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江:打造后创建时代“高水平常态”多举措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斑马线前礼让已成文明风尚。(资料图片)
文明城市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创建惠民的脚步永不停歇。
刚过去的周末,秋意寒凉,而热情的“红马甲”却给椒江这座滨城带来一股暖意,背街小巷、十字路口、斑马线前、老旧小区……到处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去年11月,台州成功拿下了最具含金量、创建难度最高的城市品牌——“全国文明城市”,这项“国字号”的桂冠同样也构建着主城区50余万人民的精神坐标。十一年磨一剑,创文不仅仅是拿下了一块“招牌”,更是在不断增创椒江发展优势,持续提升发展软实力和竞争力。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共建共享,秉持这一宗旨,椒江区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质量不变,管理更严”,围绕群众的呼声和意愿,持续提高城市品位和管理水平,美化了环境,惠及了民生,“撬动”了社会正能量的持续迸发,各项创建工作在巩固中不断提升。
一套长效法浇灌文明“常青树”
创城容易“守”城难。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固然耀眼,但长期保持来之不易的创建成果更为重要。“希望文明创建经常抓,让我们老百姓长期受益!”这朴素的话说出了广大市民群众的期待。
“文明创建体现的是永不松懈、永不自满、永不停滞的精神和追求。”椒江深知,文明创建是一个长期的、常态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这就是所说的“后创建时代”,工作必须照常,标准也必将不断提高,必须将“文明”进行到底。
目前,椒江区已经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的许多工作常态化,出台了《关于做好“后创建时代”长效管理的通知》,对市容环境、卫生保洁、交通秩序以及市场秩序、食品安全等十大方面长效管理工作进行责任再明确、纪律再强调。
区级层面,维持区四套班子领导分管街道、联系村居不变,网格管理、点位责任制度不变,路长制、街长制、河长制不变,并明确每周开展联合夜巡。
部门层面,做到执法频次不减、攻坚力度不弱。如综合执法坚持“24小时不间断执法”,环卫坚持18小时常态保洁和15分钟快速保洁,交警坚持全员上路,市场监管、卫计持续开展“红黑榜”制度等。
街道层面,明确驻片领导、驻村(居)干部每周至少下村居3次以上,各村居均维持10人以上市民监督员开展日常巡查,并做到发现问题即时解决。
同时,坚持每日督查通报不放松,每周考核排名不停歇,每月点评分析不停止,聚焦问题,从严追责,确保创建工作始终处于高压态势。
一副“高颜值”提升居民幸福感
晨曦初露,市民可以爬上白云山综合性体育公园打球跳舞,或者沿着府城的“微笑”绿道、水上绿道健步慢跑;不管在城区还是农村,走出家门不远处就是一家“和合书吧”;新建的人行天桥进一步缓解了城市拥堵,让行人过街更安心;远道而来的客人对滨城的第一眼好感可能来自于美丽的入城口……
在椒江百姓的印象中,家乡一天天在变化,更一天天在变美。
近年来,椒江区在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的过程中,着眼“宜居”二字,狠抓环境优化,不断提升城市形象。“一江两岸”的大手笔推进,让滨城有了全新生长的骨骼,加快迈向滨江发展新时代;“美丽新府城”行动将垦荒精神融汇成城市精神,促进“山海水城”魅力彰显、城市品质全面提升、百姓生活更加美好。
让市民享受到优美、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椒江一直在努力。
家住海门街道岩头村岩头闸附近的蒋文勇现在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饭后带着孩子来河边散步。在他看来,这一年多家门口这条河的变化简直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以前这里的河道垃圾成堆、河水又黑又臭,路过都要捂着鼻子快点走。”曾被列为省控劣v类断面之一的岩头闸,经过整治后不但成为景色优美的生态湿地公园,今年还迎来全省首个水文化科普示范基地的青睐并落户。
让市民们觉得惊喜的还有公厕的变化。
