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苏勤在拍石头乡电力施工现场 本人提供
杨苏勤拍摄电力工人辛苦作业 本人提供
□记者 平爱梅
杨苏勤,一名独臂摄影师,一名自学成才的摄影师。30年来,他越山崖攀沟壑,用镜头定格下电力员工的艰辛。一系列优秀作品和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无法想象,他有着怎样的付出和努力。6月26日,记者走近杨苏勤,倾听他不平凡的人生。
缺憾激发强大内心
杨苏勤出生于辉县深山区一个小村庄。16岁那年,一场意外让他失去了左臂。
身体的残缺曾让他痛苦不堪,但面对体弱多病的父母和年幼的弟弟和妹妹,他选择了坚强面对。
一年后,身体渐渐恢复的杨苏勤,将原本建房的一片山坡,围拢起来,到鸡苗厂买了150只小鸡,又到县城买了一本养殖图书,开始了新的人生路。
杨苏勤的思维相当开放。两三年后,他不甘心守着鸡窝,就拿着卖鸡蛋挣来的120元钱,买了一台120双镜头相机。
鸡场交给父亲看管,他则坐车到新乡,买了摄影和冲洗照片的图书,不分昼夜琢磨着怎样照相,怎样冲洗照片。
别人是一只手拿相机,另一只手上胶卷、调焦、按快门,但对杨苏勤来说,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一只手来完成。复杂、繁琐的照片冲洗,他同样单手来操作。
渐渐熟练后,杨苏勤骑着自行车,带着取景布,到周边的十里八村给人照相挣钱。这在当时也是很风光的活儿,一天少则挣五六元,多则挣二三十元。就这样,他干了两年多。
命运在努力中改变
23岁那年,不安于现状的杨苏勤走出山区,到当时的辉县电业局建筑工地打工。看到他干活卖力并得知他的身体状况后,当时的电业局领导说:“真想照顾你,但不知该怎么照顾。”杨苏勤一听,立马说:“我会照相。”此话一出,领导先是吃惊地看着他,尔后说:“以后,你就在电业局负责照相吧。”
一份正式工作,对杨苏勤来说,无疑是莫大的惊喜。从那时起,他就将自己交给了这个岗位。
那时的相机依然是机械相机,他掂量一下,重有两三公斤。
为了练习拍摄技巧,杨苏勤把沉重的相机始终挂在脖子上,用断臂卡住相机,用一只手完成其他各项操作。
为了端稳相机,他从建筑工地捡来两三公斤重的砖头,晚上在宿舍手持砖块一练就是一两个小时,几个月下来,右臂粗壮了许多。从此,他拍摄图片的成功率逐渐提升。
拍出深山里的艰辛
在大山里施工,艰辛可想而知。电力工人抬着沉重的线杆、电线等设备上山,来不得摆拍。为了拍出现场感,杨苏勤不仅到施工现场,还经常根据施工方案,提前上山“探路”,摸清地形,找出最好的拍照位置。认真的态度,让他拍出了一张张鲜活、走心的现场照。
为了能及时赶到施工一线,杨苏勤花了万余元买了辆摩托车,开车到山里。妻子刘香玉心疼他,不但跟着他学会了照片冲洗技术,还专门学习了摩托车驾驶。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刘香玉会骑着摩托车带杨苏勤进山拍照。山里山外温差大,因为经常进山,夫妻二人都患上了风湿病。
杨苏勤独臂挎着沉重的相机,进深山穿老林,走起山路很不容易,但杨苏勤说:“在山里长大,再艰苦的地方,我觉得都很平常。”
2004年,愚公洞电力施工。凌晨5时,300名电力员工进山架线,3道线路,每100人负责一道。架线所经的山路特别难走,有人正走着就翻倒了。杨苏勤为了拍摄当时的场景,一直跑到队伍的最前面。
深山区的东岭村,只有1户人家,84岁的刘文堂老人独自生活在那里。听同事说老人没有用上电后,杨苏勤上山走访,并向单位汇报实情。很快,单位成立的电力扶贫小组,为老人一个人架线,通电。9年时间,扶贫小组接力献爱心,捐助了很多生活物品来帮助老人,直至老人去世。杨苏勤用相机见证扶贫写真,还以《承诺,没有句号》为题,用3000文字配图记录帮扶历程。
