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的“公安部通缉令”到底咋来的?


杭州网讯 6月25日晚上5点左右,淳安县临岐镇一村民徐某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自称是“民警”,对方表示她与一起电信诈骗案有关,且已被公安部通缉。
听到这里,徐某有些不屑一顾,这种骗局在报纸上见得多了。但对方不仅报出了他的身份信息,更准确说出了其近期办理的业务,徐某开始有些发蒙。
微信加好友后,她收到了一张“通缉令”,上面赫然印着自己的照片、身份信息,还有公安部的“公章”。对方强调只要配合调查,就可以还她“清白”,要求徐某通过支付宝网商贷借款2万元打到对方的账上,并多次催促,徐某有些存疑,急忙到临岐派出所求证。
民警姚名展通过简单了解,判定徐某肯定被诈骗了,后拨打了对方的电话,当即戳穿了他的谎言,并对其严正警告。同时,为了确保财产安全,民警马上跟随徐某到就近银行查证,所幸,贷款的钱还在卡上,真的是有惊无险。
个人信息、变号软件和伪造“通缉令”,这些都是“假冒公检法”诈骗的典型套路。
据了解,这类诈骗已形成了购买个人信息、群发诈骗短信、编写诈骗剧本、电话沟通、音效制作及atm取现等组织健全、步骤明确的专业化犯罪团伙。
这些骗局往往是所谓的“警官”、“检察官”轮番上阵,通过诱骗、恐吓、威胁等手段,要求受害人向指定安全账户转账汇款。
这种环环相扣的做法让受害人处于高度惊恐状态,加上被通缉令上的“严重警告”此案为最高机密不能私自外传的说法所吓,极度恐惧的受害人孤立无援,骗子进一步利用其急于自证清白的心理骗取钱财。
警方提醒市民,公安机关绝不会以电话形式办案、发送“通缉令”,更不会以核查、冻结账户等为由要求当事人转账汇款,接到此类电话不要轻信,及时和当地警方进行联系沟通。

2018年9月行政处罚结果公开
抓住假期尾巴 暑期亲子游上演“最后的疯狂”
襄城县:积极推进电商扶贫工作 助力乡村振兴
外来人员子女就读市区小学开始备案了
我市在上海苏州开展文化产业招商活动
骗子的“公安部通缉令”到底咋来的?
宁波第二届“十佳以案释法典型案例”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梳理先进主流媒体融合表现 广州日报融媒传播力地方纸媒第一
[朝阳区]召开服务企业发展“123”工程现场会
统战部长张雪芳带队到兰考县考察学习社会扶贫工作
荆州日报社:为“双争”活动开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艾热与王以太等嘻哈歌手将亮相2018昆明草莓音乐节
2017年盱眙县10个PPP项目总投资221亿元
北京ING | 看守所内,一碗元宵暖人心
镇江人都称它们为龙虾 波士顿龙虾、澳洲龙虾、本土小龙虾……
国庆节期间省城政治稳定社会治安良好
五院士挂帅专家咨询委员会
11月1日起西安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止吸烟我市召开普法传播媒体培训会
我市出台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新规 同工同酬让“合同工”体面劳动
市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工作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