公厕是衡量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尺之一。今年,椒江全域推进“厕所革命”,8月底全区农村厕所已提前三个月基本完成改造,同时计划在城区新建、改建公厕42座,其中不乏一些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长和驿站”。如采用徽派建筑与现代风格相结合的南山“长和驿站”,兼具咖啡吧、休闲厅等功能的椒江体育馆“长和驿站”等。整体改造公厕将于年底完工。
这些变化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城市更宜居,让文明宜居成为椒江的新名片。
一张“文明”牌撬动社会正能量
椒江,不仅是英雄辈出的红色热土,也是孕育凡人善举的摇篮。
“爱心妈妈”罗雪华、“箱子民警”阮林根、“急诊先锋”李皖生、“烟头爷爷”洪荣富……他们,为今天的滨城树起了精神文明标杆。
一个人的偶然壮举或许是个小概率事件,但一个群体道德素质的频繁闪光,让人们看到了他们背后文明沃土的滋养。
市民素质提升是城市文明建设的基础,公民道德教育是城市文明建设的核心。椒江深知这一道理,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释放“榜样”力量、持续放大好人效应。
位于椒江老粮坊文创园的“椒江好人馆”多维度、立体式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全区各界70位好人的感人事迹、道德模范的先进典型,传播了正能量,涤荡了市民心灵。与此同时,积极完善好人帮扶机制,彰显好人好报,让爱心善举在椒江蔚然成风。
椒江的文明之风,很多人都有共鸣。常住人口仅50余万人的滨城,注册志愿者高达10.4万人,平均每五人中就有一名志愿者,志愿服务成为常态。
他们活跃在城市农村,是“调解达人”,是“维权斗士”,是“爱心妈妈”……他们以各种身份出现在需要帮助的人面前,而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善行椒江”志愿者。
入秋的9月,椒江科创服务中心一楼一间200多平方米的仓库,被堆积如山的爱心包裹塞满。门外,一辆辆装着爱心冬衣的车子来来往往,门内,一群“红马甲”在整理衣服、打包纸箱,忙得不亦乐乎。“这些都是准备发往南疆的冬衣、冬鞋等,短短不到15天,捐助的爱心衣物就达到了4万多件,我们的市民真是太有爱心了!”椒江区知联会会长李越难掩激动。
从一个人,到一座城。这次的冬衣捐赠公益行动源自2014年椒江护士小鱼的一次爱心之举。四年的坚持,逐渐让这场“暖冬行动”发展壮大成为一座城市的爱心接力。
后创建时代,巩固提升创文成果在椒江区正形成共振效应。如今,椒江人正在用行动共同守护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硕果,用心浇灌城市文明的“常青树”,让城市更有温度、更加文明。

刘勇会深入桥头镇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关于《中共潍坊市体育局党组关于印发中共潍坊市体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职责的通知》的备案报告
暑假推迟,严禁补课:2018合肥中小学幼儿园7月6日放假
峨眉山市:销售收入22.87亿元 峨胜集团今年实现产销两旺
市委组织部召开中心组(扩大)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椒江:打造后创建时代“高水平常态”多举措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盲人旅行家一根盲杖走世界“当代徐霞客”点赞扬州之美
海盐运管所联合各驾校督查组对辖区内驾校开展专项检查
我市连续阻止多起通讯网络诈骗案
“哈罗”给火车站带来“蓝色阻碍” 警方一天清理了80辆单车
武夷山国寿开展军训活动
谱写新时代“长江之歌”
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匠心之旅今启动
张光峰到邹平代表团参加审议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服务平台在筑发布 可为污染受害者提供理赔服务
全市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暨市直部门述职评议会召开
眉山市召开庆祝建党96周年座谈会
淮北市委宣传部召开部务扩大会议
遂宁市教育局“6.27”工程建设工作纪实
背“黄鹤楼”相关诗词 为全家人赢取门票 你会几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