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的重农情怀


清河行动解决防汛难题
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十二月,包拯权知开封府,迁升右司郎中,干起了首都开封的父母官,理所当然地兼任起河长职责。
说起开封知府,这可不是一个好当的差使,城里皇亲国戚、豪强贵族多,有些人倚仗权势,横行不法、为非作歹,但他们来头大、有靠山,根本不把知府放在眼里。以往有些开封知府不敢得罪这些人,任凭他们鱼肉百姓。包拯却不管那一套,他不畏权势,执法如山。
开封有条河叫蔡河,这条河可以航运、灌溉、泄洪,给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好的效益,因此又叫惠民河。这条河本来畅通无阻、交通便利,可到包拯上任前,情况已经大变了,接二连三闹水灾。这一年,由于雨水多于往年,惠民河又发了大水,由于河道阻塞,河水排不出去,河两岸的农田经常被淹,老百姓怨声载道。面对百姓的呼声,包拯没有等和靠,而是主动出击,实地考察惠民河。
经调查了解,根源出在一些权贵豪强身上。他们不管百姓死活,任意侵占河道,建设自己的园林亭榭,供家人游乐享受;还私下开凿小河,把河水引到自己的花园中去,使得本来就只八丈宽的河面挤得只剩四丈宽了,甚至有的地方还不到一丈宽。特别是宋仁宗张贵妃的叔父张尧佐,他的府宅正好建在惠民河进入汴水的岔口上,而他圈占的青莲池又使得惠民河最窄处仅剩七尺宽了。惠民河的水一流到这里就被堵,河水只有倒灌进城。结果把一条好端端的惠民河折腾得一塌糊涂,成了地地道道的 “害民河”了。
包拯在摸清惠民河的障碍情况后,为了百姓利益和防汛安全,立即开展了清河行动。包拯下决心拆除挤占河道的一切建筑物,彻底疏浚河道。他下了一道命令,限定日期,不论挤占河道的建筑物是谁的,通通一律拆除。可是,那些权贵豪强根本不理睬包拯的命令。他们仗着有靠山,哪里把小小的知府放在眼中,并且还联合起来,与包拯作对。到了限期,还是没有一家人动手拆除,包拯很生气,下令衙役们带头,并动员百姓一起行动,强行拆除。
看到包拯来真的了,那些权贵们不干了,纷纷拥向开封府衙门,咆哮公堂,大骂包拯。他们都拿着地契,说他们占的是自己的土地,拆除河上建筑是侵犯他们的合法权益;并扬言,敢拆他们的房产,就拉着包拯到金銮殿,找皇帝评理。岂不知,包拯早有准备,在下令拆迁前就搜集了河道的原始资料,对河道进行了勘测,有了第一手资料,包拯才胸有成竹,毫不胆怯且不露声色。他很沉着地说:“你们真有地契的,可以交上来,是你们土地上的建筑,当然可以不拆。”豪强权贵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建筑,纷纷把地契交上了。包拯把这些地契与原始资料一一核对,发现这些地契,有的是假造的,有的是私自篡改过的,心中更有数了。包拯果断地对他们说:“你们的地契都是假的,你们挤占河道的建筑必须全部拆掉。”
这些人再次喧闹起来,乘机起哄的也不少,一时公堂上乱糟糟的。包拯毫不惧怕,把惊堂木一拍,厉声喝道:“你们不仅侵占了河道,还胆敢假造和篡改地契来欺骗朝廷,该当何罪!你们交来的地契就是罪证。”豪强权贵们傻眼了,没想到事情败露,把柄还落到了包拯手里。他们知道包拯惩治贪官污吏的厉害,顿时都瘫软下来,不仅嚣张的气焰没有了,反过来还得乞求包拯饶恕。
为了彻底解决问题,包拯当机立断,把他们假造和篡改地契侵占公地的罪行上报给宋仁宗,请求宋仁宗严加惩处。宋仁宗在确凿的证据面前,也只得支持包拯的决定。这样一来,那些侵占河道的权贵们,只好乖乖地拆除了河上的建筑。
包拯首战告捷,回过头来收拾最难缠的张尧佐。张尧佐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根本没把此令当回事,拒不执行。包拯丝毫也不退让,他硬碰硬,亲自带领吏役首先把张尧佐拦在惠民河上的青莲池强行铲除了,河水马上咆哮着注入汴水。紧接着把其他河障都一一拆除,大家一看国丈的青莲池都没保住,其他权贵哪个还敢再吱声。清河行动顺利开展。
到了第二天,开封城内的水果然退去了,老百姓欢呼雀跃。宋仁宗接着下了一道圣旨:住在惠民河边的人,不许圈池养鱼、建亭榭楼台阻碍河道,违者重重治罪!从此以后,惠民河畅通了,开封城再没被洪水淹过,城郊老百姓的农田也保住了。
为农民破案挽回损失
大家都知道包拯办过的一起割牛舌案,既体现了包拯的破案智慧,也体现了包拯的重农情怀。除此之外,包拯还办了许多为农民解难题的案子。
宋仁宗初年的一天,包拯正在公堂理政,一个农村老妇前来告状,说她家住在城南五里河河畔,无儿无女,全靠种植两亩茄子为生。近来,茄子连连被盗,请官府捉拿盗贼为民除害。包拯听了老妇人的诉说,很是同情,心想:草不除,苗不长;贼不捉,民不安。他思索后接过了老妇人的状子,并嘱咐她几句让她先回家。
第二天一早,集市上来了几个衙役,他们把所有卖茄子的叫到一起,逐个担子精选细看,最后选中三担,命卖茄子的人挑进衙门。三个卖茄子的人挑着茄子担子来到大堂上,见包拯威风凛凛,心中不免暗自吃惊。包拯问道:“你们三个家住何处?所卖茄子是贩来的还是自己种的?”
