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的天气总是阴晴不定,时而雷鸣,时而暴雨,时而日晒。
初见这位沉浸于石雕创作整整28年的工艺美术大师时,他正在石尘飞扬的工作室里“耕耘”:手握刻刀,眼神专注,似乎要把作品的每个细节都放大,力求雕刻出完美的作品。
身上那件铁青色的中式褂衣,与面前的石料浑然,配上满脸的质朴,宛如其名——张根伟。
已步入知天命年岁的张根伟,在与陌生的记者对话时,依然内敛而拘谨。但一谈及石雕,举手投足间无不透出他的热爱和坚守。
28年,是时光的沉淀,亦是心灵的相守;在雕刻石头的同时,他也在雕刻自己的人生。
一
第三届丽水市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玉石雕刻师、浙江省青田石雕工艺美术大师……当荣誉接踵而至,张根伟却比从前更加沉默了。
行内人说,这是难得的优点,“让他更专注雕刻本身”。
以潜心和智慧赋予石头新的生命,这是当初张根伟为谋生路而踏进石雕行业所不曾想到的。
1990年,张根伟告别了位于青田县北山镇的偏远小山村,前往县城谋生。那年他25岁,刚刚订婚,“算是成了家”。
“有艺不愁穷,要给家庭一个支撑。”在同学的引荐下,他决心拜师学艺。启蒙师父叶美林是同学的舅舅,当地一位颇有名望的民间石雕艺人。
学石雕,从早到晚,每天跟在师父身边工作十几个小时,除了吃饭,其余时间都用于不间断地打坯、修光、配底座、水磨、上蜡等。停工休息,都是晚上10点以后的事。
最初与石头打交道,甚是枯燥。他坦言,有时一整天也不会开口说一句话,因为面对的是一块块“沉默的石头”。然而,他不仅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还倍加勤快。师父见他如此专心,很是欣赏,对他倾囊相授。
3年后,他扎实掌握了石雕的基本雕刻技法,“但仍觉得自己不够格”。在其他师兄弟纷纷“自立门户”时,他选择继续跟在师父身边“雕琢”自己。
他放弃了许多休息时间:白天打磨基本功,晚上学习各种技巧。只要有闲暇,他就奔走在各个乡村,在生活中寻找灵感。
为了深入了解雕刻艺术,他又拜入石雕大师李德门下。在一年多时间里,他觉得,“技艺提升到了另一个层次”,特别是在创意上,灵气逼人。石雕的构图是随形的,张根伟善于“因材施艺,以色取巧”,每一块石头颜色不同,用处不同,处理的技法也不同。
终于,他攒足了底气,开设工作室“聚石缘”。
二
走出农村28年,张根伟一直保持着朴实无华的本色——为人谦和低调,还有一股在石雕艺术创作上力求创新的执拗劲。
每周,他都要带着干粮和水,上一趟矿山购买石料。2小时车程,15分钟徒步,才能抵达矿洞口,“这是他离石雕艺术最近的地方”。事实上,他并不是每次都有收获,材质不满意、价格不理想等因素,曾让他一次次空手而归。
终有买到“心头好”的时候。那一天,他一定是意气风发的模样,在家里,和石料面对面坐着,仔细打量它:形状、颜色、纹理,然后构思、想象、模拟……渐渐地,他的神情越来越凝重。只有在灵光乍现时,这个中年男人脸上的凝重,才会“解冻”。若创意在半夜突然涌入脑海,他会立马从床上蹦起来,“现在就干,等不到天亮”,一头扎进工作室。
在他的工作室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篆刻工具,以及随处可见的石料和设计图纸。每次拿起刻刀时,他都充满了虔诚。雕刻小件作品,需几天至半个月,大件作品耗时数月甚至一年。
他是充实的,从容的,平实的,那些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秉承他的这些品质。像女娲一样,他赋予冰冷的石头以生命:在作品《春晓》(获第十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2015“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的勃勃生机里,在《君子风范》(获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冬季工艺美术精品展“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银奖)的风发意气中,在《金果累累》(获第二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天工艺苑杯”铜奖)的丰收喜悦间……他把生活刻在石上。
