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机场:架起梅州走向世界的空中通道


  旧闻今述
  1987年9月1日上午,一架由广州飞往梅州的航班在鞭炮和锣鼓声中徐徐降落在梅县机场。梅县机场正式通航!从此,山区梅县地区与外界的交往增添了新的快捷通道。
  其实,就在不到一个月前的8月9日,梅县地委书记徐丹华带着行署其他领导班子成员登上停在梅县机场的波音737—200型试飞机型,在梅县机场上空以各种姿态盘旋了一个多小时,为9月1日的首航做准备。
梅县机场正式通航,当天第一批旅客正在登机准备飞往广州。(梅县机场供图)
  深夜等来特批文件
  梅县机场的前身是中国民用航空兴宁航空站。
  改革开放前,广东省拥有广州白云、海口、湛江、汕头4座机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来中国探亲、旅游、经商的海外侨胞、台胞、外国友人越来越多,但梅州通往珠三角的205国道还是一条泥沙路,“两头乌”是当时梅县地区百姓出省城的写照,改善山区交通状况迫在眉睫。
  1978年底,梅县地区向国家和省申请建立梅县机场并获批,同意在梅县机场建成之前借用兴宁军用机场作为民航的临时起降点。1979年3月1日,兴宁飞往广州的伊尔-14型客机满载旅客32人,航程55分钟顺利到达目的地,这是梅县地区的首次航空客运,开通时间仅用了10天。
  “兴宁航空站的设施仅符合最低通航要求,且离梅县地区城区还有57公里远,远不能适应当时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1981年入职,从机场副指导员到梅县机场总经理、党委书记卸任,钟森华亲历了梅县机场的变迁。他介绍,1984年下半年梅县地区再次向上级部门申请新建梅县机场。“一般来讲国家下半年不批大型项目了。11月,终于拿到批文。知道批文下来了大家都很激动,行署计划委员会的同志回梅乘坐的飞机晚点了,我们一直在兴宁机场等到晚上11点多。”钟森华回忆。
  拿下不可能任务
  1985年10月,梅县机场动工建设,选址在梅城郊区三角镇长岗公式。据悉,当时的建设预算需要2900万元,获批的建设资金仅1741万元,缺口1000多万。这笔钱对于经济相当落后的梅县地区来说无疑是笔巨款。“我们一方面向省政府请求支持,一方面向银行贷了300万元,加上民航广州地区管理局100万设备支持,最后总投资达3182万元。”钟森华说。
  机场建设用地涉及一家大型木材加工厂和三角镇5个村的村民,这样“一件大事”得到了梅县地区“全员支持”。“梅县地区旅游、建委、计划、财务、公路系统甚至汉剧院的人都被抽调过来做征地拆迁等工作。”钟森华说。
  据悉,梅县机场为4c级机场,机场跑道1条,长1800米、宽40米、厚0.27米,可供最大起飞全重60吨以下的飞机起降,占地面积12.55万平方米,其中停机坪面积8960平方米,可同时停放5架波音737飞机,旅客吞吐量高峰小时可达280人。
  客流量年递增25%至30%
  梅县机场通航之初仅开通了“广州—梅县—广州”航线,执飞机型是波音737和安-24,每周波音737型飞机飞行3班,安-24型飞机飞行4班。“班班爆满,一票难求,还经常要加座。”钟森华说,“每到节假日,我们都要加班。大家都怕了早上5点出门、晚上9点到目的地的旅程。”
  据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个体劳动者、外国旅客、外籍华人、华侨和港、澳、台胞旅客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梅县机场开航至1995年,客流量每年以25%至30%的幅度递增,相继开通了珠海、深圳、香港、厦门等航线,最多时一周内起降22架次飞机,货邮行吞吐量最高达1158吨,旅客年吞吐量最高达17.8万人次。
还看今朝
  通航城市增至19个,累计运客300多万人次
  最初梅县机场只开通了1条航线,只能飞往1个城市。如今,共有14条航线、19个通航城市,累计运输旅客321.3万多人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
  梅县机场将航空业发展融入梅州市及粤北山区的经济发展之中,“航线开到哪儿,营销做到哪儿”,开启了“航旅联盟”的新模式。海口-梅州-上海、天津-郑州-梅州、西安-长沙-梅州、北京-梅州-海口、大连-杭州-梅州、重庆-梅州、湛江-梅州、高雄-梅州、泰国-梅州、暹粒-梅州等航线相继开通。随着新航线的开通,我市旅游客源地扩至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包括北京、上海、郑州、海口、长沙、西安等热门长线客源市场。
  梅县机场还努力开拓具有侨乡特色的航班航线。2012年底,为服务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的台湾同胞和嘉宾,开通了两班梅州至台湾高雄的直航包机,两地首次实现了直航。2013年,梅台两地再次实现包机通航,并实现常态化。2015年,在世界客商大会开幕前两天,梅县机场开通首条中远程国际航线“雅加达-梅州”,揭开了梅县机场乃至梅州民航史的全新篇章,更是缩短了梅州和东南亚华侨心与心的距离。此外,梅县机场还与省市林业部门合作,共建森林航空消防基地,每年冬季森林火警高危期,由消防直升机驻场护林,为保护粤东绿色生态屏障发挥重要的作用。