三个卖茄子的连忙跪下同声禀报:“小人都住在城南五里河河畔,茄子是自家种的。”包拯又问:“你们种的茄子,可曾留下什么记号?”一句话问得三个卖茄子的你看我我看你。其中一个胆子大的解释道:“茄子都是紫色的,摘下便卖,没留什么记号。”
包拯惊堂木一拍,厉声喝道:“大胆盗贼,还不从实招来,免受皮肉之苦!”三个卖茄子的以为包拯只是吓唬他们,所以再三说茄子不是偷的,是自己种的。
包拯命衙役把老妇人带上堂,问道:“你家茄子可有记号?”老妇人说:“我家的茄子柄上扎有三个小洞眼。”包拯又叫卖茄子的仔细去看,果然都有扎洞。在人证、物证面前,三个卖茄子的只好低头认罪。原来,包拯在头天晚上就命衙役悄悄溜进老妇人的茄园,在每个茄子上扎了洞。今天带老妇人上堂时,便把做记号的事告诉了老妇人。
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包拯的故事中,包拯破骗马案也非常经典。开封府南乡有一个农户人家,叫富仁,家中养了一匹上等好马。有一天他骑着马出门,走到半路,下马歇息。这时一个大汉,自称姓黄名洪,来自南乡,他骑着一匹瘦骡子,也下来歇息,坐了一会儿,黄洪凑近富仁,问道:“大哥从哪儿来?”富仁回道:“我去东庄走亲戚。”两人坐在草地上谈天说地,过了好一会儿,黄洪对富仁说:“大哥,你这马长得真好看,膘肥体壮的。”富仁问:“客官,你会识马吗?”黄洪答道:“我曾贩过马。”富仁告诉那人:“这是我前不久用高价买回的一匹好马呀!”黄洪说:“大哥,你要不嫌弃的话,不妨借我骑骑试试。”富仁完全没有提防,让他乘上马去。那黄洪飞快地骑上马,策马扬鞭,飞驰而去。眨眼间,那匹马已经跑了半里地,黄洪未有回转之意。富仁见状心中一沉,这才意识到事情不妙,连忙追赶。黄洪见追来,更加策马如飞,从小路跑远了。眼看好端端一匹大马被拐骗而去,富仁惊恐万分、后悔莫及,只得骑着那匹老骡子到开封府告状。
当时,包拯正在大堂之上,富仁将事情的经过详细叙述,包拯问那歹徒姓名、居所,富仁无言以对,包拯责备道:“你这乡民好不懂事,既然说不出歹人下落,怎能前来告状?”富仁哀求道:“久仰老爷善断无头冤讼,小民故斗胆前来申告。”包拯见他十分恳切,劝慰道:“我今设下一计,看你造化如何。你先回家去,三天以后再来依计行事。”富仁叩头辞去,包拯命衙役将骡子牵到马房,三天之内,不给草料,那老骡子饿得不住地嘶叫。
过了三天,包拯命手下人牵出骡子,吩咐赶来的富仁牵着出城,又命衙役押后。他们依照包公之计,牵着骡子来到上次被骗马的地方,然后在路口放开缰绳,任其奔跑,只要看见草地,富仁、衙役前护后挡,不让它吃草,那骡子只好径直奔去,不用加鞭,一直跑了40多里路,来到了一个叫黄泥村的地方,村子里一所瓦房旁有一间茅屋,那骡子直接入茅屋嘶叫。这时那自称黄洪的大汉走出门外,看见自家的骡子跑回来了,喜不自禁,又是抚摸,又是呼唤。此时,富仁和衙役们正在邻居家院内窥看,过了一会儿,黄洪大模大样地牵出一匹高头大马,径直去后山放养。富仁、衙役们随着跟去,富仁一眼认出那马正是他新买的大马,于是走上前去将马牵了过来。黄洪一看,赶紧上前抢夺,但被衙役们一把扭住,连人带马一起押往开封府。
包拯升堂问案,黄洪心知理亏,难以蒙混,只得低头认罪。包拯命手下人重刑责打,枷号示众,罚其骡子归官府。富仁不该轻信路人量情责罚,然后在公堂上领回大马。

冷水滩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半年立案查处“护老”案件10起
徐州市民宗局召开庆祝建党97周年暨优秀共产党员表彰会
张爱国主持召开专题会议 听取八届市委第三轮巡察情况汇报
市委常委会集体调研高淳区工作 张敬华主持会议
王兆力孙喆会见78集团军党委常委
包拯的重农情怀
花山社区:摆摊磨刀补衣裳 帮邻里做做小事
补齐乡村公路短板 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小区门禁不能成摆设
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幸福家庭
长安公安分局破小案再开花结果打击盗单车犯罪又添战绩
保定女职在省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礼仪比赛中获团体一等奖
市城管局:“最强大脑”显威力智慧城市更宜居走进数字化城管中心
市财政局党组中心组召开“讲严立”专题警示教育学习会
市政协召开十一届二十一次常委会议
李埝乡多措并举扎实推进路域环境综合治理
宁波每百人中约7人有肺结节 绝大部分肺小结节不是肺癌
新城区第十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
承德市召开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推进会议
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