2007年,电力部门在关山悬崖立线杆。施工现场地势险峻,条件异常艰苦,连当时聘请的厨师也打了“退堂鼓”下山不干了。但杨苏勤为了记录现场,和农电工一起在山上一住就是7天。
杨苏勤说:“镜头的记录、见证,是让大家知道,‘光明’是‘光明使者’太多太多的付出。”
“一把手”绽放灿烂人生
1998年,国家电力部农电司的领导到辉县电业局视察,看到杨苏勤一只手拍照,开玩笑说:“一只手拍照!看不起我?”辉县电业局时任领导说:“他是正而八经的‘一把手’。”
该领导后来看了照片,非常满意,临离开还特意提出再见见杨苏勤。从此,杨苏勤就有了“一把手”的绰号。
《中国电力报》创刊30周年征集封面图,杨苏勤所拍摄的为刘文堂老人架线的照片,被定为封面照,同时该照片还被设计成了邮票。
付出总有回报。这么多年来,杨苏勤拍摄的照片获奖无数,他个人先后加入省电力摄影家协会、省摄影家协会、新乡市摄影家协会,还连续6年被《河南电力报》评为“十佳记者”,连续30年当选《河南电力报》新乡记者站“优秀新闻宣传工作者”。
对于荣誉的到来,杨苏勤显得比较平静,而平静的另一头是深深的感恩。
他感恩所在岗位给了他实现自我的平台。他觉得如果做不出成绩,自己就对不起这个岗位。所以,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他付出了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
同时,他感恩妻子刘香玉。在父母的反对声中,善良、能干的刘香玉心甘情愿地嫁给了当时一无所有的自己,为自己系鞋带、拉拉链、剥核桃、洗照片、照顾患病的父母……“我能够出彩,既是妻子的功劳,也是对妻子的回报。”杨苏勤说,“30多年的互相支撑,成就了我们这样一个温馨的家。”
2016年8月,杨苏勤和刘香玉夫妻二人荣获河南省总工会、公安厅、农业厅、省文明委、广电局联合颁发的第三届中原最美爱情文化节“十佳最美爱情”(夫妻)荣誉称号。2017年3月,他们家庭被评为新乡市“五好家庭”;2018年4月被评为河南省“最美家庭”;2018年5月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如今的杨苏勤依然扛着相机,继续坚定地走在电力摄影道路上。他说,他对哺育自己的南太行有着无限的眷恋。他以独特的视角,从山山水水中汲取营养,用摄影凝练着情感和思想。
市民族宗教事务局随机抽查市场主体名录库
徐建役督查小微企业园区建设
《非常6+1》海选375名小选手晋级哈尔滨赛区选拔活动复赛将在8月4日、5日举行
郧西表彰34名优秀“四双”驻村帮扶干部
市第一中学荣获“全国首批中学生志愿服务示范校”称号
躬身大山中的独臂摄影师杨苏勤
防城港开启“南向北联”合作之旅
武义扎实推进出租房智能化管理建设
比“红色成绩” 光谷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各有妙招
爱辉区召开脱贫攻坚驻村工作推进会议
市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集体学习
首例个人申办占用水域审批 助推海盐县水域保护工作发展
广州市环保局深入开展生物质锅炉环保专项执法行动
长泰县长陈力予督导检查国家土地例行督察问题整改情况
2017年巴中市投入教育装备采购资金近4亿元
建阳区漳墩镇开展打击河道非法采砂行动
市第三生态环境督察组下沉镇街开展督察
村民遭洪水围困 消防员全力营救
市交警部门积极推动交通设施智能化建设端州城区着力打造“智慧交通”
开发区20岁男孩身患白血病 邻里乡亲献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