和鞋帽组,缘于地理位置优越,商品齐全,吸引了许多百姓来此选购。
其中,食品和纺织品卖得最好。“记得有回商店进了一批好布料,柜台前都挤不下了,我们就在门口另支了两个摊儿,这才有所缓解。”
因在外面摆摊儿,李心乐还认识了一位朋友。一天,“二商店”又进了一批布料,一位老人拄着拐杖排队买布。李心乐看到后,连忙又支了一个摊儿,将老人领过来。事后,老人的儿子特意登门道谢,由此,二人成了朋友。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二商店”年销售额达到一千二百余万元,日客流量两万余人次,经营商品一万零五百多种,分为花纱、服装、文教、大百货、小百货、针织、鞋帽、食品、五金、厂矿服务,共计十个营业组。当时,个人购买占营业收入的60%。
受到百姓认可
早年,丹东市内有“一商店”“二商店”“三商店”等,因地理位置关系,“一商店”主要客户是流动人口,而“二商店”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本地市民。
87岁、家住聚隆城尚城的董敏曾是“二商店”的工会主席。1952年参加工作的她,一开始便分配在“二商店”,一直工作到退休,经历了“二商店”的繁荣与落寞。“刚到商店时,我被安排去算账,由于不太会打算盘,前面排着长长的队,给我急得脸都红了,身上全是汗。”后来,董敏被调到柜台当营业员,主要售卖钟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董敏又被调到“二商店”的工会。
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她会组织一些活动;为了提升商店在市民中的形象,她也组织一些慈善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
让董敏印象最深的是1976年的那场地震。地震发生时,商店里的货架都倒了,结果一推开门,发现外面还有市民在排队,等待营业。由此可见,彼时“二商店”在百姓心中的重要性。
在李心乐心中,上世纪60年代初的那场大水让人难忘。一天晚上下班后,李心乐骑车路过二道桥,发现水位猛涨,船都飘了上来。当晚,“二商店”就成立了救灾小组,大家彻夜未眠。“那时是全天营业,我们有的商品就直接供应给市民,如果没有,就联系别的厂家供应。”
长期为市民提供优良的服务,“二商店”也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到现在我一出门,‘二商店’的老顾客有的还能认出我,那种心情别提多高兴了。”董敏说。
1986年,“二商店”迁到了六道沟,原址被“丹东市工业品贸易中心”使用。1989年,“二商店”又迁回原址。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各类经营网点的增多,“二商店”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记者 侯春林

风华正茂丨中国金茂徐州专场招聘会圆满收官
全市离退休人员“助力脱贫攻坚”志愿服务活动综述
明溪县夯实农村基础设施促乡村振兴
云阳公安:对困难群众开展节前慰问
[开门红]张湾首季34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总投资136.08亿元
“二商店”,曾日客流量超两万人
平陆部署扫黑除恶专项工作
我市15项成果 获省科技进步奖
嘉兴市委书记张兵会见圆通公司董事长喻渭蛟一行
宁强县积极开展护校安园行动
[网评]景龙呈为我们树起了一个学习标杆
我省高校调整学位点撤销30个增列17个
卢旺达媒体:中非合作是互利共赢的合作典范
湖州市商务局关于2018年度“电子商务行业统计监测”、“电子商务企业(园区基地)等级评定和示范单位推荐初审”、“电子商务行业培训”向社会组织转移的公告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在永修得到救助
资兴:郴州市关心下一代社会实践体验园正式动工
连云区举办2018年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项目培训班
东莞这学校啥情况!学生不上课扎堆拔罐、化妆,校长还笑着点赞!
锡山8家文企讲述“融合故事”
市领导到市老干部大学作十九大精神辅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