“创作大件作品和小件作品,哪种难度更大?”记者问。
“精品难雕。”他如是答。
所谓精品,是让创意凌驾于作品之上。“没有哪一块石料是完美无瑕的”,而所谓的创意,就是扬长避短。他的作品《春晓》以青田石为原料,以色取俏,依势造型,巧妙保留了石材的自然青玉色,用浮雕手法刻成逼真透明的冰条,把黑灰色石材雕琢成一棵古树,嫩叶初开,生机勃勃,把红色石材雕成怒放的梅花,娇艳欲滴,下部石头为底座,给人以沉稳坚实的视觉感受。他用利落的刀法呈现自然景致,又寓意深远,静动结合,雕刻传神,呈现出一种向往春天的美好愿景。
三
2017年,张根伟在中国(北京)职业技能博览会上获“工匠大师传承守护奖”。据说,该奖项参评条件极为苛刻,更不必说获奖了。这让他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不得不开始思考更多。
传统与现代,民间与学院,国内与国外各种雕刻风格该如何融合、发扬、传承?他不愿把时间都耗费在对传统雕刻的不断复制中,也不愿全盘接受那些抽象得只剩下符号的现代艺术。
而现实的问题是,青田石原料紧张,且不可再生,石雕艺人纷纷转行,“流失率很高”。身处尴尬的境地,他不得不沉心静气。
有些事,他注定无法置身事外,比如石雕的文化担当和传承。
28载,一路辛苦追求与跋涉,“好在脚力不错”,如今的他,终于可以随心而为——做一名匠人。
怀一颗匠心,这是工匠精神的灵魂,任何一件手工技艺的传承,都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心灵的相守。这不单是对雕刻工艺的钻研,更是对匠人匠心文化的传承。
意会后,他感到些许放松。现在,他越来越少出售自己的获奖作品,不用市场价格去衡量创意,“让作品诞生并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承。
在他的工作室里,很少看见青田石以外的石种。他甚至认为,不是国石,自己就提不上那股拿起刻刀的劲儿。他只想,潜心发扬青田石文化。
这些年,他收过不少学徒。入门时,他通常只问两个问题:
哪个学校毕业?
——知识素养很重要,体现着一个石雕艺人的综合素质。以前只需要学徒勤快,现在却不仅限于此。
毕业后有没有做过别的工作?
——希望这是学徒的第一份工作,经历单一,才能潜心雕刻,不急功,不浮躁。
在张根伟看来,工匠精神包含三个关键词。一是“坚持”,认定了石雕这条路就一直走下去;二是“心静、无杂念”,人与作品才能融为一体;三是“传承”,让文化渊源流长。
唐代司空图在《与王驾评诗书》中提出“思与境偕”的理论,若以此评价张根伟在石雕道路上“有一颗独特的匠心”,那么“石”如其人,他这一路走来,何尝不是有思、有情,亦有守?
城关镇着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我市召开中国动力谷区域品牌推广工作座谈会
市领导走访慰问驻淄部队
智慧农业带领农民走上增收致富路---记榆中县“互联网+设施农业”发展模式
新建30多所学校,对标鲁班奖打造文化新地标 江北新区绘就“乐居乐业”新蓝图
怀一颗匠心 做一名匠人
云台天境 | 4小时劲销400套,热销红盘定鼎九龙湖
千鸢竞技浮烟山 潍坊风筝大赛开赛
Everybody“抖”起来!中庙景区官方抖音号强势来袭!
传统婺式月饼 网络订单预售
烈日炙烤下的“钢铁人”
尤伯杯中国队取开门红重庆妹子李雪芮:用经验凝聚团队
承德军分区赴塞罕坝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碟中谍6》那些搏命境头咋拍的
宜职校技能大赛顺利举行职教宣传如火如荼
北京在沈挂职干部座谈会召开
交通违法将接受“站、看、念”教育
市、区领导带队督察南山区工地扬尘治理
市县政协在射洪县同步开展第二阶段脱贫攻坚民主监督
诏安县委编办:持续优化供气服务 争创良好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