  “航线增加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机场设施设备不断升级优化。”梅县机场公司总经理杜志安介绍,2012年10月,梅县机场飞行区扩建工程顺利竣工投产,飞行区等级由3c级上升为4c级。从此,梅县机场具备了开通中远程航线的能力。2014年,市政府与省机场集团共同出资,对候机楼进行改造升级,并新建了一座商务候机楼。2017年,机场对飞行区道面实施更新改造,跑道道面承载能力大大增强,机坪c类机位增至6个,为打造“百万级”机场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燃情故事
  经营跌至最低谷 种菜养猪克时艰
  梅县机场在发展过程中也曾遭遇低谷。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地面交通条件的改善,航空客流被严重分流,开通的广州、香港、深圳、厦门、珠海等航线,除广州、香港两条航线外,其他航线停航,甚至香港航线也曾在2005年至2006年间一度停航18个月。梅县机场作为革命老区、落后山区的支线机场,规模小、通航城市少,设备设施比不上先进机场,地理位置也不占优势,航班航线的拓展显得更加艰难。2006年生产经营跌至最低谷,年旅客吞吐量不足2万人。
  机场属地化改革工作完成后,梅县机场领导班子鉴于当时的经营状况,带领全体员工迎难而上,甚至创建了生活生产基地,搞起了“菜篮子”工程。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责任田”,利用下班时间种花生、红薯、玉米,甚至养猪、养鸡,以解决食堂的部分饮食,“能省一分是一分,把钱用到刀刃上”,这就是当时员工们普遍的朴实想法。
  在梅州市委市政府历年来的支持下,梅县机场飞行区扩建工程于2012年10月投产,从此梅县机场具备了开通中远程航线的能力,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梅县机场领导班子先后带领管理团队到揭阳潮汕、湖南常德、江西赣州、福建晋江等机场学习取经,对标成熟机场的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不断寻求发展新的增长点和驱动力,力求挖掘自身优势来激活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努力终有回报,梅县机场的生产经营得到了快速发展。从2013年至2016年4年间,共增加了8条航线,新增通航北京、上海、西安、长沙、杭州、大连、南宁、台中、印尼雅加达等12个城市。
  点评
  梅县机场公司总经理杜志安:地处粤东北山区,山阻水隔的自然地理环境让梅州长期处于落后闭塞的处境,在当时交通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梅县机场在上世纪90年代发挥了其他交通方式不可取代的作用,成为梅州华侨和外出乡贤回家乡的“连心桥”,梅州“引进来、走出去”的重要空中桥梁,也是广大市民旅行和出差最方便快捷的选择。
  “十三五”期间,梅县机场将进一步完善航线网络,重点布局东南亚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航线,继续紧抓低空开放机遇引机驻场打造通用航空基地,努力联合航空公司、旅游公司等打造精品快线、热门旅游航线,进一步延伸航空产业链,深度参与临空经济建设。梅县机场公司正在朝2020年跻身“百万级机场”及到2025年打造成为“一流支线机场”的目标努力。
  统筹:王伟金
  采写:黄 焱 李 杏
  编辑:杨 敏 版式:叶颖聪
  校对:吴小文

杨懿文:加强全产业链招商 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集聚发展
海门建设领域实施农民工工资支付实名管理制
蚌山区城管执法局推行“早点名”制度
黄冈市首届教职工乒乓球比赛在红安体育馆开幕
敖汉旗8个扶贫产业园带动贫困户脱贫
梅县机场:架起梅州走向世界的空中通道
1小时路程半小时开到!交警深夜救助1岁男童(图)
市工商局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喜迎三八节
市民政局召开全体干部大会
环保局:环保部来坛督导调研太湖治理工作
助残路上 感恩有您
今日有望迎雨雪 气温又要往下降
相信执行的力量
宿州市安监局赴党风廉政教育中心开展“讲严立”专题警示教育
杭州85岁老人深夜拾荒,资助困难学生10多年!他的真实身份令人震惊…
【壮美黄河行】“梨园模式”带动黄河滩区群众稳定脱贫
龙岩黄山警方联手侦破特大电信诈骗案
宝兴县“三个坚持”贯彻落实市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精神
征集昆明“五个十” 为改革开放点赞
致公党市委传达学习市“两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