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村上开展矮砧苹果扶贫项目,我家流转了5亩地,供村上合作社建果园,我在合作社务工,有一份固定收入,年底还有土地流转的租金,3年后果树挂果,苹果卖出去还能领到分红,我们家的日子会越过越好。”近日,千阳县宝丰村贫困户杜世玉对记者如是说。
不仅是苹果产业,近年来,千阳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助推扶贫工作,不断探索产业扶贫模式,让贫困农户增收渠道宽起来,苹果种植、奶山羊养殖……围绕县域产业发展规划,突出农业特色亮点,在县委县政府的引导和鼓励下,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加入到千阳县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中来,产业规模大起来,新型经营主体强起来,扶贫产业壮起来。2016年全县确认贫困村76个、贫困人口8077户25601人,贫困发生率14.8%。截至目前,千阳县脱贫攻坚工作综合考评位居全省前列,扶贫资金绩效考评成为全省a级县。
发展特色产业 种出脱贫“致富果”
在千阳县张家塬镇宝丰村新栽的200余亩矮砧苹果园里,村主任王宝贤正带着村民固定果树、拉枝条。他对记者说:“最近气温高,对果树的定型非常有利,村合作社管理着近千亩的矮砧苹果园,人手非常紧。”
这片占地211亩、总投资422万元的矮砧苹果园,属于陕西有色千阳矮砧苹果扶贫项目,它承载着宝丰村131户贫困户的致富希望。王宝贤说:“从今年2月我们村流转土地开始,到目前矮砧果园初具规模,大家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块想,齐心协力促成此事。县产业办提前做好果树苗等建园所需的物资准备,村上的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组织劳力、苹果园用地、栽种果树等事宜,不到3个月时间,苹果园就建好了。”据了解,苹果园由宝丰村盛园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经营、管理。土地流转后,宝丰村131户贫困户拿到了土地流转租金,在合作社务工的贫困户还能挣工资。3年后果树挂果,贫困户就能领到苹果销售的分红了。预计每户年综合增收6000元以上,果园每年还可提供1000个固定工作岗位和2000个临时工作岗位。
宝丰村只是千阳县发展矮砧苹果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千阳县将矮砧苹果作为全县农业新的主导产业,改变以种粮为主的单一种植结构,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引领贫困户走上致富之路。目前,千阳县已建成全国最大的矮砧苹果格架集约化示范基地,并探索出了“新型主体推进、矮砧技术支撑、政策支持引导、田间大学培训、产业融合发展”的苹果发展“千阳模式”。
千阳县产业脱贫办负责人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可以育2500棵果树苗,每棵卖到30元,净利润每亩3万元;果园一亩地保守收入1万元,那么5000多亩矮砧果园、1000多亩育苗基地,带给全县贫困户的年收入就是几千万元。矮砧苹果扶贫项目,使千阳县的贫困户有了一个长期、稳定的产业项目和收益来源,更加夯实了千阳县的矮砧苹果产业。
培育扶贫基地“持久战” 激活脱贫新动能
脱贫攻坚以来,千阳县支持1823户贫困户享受畜牧产业扶贫直补资金405.04万元,实施的26个奶山羊产业扶贫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和实施,奶山羊产业成为全县产业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同时开展了光伏产业与短期中药材、蔬菜种植互补项目,增加贫困户收入。“除了搭载矮砧苹果和奶山羊,我们的每一户贫困户都可以在‘项目超市’里找到其他可参与的项目,确保贫困户有所收入。”千阳县产业脱贫办的工作人员说道。
近年来,千阳县以“产业兴旺百户示范行动”工程为抓手,全县建成培训阵地10个,教学示范基地30个。规范提升扶持矮砧苹果产业示范户15户、设施瓜菜、蚕桑示范户30户;畜牧养殖30户;优质核桃种植贫困户10户、花卉育苗示范户5户;发展工艺品制作示范户10户。示范户家庭收入的70%以上来自产业,贫困户占示范户的50%以上,做到了使其依靠自主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脱贫。