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份专项治理校外培训乱象
均已公布治理方案;全国摸排校外培训机构近13万所,整改培训机构1.2万所
近年来,课外教育培训机构迅猛发展,逐渐成为教育生态中的重要角色。但课外教育培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失范”行为,提前教学、超纲教学,与学校违规合作开展“掐尖招生”……被称为“影子教育”的课外教育培训,阴影越来越大。
今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开展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向“有安全隐患、无证无照、”应试“倾向、超纲教学”等6类突出问题发力。
日前,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全国31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全部向社会公布了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并且,对校外培训机构全面开展摸排。据介绍,截至5月23日,已摸排校外培训机构近13万所,整改培训机构1.2万所。
【现状1】
校外培训市场规模超800亿元
《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至2016年,在教育行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民办培训教育机构有1.95万所。此外,在工商等行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培训机构超过10万家,培训机构总数约为20万家。
一些培训机构出现了“你可以不来培训,但你的同学都来了”的广告词,“孩子不是在培训班,就是在去培训班的路上”成了较为普遍的写照。
中国教育学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小学辅导的市场规模超过800亿元,上课外辅导的学生达1.37亿人次,参与辅导机构的教师有700万至850万。以2014年为例,我国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学生约占全体在校学生总数的36.7%,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更是高达70%。
庞大数字背后,是每个家庭的“供给”。青岛一位家长告诉记者,一年前孩子上初中,为了提高成绩,专门去培训机构进行“一对一”辅导,一个小时125元,“平时放学后、周末都会过去,一个学期算下来得1万元”。
【现状2】
培训机构围绕“杯赛”形成产业链
2018年《教育蓝皮书》中《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失范与治理》一文指出,早期校外培训主要是帮助后进生“补差”,其次是发展学生兴趣爱好。但现在的校外培训主要围绕择校与升学,是以“培优”为主要目标,课后补习呈现小学生上课外班时间长于初中生,覆盖70%以上中小学生;城市高于农村,东中部高于西部;文化课补习课程以数学比例最高,其次是英语和语文;重点学校学生的补习比例高于非重点学校,显示“培优”的功能大于补差。
南昌师范学院教育评估院院长叶存洪指出,校外培训机构往往以高强度培训、大量做题、提前教育、全民奥数等模式,培训学生“应试”技巧,裹挟家长带着孩子拼命抢跑,无形中增加家长的群体焦虑。
2017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空气质量总体好转 臭氧污染可控
抓对标 破难题 强作风让老百姓享受更多获得感
中山启动首届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活动
市外侨办春节前夕走访慰问归侨侨眷
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81.51%
31省份专项治理校外培训乱象
汉台河东店镇贫困户摇身一变成股东
陈玉锋局长带队赴鄂州市考察学习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
16只画眉鸟在靖州放飞
主动适应“三新” 积极开展“三提” 南漳公安2018年打响“六大攻坚战”
安徽日报解读《安徽地方戏曲剧种分类保护计划》
温州机场T2通过验收 新航站楼配备21座登机桥
市环保局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志愿巡查
初见“老乡”就被设局行骗 如此手法市民需警惕
谢永康:社区里的“活雷锋”
博望区农委开展农药经营许可证现场审查工作
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顺利完成2018年医师定期考核报名工作
四方台区卫计局5.19世界家庭医生日 开展宣传活动
东莞多镇街春节文化娱乐“大餐”出炉
我市开展学校结核病执法监督宣传工作