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终,如何保障农民工足额拿到工钱回家过年?海门市在全省率先创新建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实名制管理制度。“凭借一张身份证,农民工工资结算就有了专用账户,该拿多少?实领多少?重要时间节点需要再支付多少?……条条清楚,样样明白,不再是一笔糊涂账。”
海门市人社局局长冯彪介绍,过去农民工讨薪常陷多重困境。一部分农民工进场前不签劳动合同,结算计价全凭口头约定,为后期发生劳资纠纷埋下祸根。有的工程项目因为发生转包,承包方有意或无意将劳资关系复杂化,导致后期欠薪扯皮敷衍,劳动者讨薪无门。还有的承包企业,假借支持讨薪的名义,怂恿蛊惑农民工索要工程款以自肥。
每逢年关,数万农民工翘首期盼薪资足额发放,海门党委政府从源头入手,研究破题最佳方案。2013年,该市着手研究农民工工资支付实名制管理方式,学习外地经验做法,开展试点。次年1月,《海门市建设领域防范拖欠农民工工资实名制管理办法》出台,多个配套材料尽数编制成功,随即部署实施。
“实施实名制管理,农民工工资足额发放水到渠成。”冯彪解释说,农民工新进入工地前,劳资人员必须登记农民工的二代身份证,采集脸纹等基础信息,同时录入工种、技能证书和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中明确劳动者的计薪方式和支付时间。而后,农民工凭借本人的“工资卡”,每天“刷脸”进出工地。工作量由专人核算打成工资单,由劳动者本人签字确认后,上传系统。最后,按照劳动合同约定,银行把工资打入“工资卡”。
“发工资了!”15日一早,黄辉俊带领的两个木工班组的26名农民工均收到了银行发出的工资短信,合计28万余元。通过银行专户给农民工发工资,是海门市扎实推行农民工工资支付实名制监管的一个缩影。
海门当地有关部门坚持高位推动、部门联动,认真贯彻落实实名制监管工作。实施网格监控,为305个网格配备专职劳保协理员,对辖域内工程项目实名制管理的实施及工资预留户的设立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定期上报,精准掌握发放实情。与此同时,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2015年建成实名制信息系统数据库,由海门市政府信息中心统一承载,监管部门只需登录PC系统,企业项目基本信息、已登记人员考勤等信息一目了然。2016年,平台“攀云追月”,强大的“云服务”为手机APP创造出政府监管用户端、总承包公司用户端以及项目负责人、班组负责人、农民工等用户端,实现了现代化、全方位管控。
有了实名制,工资就上了“保险”,农民工喜上眉梢。“目前,实名制管理开局良好,即将全面铺开。”冯彪介绍,全面推行建筑项目实名制管理制度以来,海门市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数量、拖欠金额、涉及人数均呈大幅下降趋势。建筑业群体性欠薪事件处理难度逐年递减,有力维护了地方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