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正是制作手工挂面的黄金时节。在中江的“挂面村”,家家户户的房前屋顶已经挂出细如丝绸的面条,一根根银丝正串起老百姓的致富奔康梦。
下午3点过,为第二天制作挂面所需的准备工作已经开始了。揉面、抻面、盘面……一个多小时后,洁白的面静静地“躺”在盆中等待发酵。这是挂面成型前几道必走的工序,已口授相传上千年。
杰兴镇觉慧村村民钟标稳告诉记者,一套成熟的中江空心挂面共有18道工序,差了哪一道都不行。这种面的最大特点就是“色白味甘”,而经过多次发酵的面体上,还形成了独有的微孔,这也是面条空心的绝妙所在。手工制面是一门靠天吃饭的传统工艺,小小面条要受温度、光线、水源等影响。
趁着好天气,人们必须在半小时之内,让空心挂面上架晾晒,通常他们需要爬上3米多高的梯子反复抻面,直到把面抻长至4米左右固定下来。晒面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地用竹棍划面,以免面条黏在一块,梳理面条的动作犹如拨动琴弦,一排排悬在木架上细如发丝的挂面,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闪,分外诱人。
钟金胜、刘海燕夫妇俩是村里的产面大户,一年能做出两万多斤空心挂面,但他们和全村60多家空心挂面生产户一样,都面临手艺失传的尴尬。一方面是因为工序繁琐,人力成本过高;另一个原因则是,分散经营,缺乏统一的品牌包装。
怎样提高空心挂面的身价,打响挂面村品牌?随着这些年中江大力推进电商进村,手工挂面这一行出现了不少“互联网创客”,“挂面村”的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最近两年,合作社通过每年参加4—5次省内外大型展销会,发展了不少客户。据了解,为了改善制面附加值不高的现状,中江县也在为“挂面村”积极寻找新的出路,去年举行的首届中江挂面文化节就是尝试之一。现在,“乡村振兴战略”这趟动车已经开出,“挂面村”正围绕手工挂面制作传承,在坚守传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植入体验观赏等多种功能,打造一个集体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乡村旅游中心。(记者 文潇)
常州74台电梯启用物联网监控 3年内力争全覆盖
摩拜饿了么相继“卖身” 腾讯阿里打响争夺战
姜堤乐园狂欢泼水节开幕
全省最高规格相亲会报名了!
暴雨来袭!绵阳城区部分路段积水!
“万缕银丝串起致富梦”
省督察组来邵阳验收土地督察整改工作
春节出境游 手续更简便
海南海洋产业发展论坛海口召开
不断挖掘产业优势杜尔伯特多元牧业加速县域经济腾飞
市规划局开展烟花爆竹禁限放督查工作
【2017年“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模范保洁员】钦南区那丽镇芦荻竹村保洁员庞文就
肇源县推行党组织关系接转“最多跑一次”服务
舒城县杭埠经开区获批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市法院与京东集团签署“互联网+”战略合作协议
共青交警落实“五点”圆满完成五一期间交通安保任务
省发改委徐幸副主任调研我市浙东唐诗之路旅游带规划建设
“新时代 新铜陵 新作为”主题微视频大赛获奖作品评出
资阳市召开主城区道路 交通综合整治工作会
聚焦主业促发展 担当作为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