带动全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38个,家庭农场89户、种养大户380户,建成农业园区36个,涌现出200多名产业脱贫先进典型,特别是苹果产业成为推动农业转型、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重要载体,为振兴乡村经济、建设美丽乡村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切实将贫困村、贫困户融入产业布局嵌入产业链条,千阳县大胆探索“新型经营主体+基地+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南寨镇刘家坳村“党建引领+‘三变’推动+搭载扶贫”,高崖镇高明村“支部引领、合作共赢、助推‘三变’改革”和南寨镇南寨村海升现代农业园区“苗木繁育+基地种植+分拣贮藏+市场营销”和“党建引领+龙头企业+合作社+职业农民+贫困户”的矮砧苹果全产业链搭载式扶贫等11个模式,嵌入式产业示范基地的创建推动了主导产业快速发展,促进了贫困户转观念、学技能、兴产业、促增收,共同迈上“搭载式”产业脱贫幸福小康直通车。
壮大集体组织“保护战” 振兴乡村保脱贫
“针对部分参与搭载分红贫困群众不主动、不愿干、不想干等问题,我们在现有产业扶贫搭载机制的基础上,探索创新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聚焦贫困群众的能力养成和自我发展潜力培养,在改变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更加注重素质能力的提升和思想观念的更新。”千阳县产业脱贫办的工作人员说道。
按照“分类施策、动态调整、精准到户、示范引导、利益驱动”的原则,坚持“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标准,千阳县引导4520户贫困户发展设施蔬菜860亩,油葵、花椒等种植8350亩,奶山羊、肉牛、中蜂、猪等畜牧养殖达9500只(头、箱),草碧镇龙槐塬村贫困户蒲维科种植矮砧苹果20亩,去年初挂果就实现销售收入8万多元。通过进一步优化产业收益分配,调动贫困群众参与扶贫的积极性,变搭载式为参与式,切实巩固了脱贫成效,提升了脱贫质量,确保所有贫困群众都能稳定脱贫不返贫。
以产业精准扶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3项重点为目标,全县将6799.5万元产业扶贫资金注入到76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引导群众流转土地6200亩,其中贫困户流转土地2300亩;开展园区务工学艺3000人次,贫困户1100人次,实现务工收入700万元。带动全县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从无到有,收入从负债到盈余。目前,千阳县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1个、50万元以上的3个、10万元以上的10个、3万元以下的62个,做到了贫困村产业项目建设、专项扶贫资金、集体经济组织、贫困户产业搭载的全覆盖。实现了产业得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得壮大,贫困户得利益的三方共赢局面。
为了提升脱贫质量,千阳县先后制定下发6个规范性、指导性文件,把扶贫项目资金的公开公示和规范运行贯穿资金管理使用全过程。对资金拨付环节的具体要求明确到“天”,对资金拨付的依据和比例明确到“量”,对监督问责的规定具体到“事”,去除原有各类涉农资金管理的“条条框框”,开通涉农资金拨付“绿色通道”,夯实项目主管部门责任,强化项目规划编制、项目库建设以及项目实施等工作,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
近年来,用于扶贫开发的各级财政专项资金共计19020万元, 2017年度千阳县76个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搭载带动6445户贫困户,通过产业扶贫项目收益分红、土地流转、园区务工等增收途径,户均实现年增收2000元以上。(宝鸡新闻网记者 惠耀辉)
编辑:贺雅楠
襄阳检察@你,发现这些行为请“随手拍”!
女子火车站精神恍惚 特警变知心大哥找来其家人
西藏阿里:生命禁区种出民生蔬果
一季度全省工业和技改投资增速创五年新高
咸丰去年专利申请总量突破200件
把产业锻造成“尖刀” 为贫困户剜掉“穷根”
市决策咨询委“教育”课题完成了预定的研究目标
贵阳市802路、4路、30路三条公交线将调整
剑阁县多举措不断强化环境执法日常监管力度
国内首张“颠覆性创新榜单”50强出炉 成都占7席
寻猫启事(海城)
全市公安特警系统 “十佳雷锋式特警”评选活动举行
市金投公司召开年度董事会、监事会
市运管局持续开展危险品运输行业夏季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衡水市治超“惊雷”行动效果显著
宋国权会见Rambus公司客人
中年爱情变成了“杰克苏”?剧本需要更走心
邛崃书法家书写巨“福”送万家
达浒镇安排部署防汛抗旱工作
汇聚在信仰的旗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