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飘扬惠民生


——市人社局以党建助推发展工作纪实
刘洋 本报记者 赵金华
2017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全市新增企业5119户,新增个体工商户1.8万户,创业孵化基地面积达到7.8万平方米。城镇登记失业率3.9%,低于省控制线0.6个百分点;为18.9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养老保险待遇51.2亿元;医疗保险实现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这一组组数字、一件件实事令人振奋。
去年以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着力转变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工作方式,不断深化党建成果,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入手,积极做好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工作,切实为百姓排忧解难,筑起了社会和谐的民生之“基”。
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组织建设。2017年,市人社系统党建工作坚持“一岗双责”,将责任意识具体到业务负责人,形成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格局。结合人员变动实际,对4个基层支部书记或支部委员进行了调整,加强了基层党组织的队伍建设。强化基层党支部基础建设,投资1.8万元改建了党员活动室,利用“星级党支部”创建活动之机,全面督促各基层党支部加快完善和规范支部建设,党支部的整体建设水平大幅提升。
强化党员教育,严肃党内生活。一年来,组织机关党员集体学习12次,党员撰写心得体会132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党员微党课等方式,建立了党员学习教育长效机制。召开2次专题民主生活会,2次组织生活会。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员之间提出批评意见总计200余条,制定整改措施60余条。按要求对党员组织关系进行了排查,将党员信息集中建档入库。先后围绕廉政准则、党的十九大精神等方面,邀请市内专家学者对系统干部职工进行党风廉政教育,与系统各基层单位签订党风廉政责任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开展创优活动,树立典型标兵。积极主动开展各类创优活动,激励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立改革创新、明礼诚信、遵纪守法、奉献社会的良好意识,全系统“比学赶帮”的工作氛围日益浓厚。2017年,市就业和人才服务局被中青联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在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中获特别贡献奖。有一人被评为全省先进工作者,一人被评为市道德模范,30余人次获得其他各级奖励。
开展载体活动,扎实推进驻村帮扶。自扶贫工作启动以来,累计投入或协调资金230多万元用于贫困村建设。帮扶双塔区长宝营子乡平房村成功摘帽,嘎岔村扶贫工作也进入攻坚阶段。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极协调有关单位,为嘎岔村修筑拦河坝,总投资额22万元。在主导产业发展方面,对贫困户精准对接,联系某香业公司,在家为企业捆扎线香实现就业。每人每天收入20元以上,年收入可达6000元以上,现有10余户贫困户加入。
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强化效能建设。系统内开展了廉政风险大排查专项行动,通过自查自纠、明察暗访、专题通报、作风评议、纪律问责等方式,持续查处“四风”问题,着力纠正系统内懒政怠政问题和“不担当、不负责、不作为”问题,印发了正风肃纪、检查通报文件10余个,组织观看廉政纪录片《人生不能悔棋》,对违反工作纪律人员进行约谈提醒,保持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全力推进营商环境建设。从创新服务方式、规范权力运行、加强窗口建设等六大方面制定了37项具体举措。全年共受理各类诉求件462件,办理民心网咨询件245件,办件质量较上年大幅提升。省民心网投诉处理工作在全省人社系统中位列前列。
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组织系统内党员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新修订的党章、党的纪律处分条例等理论知识和党内法规,组织干部职工进行了党的十九大知识答题和专题讲座。注重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运用到工作实践,着力解决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开展了“强素质、树形象、正行风”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和动员系统基层党组织落实好保障改善民生的政策举措,特别是做好精准扶贫培训、困难家庭大学生兜底安置、退休人员养老金提标、医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等重点民生工作,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送到群众家门口和心坎上。

为什么说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
通江县农村电商扶贫运营服务项目招商公告
双峰县村村有治安队
乐山外国语小学:亲切关爱 殷切希望
市水务局机关纪委组织系统财务人员参观廉政教育基地 接受廉洁从业警示教育
党旗飘扬惠民生
春节期间厦门地铁“不放假” 22日起恢复正常时刻表
临沂创新农村特困供养模式 关停"小远散"机构74处
[石鼓区] 石鼓区迎接市计划生育年终考核
提振精气神再创新业绩
海口海事法院成功处置一起阻挠房屋交付异地执行案
资阳农商一小步千亿牙谷一大步—资阳农商银行高新支行首笔“牙谷贷”成功发放
北 岸:多举措引才纳贤
又见蓝天白云
相如镇:持续深入助推万亩晚熟柑橘产业园建设
建阳小湖镇开学期间校园安全暗查暗访
抓好国企和“两新”组织党建
八旬老人遛弯走失12小时 民警及时救助送其回家
开发区执法大队严把违建源头关
“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广东·珠海行启动 外国青年讲述“珠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