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花布”,当脑海里闪现出这个词的时候,眼前刹那间时空倒错,浮现出马道街、寺后街、鼓楼街、相国寺、中山路、自由路……活泼着男男女女红花绿叶图案衣衫长裙的画面,整个城市俨然一座万紫千红蜂舞蝶飞的大花园。
那是黑白胶片电影的上世纪50年代,仅仅国家的一个号召,全民响应,雷厉风行。这是一个多么可爱善良的民族啊。似乎也映现出新成立的共和国百废待兴国民渴望幸福的迫切心情。
是啊,胸臆间卓娅和舒拉的英勇、保尔·柯察金的献身、苏联集体农庄拖拉机的轰鸣、屠格涅夫高尔基的诗意,早已经构成万象更新年月人们心目中一座又一座拥有体温和热血的青铜雕像。1954年夏天的舞台,再及时不过为蜜月期间的中苏友好着了浓重的一抹色彩。
硕大的花朵、艳丽的色彩,轰轰烈烈间颠覆了东方民族的审美;布料严重缩水的尴尬,似乎被老大哥哥萨克式豪爽的笑容所冲淡。
鉴于社会上要求干部带头,在学校,老师则要做表率,班干部领先,大男生表示进步,至于爱美的女孩儿,正是她们嘚瑟的最好理由,一个个都祈盼着快快长大,好穿上苏联援华女专家的那种短袖、束腰、花格、褶皱裙摆的“布拉吉”。
记得我在中山路五小上学时,教体育的何老师第一个穿上短袖花布衬衫。何老师有点鹰钩鼻,配上那身花花叶叶的飘逸上衣,上课时做起示范动作,多少有些可笑。当然同学们可不敢表现出来,何老师的严厉是全校出名的。他的儿子叫何大尧,受爸爸影响,也最早穿上了花衬衫。班里一个叫高树林的英俊高个儿男生,家就在马道街旁,大人是开烟酒杂货铺的,很有钱,班里许多女生都喜欢他。他穿着蔚蓝底金黄向日葵图案的类似府绸的上衣,高高挽起的袖口,一条长臂,偶尔会学列宁讲演的动作,简直成了中国校园里的普希金。
学校里一位叫许有茹的留剪发头的老教师、我们的班主任,她就住在学校靠北的一排平房里,终日是那身褪色的蓝列宁装,里面的白衬衣领子翻到外面。对于学校里一下子出现的花花世界,许老师明显有些看不惯,但迫于形势又不敢言。平日课堂午休时,许老师会挨个为趴在课桌上的同学们扇扇子,你会感觉到那些日子许老师扇子下的风力大了许多。只有一次,她走到最后一排高树林的座位时,手里的葵扇停了下来,嘟囔了一声“资产阶级”。我偷窥到假寐的高同学偷偷朝我吐了吐舌头。
当时,苏联鼎力援助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即老一代人所熟悉的1955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156项重点工程”,包括能源、冶金、机械、化工、国防……乃至北京秦城监狱的设计。
王蒙的长篇小说《青春万岁》中,女中学生们在义务劳动过后,脱下规矩的校服,从纸箱子里取出带有樟脑味儿的苏联花布连衣裙,兴奋地赶往周末联欢会的现场。篝火四周,天真烂漫的女孩子欢歌曼舞,朗诵着“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可谓那个时代狂热的缩影。
我入伍时,看到过老兵从箱底拿出当年士兵戴的橄榄帽,样子很像是一条船。老兵戴时特意按规定稍倾斜一点,看上去多少有点流痞。
真应了那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几年之后,中苏两国产生严重分歧,苏联专家一夜之间撤走,并带走了全部图纸,国内许多工程被迫停滞,边境也剑拔弩张。
当然,那些苏联花布衣服也成为“故时风物”。我亲眼见邻家大大刺啦刺啦把花布撕成布条,打袼褙用了。墙面上,那一幅幅斑驳陆离的图案,好像后来流行的印象派的作品。
这些年,书架上添了许多解禁的前苏联作家、诗人的著作,这一切,联想到上世纪50年代边缘发黄相册间的一幅幅画面,学会思考的国人似乎懂得了沉默。
周先旺调研全市租赁住房工作
首届杭州国际数字教育展下月开场
河源名优农产品亮相新疆喀什
刘超主持召开市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
5·20,武汉“麦王”舞台争秀告白青春
苏联花布
我市开展粮食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
《晋中日报》融媒体特别策划《机关党建新征程书记访谈》今日上线
我市组织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
元旦小长假我市实现商品销售额6.43亿元
雨山区试点家庭律师工作
今冬明春全市拟完成水利投资18亿
“硬科技”迎来新经济投资潮流 甬企努力抓住这关键性机遇
全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推进会召开
美丽中国长江行丨西洞庭湖见闻:树少了鸟多了 电鱼“惯犯”被“招安”
沈丘县农机局稳步推进农机打假护航“三夏”
黄州区召开“厕所革命”后进村督办会
市公安局警令部指挥中心获评“全国工人先锋号”
遂溪东坑东村集中土地流转推动乡村振兴
市城管执法局:开启“低温雨雪”工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