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网讯 众所周知,“胸有成竹”这句成语源自北宋诗书画大家文同。文同,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盐亭县永泰乡)人,近日,记者走进永泰乡,稽考几近湮灭的文同遗迹,了解当地传承文同文化的举措,发现文同更让人称道的不是书画技艺,而是伟大的品格:清廉。文同之所以一生爱种竹写竹画竹,正是因为他爱竹子的清廉品格。
近两年来,永泰乡对文同文化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和保护,建设了文同文化陈列馆、文同广场、廉政广场、诗歌走廊,在凤凰山之巅竖起了巍峨的文同塑像,沉寂千年的“清廉文同”又回来了。
文同文化研究者瞻仰文同雕像
故居湮灭:字库讲述千年沧桑
走进永泰乡,只见修竹掩道,风光如画,凤凰山巍巍独立,一江湍水静静潺流。
永泰历史悠久,曾在唐宋期间两度建县,历时700多年,公元1356年县城迁至云溪镇,是为现在的盐亭县,而永泰由于交通不便,繁荣的县城治所,逐渐沦为了一个山村小乡镇。
但永泰确实不凡,历史上曾在此诞生了两大名人:初唐宰相李义府和北宋诗书画大师文同。同时,由此衍生出了一贬一褒两个成语,一是李义府笑里藏刀;二是文同胸有成竹。
沿山道而上,远远看见一座字库,那里便是高院寺文同故居,公元1018年,文同出生于此,并在此居住31年。文同从这里走出,成就了一代书画诗大师。墨竹画法,自成一派,对后人画竹技法影响至深,以“胸有成竹”名垂青史。
字库塔上刻有“文光冲日月,瑞气贯乾坤”的楹联和“为文刺史而建”等字迹,成为了文同故居唯一的历史见证者。考古工作者从残存的石基碎瓦,推断其故居为中堂、后厅、东西厢房组成的三进小院落,这在永泰当地是一个再也普通不过的农家小舍了。
“嗜竹种复画,浑如王掾居,高堂倚空岩,素壁交扶疏。”从文同吟竹的诗歌中,可以窥见文同故居当年简朴风貌之一斑,也可以想见文同“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赤诚情怀。
高院寺文同故居字库塔
廉政文化:清贫太守清廉爱民
拾阶而上,登上凤凰山巅,就是现在永泰人新建的文同广场。一座高13米多,通体洁白如玉的文同塑像坐落广场东侧,文同头戴学士帽,手握墨笔,伟岸潇洒,成竹在胸,两目熠熠生辉,似深情远眺北方曾经治理的梁洋诸州,又似深切关注脚下的故乡永泰。
文同塑像下刻着文同名诗《西岗僦居》。这是文同的自述诗,开篇“出官在秦蜀,始末凡十年。所治得公宇,靡不完且坚。领属仅十口,出处皆安便。”描写了文同的家庭和生活状态;这是一首清贫诗,诗中“瓦破榱栋漏,柱陷墙垣穿。俸料计月入,外得无几钱”,描写了文同清贫的生活;这是一首像竹一样高风劲节、虚怀若谷的自律诗,“却思已过分,仅免亲犁田。自望于古人,若地而升夫。”体现了文同谦虚的品格和严于律己的精神。
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召开 陈勇讲话 韩建亭翟长生出席
石景山区地税局联合区国税开辟“五证合一”办税专窗
省人大执法检查组来台检查
徐衣显与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郭东明座谈交流
涟源市领导到日新村督查指导脱贫攻坚
走进盐亭永泰,探秘"胸有成竹"背后的故事
银联卡“小额双免”提至1000元 失卡被盗刷可获赔偿
西安数字互动娱乐文化周开幕
建瓯交警部门联动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
东海:我县部署迎接国家卫生县城检查验收工作
峨眉山市:销售收入22.87亿元 峨胜集团今年实现产销两旺
市委组织部召开中心组(扩大)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椒江:打造后创建时代“高水平常态”多举措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盲人旅行家一根盲杖走世界“当代徐霞客”点赞扬州之美
海盐运管所联合各驾校督查组对辖区内驾校开展专项检查
我市连续阻止多起通讯网络诈骗案
“哈罗”给火车站带来“蓝色阻碍” 警方一天清理了80辆单车
开海啦!东营人盼了4个月的海鲜大餐已准时到货
南宁市政协讲坛第六讲开讲
成品油调价窗口今日开启 机构预测将迎来“四连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