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致富路 阔步奔小康——大冶市“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纪实


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
  ■东楚晚报记者 朱世杰 通讯员 刘佳国
  在大冶市1566平方公里土地上,四通八达的大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加快了大冶与先进发达地区融合的步伐。密织在广袤大地上的农村公路,实现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夙愿。
  十几年来,大冶农村公路得到长足发展。2009年实现村村通,2015年实现组组通、户户通达率55%。截至2017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731.8公里,占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的90%以上。干支相连、通村达户的农村公路网,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
  同时,大冶通过转变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使得农村公路网络结构明显优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养护管理全面加强,路产路权得到有效保护,路域环境优美整洁,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有效,农村客货运输有序发展,基本适应全面小康社会和新型城镇化的要求。
  新时代提出新要求,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精准脱贫提供有力保障,更是大冶交通人的使命和担当。
  推动“三结合”
  建设全域交通网络
  近年来,大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专题会,分解细化各项工作任务,以新理念引领农村公路发展,新政策破解农村客运发展难题。黄石市副市长、大冶市委书记李修武,市长王刚、副市长汪昭焱等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临一线,深入乡镇检查督办,强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为迅速补齐农村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短板,近年来,大冶市以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城乡交通一体化为载体,坚持“三个结合”建好农村路,使农村公路与优化城镇布局,农村三产融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适应。
  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2017年,结合“党建引领·活力村庄”活动,全市新建农村公路141.81公里,加宽路面94.95公里,大修工程69.89公里,工程概算总投资近亿元,使得农村公路在提档升级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加大对扶贫村修建组公路扶持力度,路面建设达到3.5米以上的公路,补助资金由每公里10万元提高到20万元。在2016年已建扶贫路69公里的基础上,2017年安排80公里农村公路改扩建计划,重点解决贫困村的“断头路”“卡脖子路”,实现互联互通、镇城小循环。
  与发展旅游产业相结合。为突破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交通瓶颈,打造“一区两园七朵金花”的生态旅游格局,大冶先后修建新建小雷山、梅红山、龙凤山风景区,灵乡农民公园、茗山园博会及刘仁八果蔬博会路网和上冯九古奇村、保安沼山、金牛金华山庄,殷祖南北山头、保安枫彩园博园等农村旅游公路164公里,为发展全域旅游提供坚实基础和良好条件。
  突出“三重点”
  全面管好农村路
  农村公路建设规模扩大,技术等级提升,随之而来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任务也日益繁重,工作要求也逐步提高。为了建立农村公路管养长效机制,大冶积极改革创新,大胆实践探索,突出三个重点。
  构建农路管理体制机制。大冶于2006年在全省率先成立农村公路管理局,争取市编办落实了农村公路管理局13名事业编制,其经费纳入市财政部门全额预算,并按照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改革要求,逐步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体的资金保障机制,每年市财政预算列支农村公共路建设和管养资金4000万元。
  健全农村公路管理体系。2013年,大冶市政府出台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合理划分村委会、乡镇政府、市政府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职责权限。近年来,按照建设“四好农村路”的要求,成立大冶市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大队,实行市统一执法,乡村协助执法的模式,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管理体系。
  建立依法治路长效机制。针对境内超限超载运输由干线公路向农村公路蔓延的新情况,2016年,大冶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市公路局路政大队将治超重点从国省干线向农村公路延伸。2017年以来,交通部门联合交警、城管,分别在金牛、还地桥、金湖3个片区设立联合治超执法点,探索“卸载+扣分”执法模式。
  狠抓“三落实”
  全面养好农村路
  “有路必养、养必达标”。 近年来,大冶建立健全“市为主体、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养护工作机制,实现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使之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小康路、幸福路。
