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阿里5月14日电(张宸 雪珍)在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内,智能温室里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培育的蔬菜青翠欲滴,长势喜人;蔬菜大棚里茼蒿、生菜、西瓜等各类常见蔬果散发出诱人的光泽,静待采摘;十几种蔬菜水果香气四溢,茁壮生长,幼果挂满枝头……
菜商胡进涛展示刚摘下来的茼蒿。新华网记者 张宸摄
“这是刚刚摘下来的茼蒿,你看上面的水还没有干,正准备拉到超市去卖。”安徽菜商胡进涛指着刚采摘下来的蔬菜兴奋地说道,“我们的价格比市场上还要便宜一些。”
在平原地区,这些或许很常见,但在高原,这堪称奇迹。
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年均降水量只有75毫米左右,含氧量不足内地的50%,是医学上公认的不适合人类居住的“生命禁区”。群众戏称,阿里一年只有两个季节:冬季和大约在冬季。高寒缺氧的环境让很多植物都难以存活,种植蔬菜和水果,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长期以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吃的蔬菜和水果,主要靠从千里之外的新疆等地运输,高昂的运费使得蔬菜价格居高不下。买菜难、买菜贵成为长期困挠当地政府的民生难题,极大影响群众的获得感。
智能温室正在培育的蔬菜。新华网记者 张宸摄
针对这一问题,噶尔县委、县政府先后投入近亿元,建设了集蔬菜种植、试验示范、科技培训、种养循环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设施农业园区。产业园引进国内先进的设施种植技术,建设了12万平方米的日光温室、五膜拱棚、智能联动温室,最终在高原地区种出了高品质、高产量的蔬菜和水果。
智能温室里长势喜人的蔬菜。新华网 雪珍摄
“我们找农户进行调研,找专家分析水质和土壤,集成了国内先进的农业技术,最终确认这里具有发展棚栽业的条件。”阿里地委委员、噶尔县委书记高宝军说,“针对特殊的气候特点,园区专门建设了智能温室,进行工厂化育苗,技术人员密切关注大棚里的温度和湿度,满足了蔬菜种植需要的一切条件。”
大棚里结出的西瓜。新华网 雪珍摄
在管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下,产业园里种出了三十多种蔬菜和水果。2017年,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瓜果蔬菜产量达到640吨,满足了当地60%的市场需求,群众在家门口以更低的价格吃到了更新鲜的蔬菜。
工作人员在劳作。新华网 雪珍摄
为了鼓励更多的人种植蔬菜,产业园还为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承包大棚免去了一年的租赁费用;通过以工代训、技术员带徒等方法,促进易地搬迁群众就业增收,让利群众,深受欢迎。据规划,2018年续建大棚可为异地搬迁点贫困群众提供120个就业岗位。
在产业园就业的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劳务打工等方式,既挎上了菜篮子,又鼓起了钱袋子。“我们在这里做些除草、掐枝之类的杂活,一天就有200元收入,这是在老家放牛羊时不敢想的好事。”异地搬迁点群众卓玛说,“家里没有蔬菜了,就在这儿买,既便宜又方便。”
2018年7月9日市海洋与渔业局上线反馈
16万辆次车流杀入京珠北、乐广高速 韶关交警支招巧避拥堵
王新伟︰紧盯问题抓整改 严格管理促规范 强化督查重实效
王新伟深入北关区、殷都区、龙安区、高新区调研督导“创卫”复审工作进展情况
襄阳检察@你,发现这些行为请“随手拍”!
女子火车站精神恍惚 特警变知心大哥找来其家人
西藏阿里:生命禁区种出民生蔬果
一季度全省工业和技改投资增速创五年新高
咸丰去年专利申请总量突破200件
把产业锻造成“尖刀” 为贫困户剜掉“穷根”
市决策咨询委“教育”课题完成了预定的研究目标
喜迎国庆节 欢歌颂祖国
前进街道开展“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
偷了人家的包,使用其公共自行车卡借车逃离被追踪
寻猫启事(海城)
全市公安特警系统 “十佳雷锋式特警”评选活动举行
市金投公司召开年度董事会、监事会
市运管局持续开展危险品运输行业夏季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衡水市治超“惊雷”行动效果显著
宋国权会见Rambus公司客人
中年爱情变成了“杰克苏”?剧本需要更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