  落实养护管理责任。平稳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养护专业化进程,以养护质量为重点,建立养护质量与计量支付相挂钩的工作机制。总结推广茗山乡“四抓四化”( 抓任务分解,做好责任清单化;抓队伍建设,做到养护常态化;抓奖惩激励,做到考核长效化;抓建章立制,做到管理规范化)经验,探索农村公路养护模式。对难以通过市场化运作的部分村组道,由村委会按“就近从简、包养到人、属地优先”的原则,采取个人(农户)分段承包、定额包干等方式进行养护。
  落实养护经费来源。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是做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大冶市政府规定,除上级定额补助资金外,市政府按照每公里每年1200—1500元的标准,2018年安排500万元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配套资金,并逐步加大投入力度。列入市交通运输部门农村公路年度大中修工程计划的,大修工程每公里补助5万元,中修工程每公里补助2万元,日常养护经费按年度考核结果拨付。
  落实公路安防保障。近年来,大冶市大力实施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重点消除临水、临崖路段的安全隐患,在危险路段设置防撞墩,安装警示标志、防护栏。同时,结合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完成多座危桥改造。积极推进公路安防“455”工程,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安全保障水平。
  去年,全市农村公路安装波形护栏22万米,设置警示标志2400多处,改造危桥26座计854延米,共计投入资金8400万元,为农村公路系上“生命安全带”。
  践行“三创新”
  服务城乡一体发展
  近年来,大冶市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客货并举、运邮结合”的总体思路,通过资金筹措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物流发展创新,加快完善农村公路运输服务网络。
  创新资金筹措思路。为满足通客车条件,提档升级部分村道,破解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难题,大冶确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共建、农民参与”的筹资思路。市政府列支1000万元作为“村村通客车”专项配套资金,各乡镇自筹资金不低于5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完善工程,并撬动社会资本支持“村村通客车”。
  创新客运经营模式。结合农村生态旅游和农业休闲产业发展重点区域,新开通35条客运线路,初步形成干支互联互通的客运网络。按照“一镇一公司”的要求,全市已有13家民营企业组成农村客运公司,主动对接各乡镇,积极开拓农村客运市场。并通过优化线路布局,推行4种经营模式。对客流量大、出行需求旺盛、道路条件设施完备、运行距离适中的实行“公交化经营”;对客流量稳定、客流规律明显的,实行“班线经营”;对客流量稀少,存在区域性和个性化出行需求的,实行“区域经营”;对边远地区、偏僻山区等客流量要求低的,实行“约租经营”。
  创新农村物流发展。在全市农村物流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竞争发展格局的基础上,依托农村客运班线和农村货运,加强快递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物流快递网络建设。2016年编制的《大冶市农村物流融合发展规划》已明确目标:利用“村村通客车”班线实现“客货一体化”农村物流全面推广,农村物流网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积极推进交通运输部门与农业、邮政、供销、电商等部门的合作,整合资源,共享政策、共建平台,建立农产品物流与邮政物流配送结合、农村客运运输与邮件运输相融合的合作运营机制,更好的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逐步形成覆盖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全面提升农村物流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支撑农业现代化建设。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冶将重点围绕建设“四好农村路”精准发力,精准施策,着力补齐交通运输发展短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公路提质增效,全面建成“外通内联、通村达户、班车到村、货畅其流、人便于行、安全便捷”的农村交通网络,为建设实力大冶、美丽大冶、幸福大冶做出新贡献。

“光明使者”不间断抢修守护万家灯火
[网评]信访干部应有包公情怀
城区这整条路的车位被占,停满废弃车辆...
微信再发重磅公告!这些行为将被严厉打击,封禁处理!
包亚奎副区长深入重点工业及商贸企业调研服务
畅通致富路 阔步奔小康——大冶市“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纪实
上好暑假前消防安全“最后一课”
安徽省首届儿童福利机构开放日活动举行
丝绸之路影响世界
“庐韵芬芳”惠民演出 肥西“首秀”
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评估小组来庐山市一中检查工作
杏花营镇举办面点技能培训活动
2.3万高校毕业生今年在襄就业创业
津国税局走访全国两会代表委员 联手打造营商环境
建筑业企业(市政公用施工)资质审查结果的公告(2018.04.10)
青年党员干部要追求卓越
舍不得开空调每天稀饭绿豆汤 72岁奶奶走不动路
博望区着力加强危化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
汕尾的抗台风能力提升了吗?
哈医大二院完成全省首例房颤一站式手术一台手术完成两种术式 不仅解决房颤还能预防心源性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